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琴、李小白和董小狐,新中国成立前都曾在闽剧“三赛乐”戏班,因为名字中都带有“小”字,戏迷称他们为“闽剧三小”。

  93岁的董小狐,是当今闽剧界辈分最高的演员。中秋节前夕,记者在董小狐关门弟子、国家一级演员翁雪贞陪同下,到董小狐家采访。

老艺人说京剧捧角 董小狐扮花旦武生(1)

  扮花旦“秀雅柔婉”

  董小狐思维清晰、腿脚利索。他告诉记者,他身份证上叫董瑞华,1929年7月6日出生。9岁那年,父母双亡,家中剩下他和哥哥两人,为了生存,被卖到“三赛乐”戏班学戏,董小狐是艺名。

  新中国成立前,闽剧戏班是男女演员不同台的,台上女性角色大都是男演员演的。

  董小狐说自己小时候长得清秀,进戏班没多久,老师就让他演花旦。13岁上台表演《秋兰送饭》,算是他在舞台上首次亮相。

  当时,刘小琴、李小白、董小狐这批20岁左右的年轻人,凭借“闽剧三小”称号,在圈内已很有名。他们在“三赛乐”戏班挑大梁,沿着长乐、连江、福清、闽侯等地巡演。董小狐那时已能主演《玉堂春》《窦氏女》《五凤吟》等30多出旦角大戏,其表演风格被戏迷称为“秀雅柔婉”。

  演武生“灵捷勇猛”

  新中国成立后,戏剧界提出男女归行,不少演男旦的演员退出舞台。1954年,董小狐开始改练武生。《走麦城》中的关平、《一文钱》中的吴起、《少林寺》中的“铁柄”和尚……舞台上一个个灵捷勇猛的角色,为董小狐打开了又一扇表演窗户。

  1958年“三赛乐”“善传奇”“赛天然”等闽剧戏班合并到福州闽剧院,董小狐分到闽剧院三团。第二年他受单位指派,到上海戏剧学院学当导演。

  1962年刘小琴、董小狐携手执导了闽剧现代戏《九命沉冤》,这是他首次导戏。该戏当年在福州演了上百场,福建人民出版社为此还出版了《九命沉冤》选场剧本,印制了剧照书签。

  “文革”期间,董小狐执导过闽剧版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演过李玉和、郭建光、杨子荣等英雄角色。

  1981年,董小狐进入福州红旗闽剧团当导演兼演员,先后执导过《护国皇后》《百花公主》《今宵月最圆》等戏。

  1986年,董小狐获得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采访中,董小狐从家中“宝盒”里找出当年领奖时佩戴过的红丝带,露出兴奋的神态。

  80岁获“终身成就奖”

  退休后,董小狐并没放弃舞台,时常与师兄刘小琴、李小白合演《一文钱》中的折子戏。该戏“闽剧三小”合作表演了近半个世纪,成为闽剧舞台的经典作品。此外,董小狐还表演《斩经堂》等戏。

  2009年,董小狐获得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等机构颁发的“闽剧艺术终身成就奖”。

  董小狐说:“我现在作息很有规律,上午和下午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晚上看央视戏曲频道的节目。中午要眯一会儿,晚上9点30分必上床。鸽子肉和地瓜稀饭是隔三岔五必备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