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1)

“杭绍同城”战略已成为诸暨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强劲的动能。我们坚持向融杭融绍要潜力,一体推进交通对接、产业链接、要素承接、服务衔接,杭州都市高速公路诸暨段建成通车,诸暨至北京始发高铁、沪杭诸“绿巨人”通勤列车和诸杭城际公交相继开行,杭诸市域铁路列入国家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累计引进都市区各类项目507个、总投资达410亿元,建成“诸暨岛”5个。

纵深推进“杭绍同城”,使诸暨成为“接沪融杭”的枢纽节点,让百姓获得切身满足感,我们要持续发力,谋交通新格局,创产业新平台,拓招引新思路,展旅游新特色,促服务新融合。“杭绍同城”新征程,再出发,一起向未来。

对于同城战略的推进,

代表委员们有何见解?

一起来看看吧!

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2)

战略支点撬动新机遇

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3)

■张纲

人大代表、次坞镇镇长

次坞镇是融杭发展的天然枢纽,是诸暨“杭绍同城”的重要战略支点。面对杭绍一体化不断推进,次坞镇再一次站在了机遇路口,如何借助“杭绍同城”助推次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

2021年,我们深入实施杭绍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打造临杭产业园区作为融杭产业招商平台和产业承载平台,围绕高端芯片制造、现代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等领域,延链补链强链,全年新引进5亿元项目1个,落地1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7.6亿元。同时,借助杭州校企科研力量,加速我镇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年累计新增数字化车间3个,成功创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此外,积极配合完成G235国道拓宽改造前期工作,优化临杭产业园区向外连接道路,外联内通,加速融入“杭州一小时通勤圈”。

2022年,“杭绍同城”毫无例外再次成为次坞镇发展的中心位。今年,我们锚定“打造融杭新高地”和“争做改革示范地”两大目标,坚持高点规划,加快全镇“多规合一”编制进度,围绕19.37平方公里“杭绍同城”发展核心区块,布局“理想谷·次坞”(2021-2025)项目,形成“产业东聚、城市西起、精神中兴”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交通先行,积极参与“国道计划”,完成入镇口形象改造,配合实施一批重要交通节点工程项目,持续完善外联内畅交通网络。坚持产业驱动,增量引进和存量提升同时发力,全年力争推动项目落地2个以上,实现工业投资超过7亿元;以工业全域整治和数字化改革为“双引擎”,深入推进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争取新增数字化车间3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突破1亿元。

匠心深耕打响本土IP

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4)

■黄家骏

政协委员、诸暨2025创意产业园总经理

从2016年创建至今,我们诸暨2025创意产业园全程参与和见证了诸暨“十三五”的发展。这期间,让我印象最深最为认同的举措就是产业升级和“杭绍同城”。

诸暨产业基础良好,块状经济明显,集群化水平较高,不过制约也在于此。区域内的设计机构入驻有限,服务企业相对集中,对周边的业务拓展力度显得薄弱。因为看到了此中的商机,再加上非常信赖诸暨政府务实亲民的政风,我们决定落地诸暨,深耕诸暨并用自己的智慧创造赋能诸暨。目前,园区已引进了48家专业设计和“设计 ”公司,可以很好地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

产业园自己设有项目部,在为设计公司和企业牵线搭桥、拓展业务的同时,不断开展企业调研,已与400多家单位、企业达成单品合作、年顾问合作或深度融合。此中,有一些就是和“杭绍同城”战略目标高度吻合的文创项目,如枫桥的“田上杜黄”乡村游品牌,推出后,在杭绍区域带来不小的反响。这也正是我们的理想所在——参与和促动地方发展。也正因此,2021年,我们千方百计对接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促成其和市政府合作举办红星奖,并顺利签约承办5年中国设计红星奖(诸暨)产品设计大赛。这是红星奖首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全球性设计大赛,对本土特色产业的宣传推动、创新升级可谓影响深远。

当下,依托“杭绍同城”战略, 诸暨已成功入选杭州都市圈城市,诸暨也是首批精神文明高地试点城市。作为生长在诸暨的企业,要顺应这个趋势,结合诸暨特色和诸暨亮点,运用设计力量来推动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向服务型业态转化,以此打响诸暨“西施故里”和“枫桥经验”诞生地这两个超级IP,让诸暨文化转化为杭绍地区的经济利好,使更大范围的老百姓真正得益。

交通提升同城加速度

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5)

■石高威

人大代表、向阳超市总经理

“杭绍同城”,交通必当先行。近年来,“与杭同城”“杭绍同城”等战略实施,诸暨一直在努力。“西施号”通勤高铁、“杭二绕”“G235国道”等交通项目的建设,更拉紧了“杭绍同城”之手,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

我老家店口和杭州距离本来就近,近年因为交通的发展,去一趟杭州所需的时间比以往减少了很多,甚至比去一趟绍兴还快。前些年我们就提出过要打造与绍兴市区、与杭州主城区的“30分钟通勤圈”,与杭州都市区的“45分钟交通圈”,我觉得现在诸暨已经比较接近这个目标了。“工作在杭州,生活在诸暨”“工作在诸暨,生活在杭州”的生活,是很多人当下的生活方式。

相对而言,诸暨与绍兴间的交通距离仍不小。我在绍兴越城区有一家分公司,从诸暨总公司开车过去,一趟就要1小时40分钟,我认为,在缩短与杭州的“距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和绍兴的关系。店口最近有相关交通项目正在建设,希望我们和绍兴的交通更顺畅。

如今,疫情还没彻底平息,交通互联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我们企业是全省重点保供企业,这两年,我也跟着企业的供给车跑过杭州、绍兴等地,给遭受疫情的地区送过补给,其中也看到了各地在防疫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也给我提了个醒,我在公司里专门组织了一个项目组,时刻关心疫情发展的动向。今年我在两会上也打算跟大家探讨相关问题,谈一谈如何才能在保持开放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产城一体融杭更主动

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6)

■郭勇亮

政协委员、华夏恒天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几年,诸暨作为杭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县市,持续推动“杭绍同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不过,我们当下取得的成绩,如引来的和杭州产业配套的生产企业,不少是人家主动外溢,我们承接而来,略显被动。现在杭州周边其他县市都在主动融杭,这就需要我们深度思考今后该如何主动吸引杭州优质产业、优秀人才落户诸暨。

我在上世纪90年代就深度参与了万向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行业整合并购;在滨江设区之初,又协助分管区长全程参与协调了滨江区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编制。深耕杭州高新(滨江)区20余年,曾担任滨江区建管中心常务副主任,见证和助力了滨江区从三个农业村镇成长为全国人均GDP最高、上市企业密度最高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最高的区域。我始终觉得,滨江成功的核心,就是做到了让国际一流人才和团队愿意留在滨江创业、工作和生活,从而发挥产业生态聚集效应优势,使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我希望,接下来诸暨在深入推进“杭绍同城”战略上,也能做好“产城融合”文章,来真正将优质企业、优秀人才留在诸暨。这次会议期间,我将向政协提交提案,建议政府用10年的时间,在环境优美的白塔湖湿地公园打造一个集居住、生活、旅游、度假、科研、教育、医疗为一体的科技生态城,以此来搭建千亿级营商平台,集聚资本、产业、人才。

诸暨是我的家乡,只要诸暨有需要,我们这些在外创业者乐意献计献力,整合资本、协同产业,为打造科研总部新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诸暨日报

供稿:应柳漪 吴帆 楼婷 何巍

责任编辑:石梦娣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7)

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8)

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9)

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讲话(同城战略阔步未来)(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