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刘备道:“我观二位皆非常人,目下黄巾猖獗,天下大乱,朝廷无力,群雄并起,不知二位壮士有何打算?”

张飞:“俺是个杀猪的,不知什么天下大事,你说吧,让俺怎么干?”

刘备痛哭流涕:“我想招募乡勇,讨贼安民,只恨财力不足。”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1)

张飞闻言大声笑道:“这有何难?俺颇有家资,愿与公同举大事。”

刘备:“此话当真?”

张飞:“某向来说一不二!”

“好。”刘备高兴地举杯和张飞把酒一口干了。可是下一秒钟,又露出一副苦相道:“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哪,这势单力薄——”

这时,一旁的关羽表态了:“如蒙不弃,某愿相随。”

刘备:“二位英雄真是雪中送炭,肝胆照人!为图大事,我漂流半生,苦苦寻找志同道合之人,淘尽狂沙,始见真金,天可怜见,将二位英雄赐予刘备,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2)

张飞:“俺早有此意,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有你带着俺,大事定能成功啊!”

关羽:“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张飞:“俺也一样。”

关羽:“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生相伴,生死相随。”

张飞:“俺也一样。”

关羽:“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张飞:“俺也一样。”

关羽:“大哥——”

张飞:“大哥——”

刘备听到这里,激动地叫道:“二弟!三弟!”至此三人齐声结拜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3)

都说: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并且:长矛在手,刀剑生辉,看我弟兄,迎着烽烟大步来!

可是这三个人的结合,真的那么值得世人称赞吗?小吴认为,这对关羽和张飞而言,其实一点也不公平,尤其是此后诸葛亮出现,刘备将诸葛亮视为第一位时,根本就完全不顾及关羽和张飞二人的感受!

按照先来后到的理论,关羽和张飞起初对诸葛亮颇有成见是肯定的。因为为了请出诸葛亮,刘备居然三顾茅庐,这是何等的器重和敬畏,让不假思索就与之结拜的关羽和张飞情何以堪?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4)

面对诸葛亮的调遣,关羽嘴上说“关羽听候军师调度”,但是等诸葛亮道:“关将军引一千军马,往豫山脚下埋伏,待曹兵至,让过其首,不可出战,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便纵兵出击,放火焚烧其辎重粮草,乘胜追杀曹兵。”他虽然把令牌接下来,也应了一声“是”,但脸上却是一副没有半点服气的样子!

张飞比关羽直接,诸葛亮叫了两声“张飞、张飞”,张飞才在一旁站着的赵云的推搡下站了出来,粗声粗气地应了一声:“在!”

诸葛亮道:“张将军,引一千兵马,往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一见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张飞闻言,仍旧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说话语气十分无礼:“知道!”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5)

不仅如此,张飞走上前来,不是恭敬地接下了令牌,而是从诸葛亮手中把令牌“抽夺”了过去,然后又粗声粗气地应了一声“是”,最后大摇大摆走下去,站回到队列中。

待诸葛亮部署完了关平、刘封、赵云和刘备,又叮嘱说“各部须依计出行,不得有误”,众将都应了“是”之时,关羽忍不住道:“我等皆出战迎敌,军师自己却做何事?”诸葛亮不骄不躁地微微一笑道:“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出声,讽刺道:“我等都去厮杀,军师却在家里坐着,好自在啊!”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6)

诸葛亮刚道:“剑印在此,违令者——”就被刘备信任地接过了话:“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三弟不可多言!”关羽这才转而道:“三弟,且看他的计谋应不应,那时再来问他不迟!”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献计,也是刘备第一次打胜仗,使得对手夏侯惇兵败逃回曹营,也使得关羽和张飞第一次对他立马改观。

但是,改观不代表佩服,此后的关羽和张飞,还是一如既往地对诸葛亮颇有成见,尤其是“傲而自负”的关羽,他时常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完全没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如果刘备没有把权利交给诸葛亮,他根本就不会听命于诸葛亮。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7)

而张飞呢?张飞虽然狂,但是行事粗中有细、能屈能伸,他知道自己原本就只是个杀猪的,所以不会跟诸葛亮较劲。对于诸葛亮,张飞只是没法像喜欢刘备和关羽那样喜欢他而已,毕竟“刘关张”三个人的兄弟情什么都比不了!

对于兄弟情,这也是刘备还算有情有义的一点。哪怕最后关羽被曹操拉拢,他也仍旧相信关羽,还暗中派人书信道:“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与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备愿献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8)

关羽本就“身在曹营心在汉”,当即大声喊道:“大哥、大哥,非我不欲寻兄,怎奈不知兄之所在也!”而后当即写下回信道:“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顾而暂且羁身,翼图后会,直至今日,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羽但怀二心,人神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为照鉴!”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9)

刘备可以“以首级成全”,关羽也可以许下“但怀二心,人神共戮”之说,可见其情义不分彼此。还有张飞,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而死,他可以叫嚣着为关羽报仇,后来他也死于非命了,刘备为他和关羽当场伤心得昏厥过去,也足以说明了“桃园三结义”的重要意义。

因此,那句“不到最后不知人心”的俗语,放在“桃园三结义”这里是成立的。而军师诸葛亮是出谋划策的高人、是恩师,但绝非生死弟兄,无法做到“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就是军师和生死弟兄的区别。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起因经过结果(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10)

兄弟可以共生死,可是军师一旦死了,后辈如果没有更好的军师,一定会一团乱,不信看那“扶不起的阿斗”,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刘备在生死弟兄和军师之间,关系处理得还是很清楚的,大家说对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