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应急献血先进集体(16年献血78次)(1)

3月30日,廖振飞在邵阳市中心血站献血。 刘琪蓉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洋桂

通讯员 谢定局 刘琪蓉

3月30日,廖振飞早早起床,骑摩托车到镇上,再换乘大巴,1个半小时后,赶到邵阳市中心血站去无偿献血。

今年41岁的廖振飞是洞口县石江镇和平村村民,坚持献血16年,献血78次,累计献血量30400毫升,这相当于7个体重60公斤成年人血液的总量。2020年,廖振飞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1年11月被评为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与一般献血志愿者不同,廖振飞的血型为“熊猫血”,这种血型很珍贵。“他们都不敢相信,当时连续化验了6次,才最终确定为RH阴性血。”廖振飞记得,第一次知道自己拥有“熊猫血”,是他23岁那年,当时他在冷水江一家矿业公司上班,参加体检时,医院和工友对检测结果感到好奇。

2007年5月29日,献血车开进冷水江锡矿山,身为党员的廖振飞积极响应,勇敢地登上献血车。尽管第一次献血有点忐忑,但从此,廖振飞走上无偿献血之路。

刚开始,廖振飞每隔半年在冷水江、洞口等地就近献全血。“每次想到患者因缺血而面临生命危险时,我就着急,想尽量多献血。”2017年,廖振飞接触机采捐献血小板,开启无偿献血“开挂模式”。

此时,廖振飞为了照顾家人,已辞工回到老家。然而,捐献成分血,需要到邵阳市中心血站才能完成。为此,几乎每隔半个月,廖振飞就骑摩托车到镇上,再坐1个多小时班车赶往邵阳市中心血站,来回一天。

“有时提前1天通知我说血库告急,有时是上午通知、下午要赶到。有时候碰巧自己在地里干活,或给别人扛水泥打零工。但救人的事,耽误不得。”廖振飞说,“钱可以少挣不挣,但生命不会重来。”

记者来到廖振飞家,3间低矮砖房与周围高楼形成强烈反差。廖振飞家境贫寒,有年近八旬的智障聋哑母亲和未成年儿子需要照顾,一家人生活全依仗廖振飞打零工。但他拿出的一张张献血证,可铺满一张长桌。

为了救更多人,廖振飞已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申请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此外,他还加入当地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在献血、防疫等活动中开展志愿服务,有时还带着13岁的儿子参加志愿服务。“我和儿子有个约定,他18岁生日那天,一起去献血,送他一份特殊的‘成年礼’!”廖振飞说,大手牵小手,将这份爱延续下去。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4月9日06版)

[责编:徐凯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