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好文章分享给大家:

广东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联合出台了文件《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目前已在试行阶段。

校园暴力黄衣女孩(13岁女生被扒光衣服)(1)

广东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联合出台了文件《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目前已在试行阶段。

这个文件对校园暴力的分类作出了明确规定——也就是说,从2018年12月1日开始,在学校,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随便用侮辱性的语言辱骂他人,更不能用殴打等手段对其他人进行暴力。轻者严重警告,重者直接开除!

那么,这个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那些喜欢欺凌他人的学生,都将得到应有的惩治;而那些喜欢护着自家孩子的家长,再也不能用“他只是个孩子”来糊弄我们了。

只不过,有些可悲的是——在中国,很多人并不知道校园暴力有多可怕,甚至大多数人认为:

校园暴力黄衣女孩(13岁女生被扒光衣服)(2)

“校园暴力只是小孩子不懂事,闹着玩儿而已。”

“孩子不懂事,由着他们去吧。”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也许,听完我做警察的朋友说的这个故事,你们就明白了。

1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修养最高的一次了”

我这个当警察的朋友,三个月前受理过一桩案子。

案子发生在某市一所不入流的初中,受害人是一名只有13岁的小女生。这个小女生是在家长的陪同下来报案的,胳膊上满是用烟头烫出来的伤痕,整个人呆呆的,只会一个劲的流眼泪,看着就令人心疼。

但当了解完整件事情的经过后,我这个朋友气得想当场跳起来打人:

这个13岁的女生,在某天放学后走在路上,突然被四个高她一届的学姐叫住了。那四个学姐骗她说有多出的张学友演唱会的门票,要请她听演唱会。

这个女生一直很喜欢张学友,就很高兴的跟着她们走了。

但女生不知道,这一走,她原本安稳的人生从此被彻彻底底的打破了。

这四个学姐把女生骗到一家廉价的宾馆,开始扒她的衣服,扇嘴巴,跳起来用脚踹,用装满砖头的书包砸她的身体。

期间,女生一直苦苦的哀求,但学姐们依旧丧心病狂的对她进行着非人的虐待,整个虐待过程长达整整4个小时。

这4个小时里,其中一个学姐一直在用手机录像,边录边笑。

虐待完后,这个用手机录像的学姐,打电话给了她道上的男朋友,让他带几个兄弟过来,“给学妹尝点甜头”。

后来发生的一切,不用我赘述,相信你们也能想到了。

我不知道在这长达近五小时的暴力里,这个女生该有多绝望——她和这些人素昧平生,无交往也无过节,却平白无故的遭受了这样的待遇。

那个狭小黑暗的宾馆,成了这个女生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校园暴力黄衣女孩(13岁女生被扒光衣服)(3)

事情发生后,我朋友的那个派出所出动,将参与暴力行为的这一众人缉捕归案。

但令警察们没有想到的是,这起案件的主犯年仅12岁,与受害人并无过节,仅仅只是因为“生活无聊,想找点好玩的”,于是和她的姐妹们盯上了自己放学回家的受害人,对她实施了惨无人道的霸凌。

在这群恶魔的眼里,她们的这个行为只是“找点乐子”,但对于无辜的受害者而言,这成为了她贯穿一生的阴影,以至于她后来在家休学了整整两年,至今也无法释怀。

“我觉得自己好脏。”她对我的朋友这么说。

我的朋友跟我说,他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都要碎了。

但最让他遗憾的并不只有这一点——这几个恶魔中,三个满14岁的女生进了女子监狱;那些“道上的兄弟”因为故意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而那个12岁的主犯因为年纪太小,实在无法判刑,没过多久就被假释出去了。

她走之前,我的朋友给她留下了这么一段话:

“你现在才12岁,以后还有很多时间来这里。我会在看守所一直等你。”

朋友告诉我,作为警察,他不能对罪犯做什么过分的事。但有些话,他还是忍不住想要说出口。

他跟我说,“这可能是我这辈子修养最高的一次了。”

2

肢解同学并分尸:只因对方长得比她漂亮

但我这位警察朋友的案子,只是无数校园暴力案中的冰山一角——

2012年,广西一名13岁的小女生将同学约至家中,杀害后肢解并抛尸。法院判其收容所教养3年,3年后被放出来,而受害者的家庭只得到10.8万的赔偿。

校园暴力黄衣女孩(13岁女生被扒光衣服)(4)

这个女生杀人的初衷,仅仅是看不惯对方长得比她漂亮。

校园暴力黄衣女孩(13岁女生被扒光衣服)(5)

涉事女生△

2017年,网络上流传出一段来自河南伊川的暴力视频,视频中,两名女生轮流掌掴另一个女学生至少21次,边打还边喊:“我手打肿了”。

校园暴力黄衣女孩(13岁女生被扒光衣服)(6)

被打女孩遭扇耳光画面。网络视频截图△

2018年,云南一名14岁女生服农药自杀,生前曾遭遇同学霸凌殴打,殴打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看她走路的样子不好看”。

......

以上这些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学校发生。

那么,在读这篇文章的所有人,可能都有同一个疑问:

究竟什么才算校园暴力?是什么导致了校园暴力的频发?

我来给大家做个解答:

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是什么导致了校园暴力的频发?

导致校园暴力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人的本能性因素,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渊源

在校园暴力中,心理学家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

很多家长都有一种感觉——青春期的孩子很难管。

因为身处青春期的他们,情绪更容易变得过于敏感。这种情况一般表现为:孩子们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

可以说,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激起青少年们那颗躁动的心。而这个时候,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便很容易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一些书籍,影视剧,或者社会上一些“成熟”人士。

受到影响后,青少年们便会因为好奇而去效仿,而在效仿的过程汇中,又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

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

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

校园暴力黄衣女孩(13岁女生被扒光衣服)(7)

所以,那些校园暴力中的施暴者,往往自身便存在较大的性格缺陷。而校园暴力中的受害者,也会因为自己“不够强”,从而由受害者转为施暴者。

他们会觉得,“实施暴力”只是保护了自己,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样不仅没有保护到自己,反而为来日对方的报复留下了更大的祸根。

如果这个时候不好好的加以引导,在孩子们上初高中的时候放任不管,悲剧便容易产生,直至爆发。

二、家庭因素

《社会心理学》一书提到,孩子的暴力行为与家庭有直接的关系。

成长在溺爱和暴力专制家庭的孩子,其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要远大于民主式家庭教育方式。

而施暴者的名单里,最有名的当属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因李双江夫妇对孩子的过渡纵容,造成孩子无法无天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导致他施暴时,毫无同理心,觉得暴力过后自有父母摆平。

同时,在众多校园暴力案件的分析中,心理学家发现在很多施暴者的家庭中,家长们通常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经常动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那么在这种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对于“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一概念是完全模糊的。

家长的行为甚至会让孩子们觉得“暴力能够解决问题”,从而模仿家长的行为模式,一旦情绪不好就会采取攻击行为,因此其发生攻击行为的几率很高。

另外,《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在成人期以前比没有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其因为暴力犯罪行为而被抓的可能性高出38%。

对于这些施暴者而言,他们不会懂得什么是感恩,什么是慈悲,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只会滥用情绪,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三、学校因素

当我们要讨论学校的功能的时候,会发现这个问题似乎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变得难以回答。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学业优良是学生成功的标志。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使得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长期活在被人忽视的角落,甚至被贴上“差生”这样的标签而倍受歧视。

带有“差生”标签的孩子,其实本身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内心的不平衡感会日益明显。

当他们有能力反抗的时候,就会从行动上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讽刺时,很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由受害者变成施暴者。

如果一味隐忍,这些隐忍的差生则会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由受害者变成“潜在施暴者”,二是因情绪的堆积而罹患社交障碍。

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不会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人的本能性因素,还是家庭或学校因素,我们都要记住一点:

恶魔是不分年龄的!

因为恶魔自小便在没有教育的家庭中长大,加上学校的管束力度不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良知,什么是同理心。他们只会对他们看不管的一切,进行摧毁。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宽恕他们,而是在发现他们的暴行后,直接把他们送进监狱去。

只有法律才能教会他们重新做人。

3

那些被校园暴力伤害过的人

后来都怎么样了

很多人并不知道,校园暴力对一个人一生的伤害会是什么,更有一些人乐观的认为,这些“小时候发生的事情,长大后就可以忘了。”

但事实上,这些小时候发生的事,却足以将人的命运往另一边拽。

我一同事的初中同学,因为妈妈是性工作者,所以她从小就备受歧视。

尽管这个同学既长得漂亮,成绩又好,但所有人都对她嗤之以鼻。女生经常在背地里骂她“jian货”,甚至有男生开玩笑的问她,“跟你睡一晚,多少钱啊?”

连班主任都看不起她,对这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校园暴力黄衣女孩(13岁女生被扒光衣服)(8)

这个同学后来考了全校第五,上了重点高中,可没多久就辍学了。

一次同学聚会,我同事回去喝酒,才得知:

他这位同学辍学没多久,就从事了和妈妈一样的工作,没过多久,她们一家都搬走了。有人在一座三线城市的酒吧见过她,她现在做着陪酒女,嫁了一个大她15岁的男人,生了一个女儿。

而她的一家,现在都靠着她微薄的薪水来过活。

尽管,之前笑话过她的男生都表示出了懊悔,想向她道歉。但她的人生,早已在灯红酒绿的夜场里消磨殆尽了。

校园暴力黄衣女孩(13岁女生被扒光衣服)(9)

如果,她不曾受过那些男生的调侃;

如果,她不曾受过那些女生的谩骂;

如果,班主任能将她和其他人一视同仁......

她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可惜,没有如果。

4

对于校园暴力,

远离并不够,必须坚决抵制

知名作家东野圭吾在作品《恶意》中写过一句话:

最冷的人性,是恨不知所起。

在极端的校园暴力事件中,很多导火索,仅仅只是因为“我看不惯你”。

那么,对于这些恶魔,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一,在发现校园暴力行为时,要及时报告

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因此,若自身受到暴力行为的侵害时,不要太慌张,也不要觉得“没面子”,一定要告诉学校和家长。

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会在无形中助长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二,要搞好人际关系,慎重择友

要对孩子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因为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三,家长和学校都应言传身教,不应该用暴力解决

对第一次施暴的学生不要一味恐吓,而是要帮助他们看到自身行为的不合理之处,理解自己施暴行为的前因后果,敢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对于数次施暴的学生,请不要给他任何的机会,让社会来教他做人。

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我们有理由对我们的人生负责。

不要再认为校园暴力只是小孩子不懂事了!不要再天真的认为你能唤起那些恶魔的良知了!

所以,在看到恶魔有极端暴力行为的时候,不要犹豫,不要有一丝善念,请让你的孩子大声拒绝并奔跑呼救,受到暴力后马上告诉家长,一起将这些社会渣滓指出来——

要知道,在校园暴力中,最不该原谅的,是那些良知泯灭的孩子!

来源:易简读书,500万阅读爱好者的聚集地,阅读决定思维,思维改变命运,每天早上8点,和我们一起用阅读对抗无趣!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