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学习方式(看美育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1)

俞锫

高端访谈

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近年来,学校美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政策体系、教育教学、资源保障、品牌项目、推进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次广州日报·粤传媒与中国传媒大学达成合作,携手共建美育教学基地,同时对于“青少年美育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究与合作。近日,对于美育教育模式,管理、课程、育人模式,以及专业人才早期培育及选拔的规律等方面问题,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院长、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俞锫教授给出了权威指导性建议。

美育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笔者:近年针对美育教育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有哪些?

俞锫:追溯美育历史发展脉络,中国的美育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显示出艺术乃至更深层次的美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我国美育的资源相对丰富,从某种程度来讲,当前美育是对我们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扬,相关政策文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必然也是结合现实需求而制定的。我国美育政策因此具有延续性和必要性的特点。好的传统以及现实中薄弱环节的巩固,体现的是政策的延续性,比如,明确美育课程、师资、硬件设施等。必要性则是根据现实提出必要的改革。最近对于美育的指导特别提倡感性认识,强调学生在美育过程中的参与度。这回归到了美育的本质方向上,因为美育本身并不是学什么课程,做多少练习,而更多是强调感性认识。相对文化知识来说,美育是另外一种思维,也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笔者:您认为“双减”之后,我们为什么需要美育?

俞锫:“双减”政策矫正了以往过分强调智育的模式,现在我们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美育不可或缺。先成人,后成才是人才形成的规律。美育强调精神层面的认识成长,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从立德树人的角度上看,美育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感性认识,另一种是理性认识。美育是感性地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美育我们能够培养对自然直接的观照态度,对社会的认识态度,而不是总用科学精神去解析,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文化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已经到了要强调美育维度的发展阶段。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新时期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美育不等同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

笔者:中小学美育教育发展现状如何?

俞锫:总体来说,美育教育还在在不断探索发展的阶段。我们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比如美育教育成果如何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如何评价、怎样建立青少年美育体系等问题。要形成有特色的美育教育体系,则必须根据我们现实社会发展阶段,融入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国的美育思想。

笔者:中小学在美育教育方面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如何改进?

俞锫:总体上就是一个不平衡的问题。第一,区域不平衡;第二,硬件和软件不平衡:有些学校的设施非常好,但是缺师资,而师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三,技巧和素养不平衡:有的人重视学生的演奏、演唱等能力,将考级、比赛等作为教育的主要评价手段,忽视外在技巧和内在素养之间的转化提升。

如何更好改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单纯解决了经济的问题就解决了,也不是解决了师资就解决了问题。中小学在美育教育方面的整体改进,还有赖于社会的不断整体发展进步和大家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

笔者:您觉得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的侧重点?

俞锫:小学甚至是幼儿园,更应该注重兴趣的导入,以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进行美育,更好地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让内心纯净的孩子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没必要非得上难度训练出什么成果。

美育工作应该做好因材施教,孩子的兴趣一旦被挫伤,便很难再有所提升。年龄渐长以后,到中学阶段的发展有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有些孩子确实有艺术特长,天赋很高,这时候特长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维度,当然也需要能够发现人才的优秀师资,并对其加以培养。

另一个思路是,对于更多的学生实施普及性、提高性教育,重点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感性思维、感性认识的能力,为今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很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直觉和想象开始,并非以理性的逻辑思维为起点,即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譬如,钱学森曾说,他曾经是上海交大乐队的号手,艺术在他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

美育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注重理论实践结合

笔者:您如何评价目前中小学的美育教师队伍?在中小学师资的挑选与培养上,学校应该注重哪些方面呢?

俞锫:新时期,全面加强美育工作,需要美育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中的角色、地位。目前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一方面是美育教师数量相对偏少;另一方面是师资能力相对存在不足,主要原因是一些具有培养潜质的专业人才首选报考专业院校,导致美育师资主要来源——师范院校的生源受到限制。

中小学师资的挑选和培养,首先教师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更重要的是热爱美育教育事业,以积极态度和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投入到日常教学。美育中的艺术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还要求学生在艺术教育中感悟伟大艺术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类文明,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更为全面、深入的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

笔者:如果要在中小学进行美育教育师资建设,课程应如何开展?成果如何体现?

俞锫: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应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课程体系,以及长期、持续的培训机制。教师队伍成长的体现,可以从专业能力和教学成果两方面考虑。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是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学生成材率的重要保障;实际教学效果也是衡量教师能力的重要维度。此外,美育不是局限于课堂内的教育,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能够有效组织文化艺术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同样善于发现具有潜质的学生,能够培养出特长生也是反映教师水平的重要方面。

应建立多元美育评价体系

笔者:您怎么看待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做法?

俞锫: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体育已经纳入中考,将艺术科目纳入也势在必行,关键是怎么考。我想,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关系。艺术科目的考试应该采取主观考试与客观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而且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比例,尽量减少主观差异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其次,是处理好技能考核和素养考核的关系。如果机械备考,花几年去演奏好一首曲子,画好一幅画,这就违背了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目的。此外,艺术教育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存在个体差异,这些都需要考量。

笔者:您认为怎么样的美育评价体系比较适用于现阶段的中小学?

俞锫:现阶段中小学不妨建立多元的美育评价体系,第一是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第二是“绝对”和“相对”相结合,“绝对”是横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考察整体水平,“相对”是纵向考察个体的美育教育成果,如有的学生可能基础薄弱,但进步空间大;第三是软件和硬件相结合,既要有相应的教学场地、教具,也要看师资、学校氛围等。相关政策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前瞻性。

笔者:现阶段中小学的美育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

俞锫: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无妨适当将学校课堂延伸到家庭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在家庭内部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美育的实质在于内化,不是仅在堂课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润物细无声似的持续滋养,集中式、阶段式的模式不符合美育教育的客观规律。美育教育重在参与、交流和感悟,构建一体化的青少年美育生态,应当是今后青少年美育教育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