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娜的扮演者(一路走来一路歌)(1)

徐莉娜的扮演者(一路走来一路歌)(2)

徐莉娜的扮演者(一路走来一路歌)(3)

“徐莉娜是一位有潜在能力、有发展前途的歌手,有先天的语言特色,有陕北人的个性天赋。作为一名优秀的民歌手,在歌唱道路上一定要博采众长,丰富、拓宽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实践中,知道人民喜爱什么、需要什么,不断刻苦、实践、磨练、创新,成为一个人民喜爱的歌手!”——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贠恩凤

“徐莉娜歌甜人美,很会唱有悟性,好学勤奋,靠自己努力才有今天,祝愿不断进取,更上一层楼。”——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冯建雪

“植根陕北文化,传承陕北精神。愿徐莉娜一路走来,一路歌。”——中国著名音乐人冯晓泉、中国顶级笛箫演奏家曾格格

猴年正月,“清涧一家亲”群聊平台上,徐莉娜一首《绣荷包》以清朗的音色、纯真的音质、真挚的情感,唱得委婉动听,余音绕梁,点赞的、送花的一波又一波。

近日,在榆阳区青云庙会公益演出后,记者见到她。徐莉娜1.62米身高,长长的辫子,俊秀的瓜子脸,思维敏捷,口齿伶俐,普通话里夹杂着一些清涧方言。今年4月,她荣获“2016年新加坡国际‘狮城杯’音乐艺术大赛金奖”;最近,中国当代文化名人系列——“印象中国”出了一版《陕北民歌徐莉娜》珍藏邮票纪念册;被央视评为“建党95周年时代楷模第12届爱心中国公益形象大使”。

徐莉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青年歌手,她热爱陕北这片热土,用心、用情演绎陕北民歌,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她是黄土地上一朵绽放的山丹丹花,是黄土高坡上的百灵鸟。她用歌声表达着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她也是陕北人的骄傲!

寻梦·追梦

梦想人人皆有,有梦想就会有动力。徐莉娜寻梦有志,追梦有力。

清涧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大凡生长在这里的人们,都想往外闯,而一旦成功,又迷恋着这里的乡音、乡情……徐莉娜是其中之一。

1983年,徐莉娜出生在清涧县石咀驿镇枣林则沟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这个家庭有三个女孩,徐莉娜排行老二。徐莉娜的父亲是个有能耐的人,他一边担任村支书,一边跑洛川做苹果生意。每当父亲出门回来,总是带着好吃的、好玩的,让她特别开心。

而她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过光景很仔细,一年四季只能吃到一两次白面馒头,冬天经常是腌菜和面,没有一点油,最难吃。最让她郁闷、窝火的是,新衣服放下不让穿。逢年过节,做下好吃的,母亲总是藏起来,等到丈夫回来一起吃,一直放到发霉时,才分给姊妹们吃。她说:“小时候,铁勺炒鸡蛋最香,摊黄蘸糖最好吃,至今想起还流口水。”

幼时的徐莉娜,老听奶奶、爸爸、妈妈经常唱“妹子开门来,妹子开门来,哥哥给你送那个羊肉腿腿来……”,觉得太好听了。父母爱唱歌,徐莉娜也爱唱歌,背上书包唱,蹲在厕所也唱,吃饭时也唱。放学后,她和姐姐总要提上筐筐打柴、拔猪草,山上坟墓多,女孩子很害怕,她就不停地唱,那沟沟坎坎、山山峁峁到处飘荡着她的歌声。《拉手手,亲口口》《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都是她小时候学会的。她酷爱看戏,一旦邻村有戏,就蓬头垢面挤在人群中,戏唱到什么时间就看到什么时间。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徐莉娜在“六一”儿童节唱了一首《红星闪闪》。老师选她既领唱,又领舞。她特别高兴,一放学家也没回,赶快跑到同学家借来一身白色军装,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头底下。

第二天一早,她就穿好衣服,一边走,一边练;一边说,一边笑。这次演出太有自信了,老师同学掌声雷动,让她觉得唱歌就是那么美。

那一刻,徐莉娜坚定未来努力的方向——做一个陕北民歌手。1994年,徐莉娜刚上初中二年级,被清涧县文工团海选上,引来父母的极力反对。父亲很严厉地说:“吹皮打鼓拉驴唱戏,女孩子不能的,如果你敢唱戏,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

面对贫苦的生活,徐莉娜萌生一定要走出黄土地的想法。她不想过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一气之下,徐莉娜便闯进西安一饭店打工。在饭店打工,她就是要为唱歌深造挣钱。

从山沟沟走到大城市,徐莉娜第一次接触到拖把,总以为拖把就是用来刷碗洗碟子的,不料碰坏好多碗和碟子,足足给老板赔了两个月的工资80多元。

“陕北人骨子里不怕累、不服输,闯入西安没有回头路。”徐莉娜说,后来自己就摆地摊,卖年画、卖服装,边唱边卖,吸引了好多顾客。为了赚钱,她还不误集会场,从康复路起身拎着大包小包的服装,大汗淋漓赶公交,不注意就被小偷把包提走了。她横下一条心:再苦再累不掉一滴泪。

虽然是个女人,但她骨子里有男人的特性,敢做、敢当、敢闯,父母的一句话“坏事坚决不能干”刻骨铭心,只要是正义的、有担当的事就要干好!

1999年夏季,徐莉娜独自闯入北京城,进修形象设计专业。她在大兴每月四百元租了房子,从住宿地到学校坐公交单趟需走两三个小时,边上班,边学习。在上万人的人体彩绘比赛中,她获得第二名,本可以留校,但由于每月工资600元,吃住不管,加上离家太远,2003年她离开北京,回到西安。

爱人·老师

随着结婚年龄的逼近,个人问题也在她脑海里不停打转。那时追她的男孩子有许多,但是一个个都没有感觉。她笑着说:“自己当初来西安的目的就是学唱歌,请个老师一节课就一二百元,能不能找个会唱歌的老汉,一方面个人问题解决了,另一方面这辈子也就有了教唱歌的老师。”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以化妆师的身份走进普惠集团公司,老总说:“20多个专业歌手,只有徐莉娜是业余的。”

第二天,陕西第五届声乐比赛中,普惠集团公司年轻歌手李政飞以一首《圪梁梁》夺得金奖,赢得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徐莉娜听得神魂颠倒,喜出望外,原来他就是自己的白马王子。

只有嫁给李政飞,她就不用花钱请老师,唱歌梦就能实现。为了追到自己的意中人,她是寝食不安、坐立不定,整天为自己化妆打扮,期望李政飞能够看到她、关注她。

徐莉娜说,世上不一定就是男追女,女追男也很正常,否则错过机会后悔一辈子。第六天,徐莉娜拿起电话就打给李政飞,但打了几次他都不接。最后,他发来短信:“你是谁?”徐莉娜毫不犹豫地回信:“我是你的歌迷,我是你的粉丝……”随后,也就石沉大海。

半个月过后,公司神差鬼使地把她与李政飞安排在一块唱歌促销。一段时间,她突飞猛进学会100多首陕北民歌。徐莉娜笑着说,那时自己的化妆店很能赚钱,就开始猛烈“进攻”李政飞,几次邀请他吃饭,都遭到拒绝。

为了理想,她走南闯北;为了找到意中人,她穷追不舍。恳求也罢,哀求也罢,看到徐莉娜真心诚意,李政飞终于被虔诚所感动。又半个月后,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2004年5月1日,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结完婚,他们俩就不再当普惠集团促销员了,而是直接买断“老榆林酒”在西安的销售市场,并开始经营起属于他们的酒店。一个包间一个包间地唱,头一年生意平平,第二年生意特别好,第三年两人就在西安买了车、买了房,手下拥有100多名歌手。

李政飞是声乐专业学校毕业,要求徐莉娜做一个贤妻良母,而徐莉娜目的明确就是要走向舞台,唱陕北民歌。李政飞怎么练,自己也跟着怎么练,乘车的途中,做饭的厨房,练发声,练咬字……

干自己热衷的事业,只求成功,绝不失败。为了唱好一首歌,她要么凌晨两三点起床,要么通宵不睡觉。经常坐在公交车上,耳朵里插着耳机竟然唱出声来,让乘客感到很奇怪;有时坐着坐着就到了终点站,一车人都下完了,只有自己还坐在车上。

回到家里,擦萝卜丝、切菜,她都在唱歌,对着镜子练表情、练动作。可以说,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不厌其烦地拜丈夫为师,哪怕是他最严厉的批评、谩骂。徐莉娜说,为了丈夫,自己可以牺牲一切;为了唱歌,自己一切不顾。丈夫是自己严厉的老师,对发声、表情要求很高,直至现在,李政飞不在场,自己可以发挥很好,一旦他在场,就紧张,就会出现忘词等瑕疵。

舞台·奖杯

舞台是自己光辉靓丽、梦寐以求的;奖杯是自己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走向社会后,她第一次登上舞台是1998年5月23日,黄龙县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卡拉OK大赛,一首《山不转水转》获得第二名,还登在报纸上,她感到太“牛”了,奖的一块手绢、一部电话,至今仍保存完好。虽然很紧张,但自尊心第一次得到满足,并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和自信心。

在西安,租住地下室,夏天炎热、冬天寒冷,饥一顿饱一顿,不停地奔波在一场场演出舞台。徐莉娜说,普惠集团公司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西安的各大饭庄酒席上总能看到自己忙碌的身影。

走的地方多了,认得的人也多了,结婚、乔迁、满月、公司开业都叫她。再后来,她与丈夫马不停蹄上央视及各大卫视,参加全国各地的比赛,近两年主要参加各种公益性演出,一场不落。

一切公益演出,路费盘缠都是自己花销,从不收人家一分钱。她把钱看得不重要,哪里需要唱歌她就去哪里,只要人家感觉唱得不错,自己就满足了,对社会有了贡献。

如今的女孩子一怀胎就觉得很了不起,直到生下还什么也不能做。徐莉娜怀上儿子到生下,没有一天什么也不干,最多一天唱到上百首歌。刚开始唱歌、抱酒,最后肚子大了抱不成,就用胳肢窝夹着酒瓶,边唱边促销。台下人说,那个大肚子女人,你不敢再唱了。她,嗓音甜美、优雅、委婉、圆润;她,为人憨厚、纯朴、善良、低调;她,参加无数次公益演出,慰问聋、哑残、幼及孤寡老人,凭借的是实力与爱心。

——2012年以一首《翻身道情》荣获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全国三十强歌手”。

——2012年获中国红歌会陕西十强。

——2014年参加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好歌唱三秦、颂歌献给党”走进乡村慰问演出。

——2015年获“陕北民歌”青年歌手歌曲网络排行榜“状元奖”。

——2016年以一曲《绣荷包》荣获新加坡国际“狮城杯”音乐艺术大赛金奖。

——2016年在辽宁卫视和冯晓泉、曾格格老师合唱《赶牲灵》。

——2016年参加陕西广播电视台“圆梦一起来”,演唱《爱陕北》。

……

一年四季,她奔波于舞台与舞台之间,徐莉娜乐此不疲,无论演艺道路多艰辛。她痴迷眷恋陕北民歌,用歌声表达着对生活和事业的独特理解,寄托着浓浓的黄土情怀。她对陕北民歌的狂热是生命的宣泄,她的歌声经久不衰,香飘四海。

徐莉娜说:“从小听着父母的歌长大,长大后能站在舞台上,最终能与李政飞共同学习、演出,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我挺满足的,感谢上苍!”(榆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