笔顺和笔势是两个事,这个要分清楚。

如果说写字,从笔顺的角度而言讲,这个其实无所谓什么对错,但是讲书法,从笔顺的角度讲的话就不太对。

不妨先探讨一下笔顺和笔势。把这两个先理一理,这还蛮重要的。

笔顺,按照一个字的点化结构,一笔一笔顺着写,无所谓。

“笔势”这词,很多人在讲,但是讲的主要是笔顺。主要讲字点画的先后顺序,跟书法里的笔势没有多大关系。

唐代张怀瓘在《玉堂禁经》里说“夫欲工书,必先识势”。可没有讲必先识“顺”。强调必须首先认识“势”是什么,对不对?

笔顺规定(笔顺和笔势)(1)

“势”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是一个你看不见的东西。林语堂先生有一篇文章《谈书法》,里面讲道:

“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这是理解中国书法的要旨。单纯的平衡匀称之美,绝不是美的最高形式。”

林先生很明白,无论是受别人熏陶也好,还是自己对文化深度的一个理解也好,中国书法的美感,在于它的动态,在于它的动势带来的那些激动人心的东西。不在于形体结构,也不在于生理结构。

说白了,它不是形体的东西。第一层面来讲,是那个神采性情打动人。第二个层面来讲,他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学的。那个不可学是看不清的那个东西,所以好。

笔顺规定(笔顺和笔势)(2)

“必先识势”这件事情。是要看到墨迹之外的那个东西。它是有一个规律在的。

比如两个城市之间的流通 ,人口流动、学术交流、商业谈判,都是是在城市之间流动的,对吧?是能够互相产生影响的。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流动,是要关注的核心。

那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所以要想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具体的墨迹的书写。

很多字帖,一眼看过去很难抓住它内在的“势”,其实不怕,不要好高骛远,找一个能够看清笔势的字帖去好好学,不要一上来就想想理解透一个字帖,那是不现实的。

楷书方面,可以学学《阴符经》,《告身帖》还推荐褚遂良的另外一个《倪宽赞》(这个可能不是褚遂良写的,但是作为楷书是非常好的)。

笔顺规定(笔顺和笔势)(3)

行书,也不要一上来就《梦奠帖》《兰亭序》,因为初学抓不到里面笔势的。那是一种非常隐秘的一些东西。但是可以学《鹡鸰颂》,它笔道很清爽,很清楚,也不是很复杂,笔下去也不是大幅度的转折。换锋衄挫暗过的相对会顺,但是又不是直过,又不是平顺的这种。

可以从这种角度入手,它比较实在,可以写这种字。写得时候可以稍微放开一点,在似与不似之间,笔画和笔画之间是有横线的。把笔试的状态,循环的东西给勾连出来。

但是要知道,顺的字的“势”是顺的,逆的字的笔顺是“逆”的,或者说有的字,写的比较涩的这种字,笔势是非常迂回的。这个东西是要靠经验来判断,并不是猜就能猜出来的。

笔顺规定(笔顺和笔势)(4)

不能不读书,也不读贴。凭着这个字面的意思空猜或者凭个人经验猜不行。还是得去去读读贴,读读书,这种还是要做点功课的,不是凭想当然。

如果按照笔顺写字,把笔顺当成笔势的话,写字就是顺笔。

顺笔笔力非常弱,就是账房先生字。

笔顺笔势这两件事情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引起重视。意识里面有,再去做相应的功课,就会有方向。

笔顺规定(笔顺和笔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