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都是因为求贤若渴,善于招揽门客,是人才归西而被司马迁载入史册的那么,孟尝君和信陵君二位公子会有怎样的不同呢?我们学习信陵君,我们知道了与他人建立良善链接,构筑起能量场,才是人生最大的舞台那么,学习孟尝君的故事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史记酷吏列传解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史记酷吏列传解读(史记第29课鸡鸣狗盗)

史记酷吏列传解读

战国四公子都是因为求贤若渴,善于招揽门客,是人才归西而被司马迁载入史册的。那么,孟尝君和信陵君二位公子会有怎样的不同呢?我们学习信陵君,我们知道了与他人建立良善链接,构筑起能量场,才是人生最大的舞台。那么,学习孟尝君的故事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关于孟尝君,大家可能都听过鸡鸣狗盗的故事,讲的是孟尝君被秦王囚禁,他的一位门客就趁着夜里钻狗洞偷出了一件名贵的白狐裘,献给了秦王的爱妾,请他帮忙求情,由此救出了孟尝君。但秦王很快后悔,又派人追杀。孟尝君连夜逃走,半夜抵达函谷关,这个时候,另一位门客通过模仿鸡叫,守门的士兵还以为天明了提前开了函谷关大门,这样孟尝君才得以脱身。可以说,孟尝君就是靠着这两位门客,鸡鸣狗盗,死里逃生。

这似乎和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接着看向以上两位门客,这样的人孟尝君门下可真不少。《史记》记载,孟尝君食客数千人,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庞大的规模了。同时,因为孟尝君对所有门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待遇优厚,这使得天下无数士人都心生向往。

但是,坐拥门客数千人的孟尝君却有一个解不开的困惑,他向自己最信赖的一位叫冯轩的门客提问:待别人那么好,可以说是尽心竭力,为什么我一没钱没势他们就全都走了,连头都不回呢?对此,冯轩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先不揭晓,先来听一听孟尝君的成长故事。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国的宰相,家里非常富有,从上到下都享用着绫罗绸缎美味佳肴。那时,孟尝君年纪还不大,就冷静地对父亲提出批判说:父亲,你家财万贯,但把钱财都拿来让自己享受这是很危险的。您的妻妾都能锦衣玉食,可您门下的是人穿不起粗布衣服,吃的食物都是糟糠,这可不是长久之道啊!田婴觉得这个孩子年纪小,见识却了不得,就在他(孟尝君)长大后,把自己的爵位和封地都传给了他。孟尝君掌权之后,就开始实践他散财于宾客的理念,主要有三点举措:

一、拿出大笔资金,但凡前来投奔的门客都帮助他们成家立业。

第二,所有门客不论贵贱,所得到的待遇一律和自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吃什么,门客也吃什么,自己与门客同甘苦。

第三、细心体恤,常常派使者带上钱财和礼物。到门客家里去慰问。这样做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很快,孟尝君好客的名声就传遍了天下,使人们都心向往之,纷纷从各地过来投奔,很快就拥有了3000门客,人才济济。这些门客在孟尝君人生的很多重要场景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比如刚刚提到的鸡鸣狗盗的两人,显贵如孟尝君,但他经历了一次人生挫折,失去了实力。

原来,齐国国君听信小人诽谤,怀疑他要谋反,就废除了他的宰相之位,还收回了他的封地。就在这时候,令孟尝君终生郁闷的事情发生了,3000门客看到孟尝君没钱没势了,全都选择离他而去,只剩下冯轩一人。冯轩替孟尝君出谋划策,没过多久,又让他重回相位,并且得到了比以前更大的封地。

这个时候,先前离开孟尝君的人又都陆陆续续地看着风向回来了。孟尝君十分气愤,这些势力小人毫无忠诚,见风使舵,难道我还会再次施于你们吗?同时,他心里又百思不得其解,他问冯轩,我对人从不敢有半点不周到,可门客们一见我失势全都离我而去,没人再看我一眼。这是为什么呢?还没等冯轩开口,他又咬牙切齿的说:现在我恢复了帝位,哪位时刻若想再回到我身边,哼,我一定要拿唾沫唾他的脸,狠狠的羞辱他一番。冯轩听了孟尝君这话。重重的对孟尝君拜了拜,说:您这话说错了,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不能因此怨恨别人,否则就是自己堵塞了接引贤才的路。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冯轩此言固然没有错,但是我们更进一步想,为什么孟尝君散尽家财招来的3000门客?一件实事就一哄而散呢?而信陵君3000门客却愿意与他患难与共。在信陵君去援救赵国时,门客们非但没走,还出钱出力,一起凑了100多辆马车,跟随信陵君一起去赴死。这是为什么呢?差别到底在哪里?趋利避害的人性问题怎么到了信陵君这里就失效了呢?

我们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孟尝君有孟尝君的道,信陵君有信陵君的道,但是道是有层面的。起心动念不同,道就不同,那么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和状况就不同。我们看孟尝君根据自己的道,聚集3000门客,他的道是什么道?体现在起心动念上孟尝君说,我对人不敢有半点不周到,给高薪还让他们和我都吃一样的,结果他们却忘恩负义。若是他们再敢回到我身边,我一定要狠狠的羞辱他们。我们大体可以猜到他的其心动念就是:我给你钱,你就要报答我,对我忠诚,为我做事。小时候,孟尝君也就是这样跟父亲说的,家财不能自已享用,散给门客才能长久保障自己的地位。当时,父亲称赞儿子比自己的道行高。的确如此,孟尝君通过分享利益搭建了平台,建立了比父亲更大的事业。然而,以利相交这个道行是高一点,但还是有局限的。以利相交往的就是时刻有利益分享,大家就在一起;没有利益了,大家自然就分开了。

这就好比在企业中领导和员工的关系。领导若只靠高薪留住人才,那么和员工建立的就是一份交易关系。当企业走下坡路或濒临破产时,人才就很难与你共存亡。以利相交,没有黏性,危机当头,一盘散沙。一哄而散各自飞,那么信陵君的道行高在哪里呢?信陵君待人亲和,给人尊重,大体的起心动念就是我真心待你,你也会真心待我;我尊重贤德的人,真诚地向他们请教,感恩他们对我的提点与帮助,那么也能为自己赢得一份尊重。信陵君他读懂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也读懂了他人心中更深层的渴望。人们不仅仅渴望拥有千金财富,更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关爱,所以信陵君的3000门客是基于道义、真诚、尊重以及报效国家的共同愿望而凝聚在一起的,超越了时刻走向拉到课室的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信任与被信任,尊重与被尊重,这是人们内心深处更深藏的渴望,也是一份更深刻的洞察。

道行不同,德行就不同,成就事自然就不同。我们和他人建立怎样的关系,本质上源于我们自己的道行。道行不同,对他人渴望的洞察就不同,进而与他人链接的深厚程度就不同。正如孟尝君的父亲,心中只有自己,洞察不到他人的渴望,因而也无法与他人建立链接;孟尝君洞察到他人渴望物质财富,因而散尽家财,与他人建立了利益交换关系。但是满足他人表层的渴望,只能与他人建立薄薄一张纸的关系;孟尝君洞察到他人更深层的渴望,渴望信任与尊重,渴望成就感与崇高感,基于此与他人建立了厚厚一本书的链接。

所以,学习成长,提升自己的道行,才是人生最本质的事情,是人生最大的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