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电视剧从播出到现在,一直被观众反复观看,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但是小说毕竟是杜撰的的故事,里面的角色跟真正的人物原型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唐僧这个不讨喜又啰嗦的软弱男角色。唐玄奘确有此人,是唐代高僧,是我国汉传佛教的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唐玄宗为什么晚年悲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1)

玄奘对佛法有很高的造诣,从贞观十九年开始,便主要从事译经的事业,共翻译出大小乘经论75五部1335卷

除此之外,他还把我国著名的《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他去印度途中的见闻撰写成十二卷的《大唐西域记》,为我国的佛教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玄奘有几千名弟子,但里面是真的没有孙悟空他们这样神奇的兄弟三人。

唐玄宗为什么晚年悲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2)

在电影《大唐玄奘》中,大家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玄奘,完全不是《西游记》里那个白净但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模样,而是有着玄奘历经艰辛行走,风吹日晒雨打的憔悴模样,但是又健壮的体魄。

历史上真正的玄奘是在贞观时期,独自西行五万里,才到达的印度佛教中心求取真经。

在那个科技不发达,交通不便的年代,《大唐玄奘》里的玄奘形象才比较符合真实的人物原型。

唐玄宗为什么晚年悲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3)

人们对佛教高僧大概有着一种未知的敬畏之心,和好奇感,认为他们这样的得道高僧应该能做到超乎常人的长寿,或者都是死后化成舍利子

不过,再得道的高僧他也是普通人,没有奇特的法力,在寿命上,最多因为生活习惯好,保养得当而长寿一些,但也是在人类的正常寿命范围之内。

唐玄宗为什么晚年悲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4)

玄奘也不会例外。

他不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完成取经大业后成佛,而是遵循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圆寂了。

从一个普通俗世之人成为流芳千古的高僧,玄奘的一生确实称得上的是传奇。

玄奘俗家的确姓陈,原名陈祎,是古洛州缑氏,现河南洛阳人氏。陈祎十三岁便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他游历各地,拜访名师,学习了很多经论,因为觉得每位法师讲解的各有不一,感到困惑,于是决定西去印度,探寻真正的佛法。

唐玄宗为什么晚年悲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5)

玄奘曾向朝廷请求去印度的事,但是没获批准。

贞观三年,因民间闹饥荒,朝廷才准许百姓自谋生路,玄奘即刻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再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才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

由于玄奘是偷偷出境的,现实中也没有什么太宗皇帝赐的“通关文牒”,也没有随从。千里走单骑,进入荒漠后,玄奘经常几天都喝不上一滴水,能走完这趟艰苦的旅程全凭他顽强的个人意志,和对取经的坚定信仰。

唐玄宗为什么晚年悲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6)

那时候的印度是由很多小国家组成,玄奘每到一处便学习整理当地的佛经。往返十七年,贞观十九年时,玄奘平安回到长安,彼时,他四十三岁,从印度带回了520夹,共657部佛经和高僧舍利子及遗骨

回国后,玄奘希望宣扬佛法,而太宗皇帝对这并不感兴趣,反而劝他还俗入朝为官,希望通过玄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朝廷出力,可玄奘拒绝了,一心只想翻译他带回来的佛经。

唐玄宗为什么晚年悲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7)

作为一个修行者,玄奘保持着清贫的生活,并未与皇室走近,也没有得到太宗皇帝及后来的高宗皇帝的重视。

十多年的远行劳累,加上回来后浩大的经文翻译工程,玄奘累垮了自己的身体。在他六十二岁时,玄奘终于完成了带回佛经的翻译,这也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

完成心愿后,玄奘圆寂,高宗皇帝还是体面地将他火化、为他送葬,把遗骨安葬于西安东郊浐水岸边的白鹿原上,后来又把墓迁到兴教寺,为他建墓塔纪念。

唐玄宗为什么晚年悲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8)

玄奘墓后再度搬迁,但毁于黄巢起义,头部顶骨迁至终南山紫阁寺,988年被僧人可政带回南京天禧寺供奉。

日本侵华战争后,玄奘墓被发现,一部分遗骨被日本夺走,现玄奘遗骨被中国和日本的共计九家寺院分藏供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