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但凡喜欢宋词的人,或多或少都将清代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奉为圭臬,尊为金科玉律。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我认为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许还没有明白:豪横局气的王国维,到了他的晚年似乎也不太认同他早年的“学术名作”《人间词话》,并表示“深悔少作”、“吐弃不屑道”。这便是学者的自律,大家之风范,令后辈肃然起敬。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1)


王国维《人间词话》如是说

纵览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反复揣摩,究其细节,静心品味。其中对于宋词,无论中小词令,慢歌长调,豪放婉约;再乃至南北宋时期填词大家,在王国维心目中自有自己的等级标准,价值趋向。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2)


其一,他推崇欧阳修、苏轼、秦观、辛稼轩;对于长调,更是只喜周、柳、苏、辛,

其二,诸如“花间派”名家晏殊之辈,也都是很少提及,再比如张炎、吴文英、史达祖之流更是不入法眼。

其三,特别是对于一代词家——姜夔,更是颇有争议,有失偏颇。

在很多文人墨客看来,白石精通书、画,是继苏轼之后的另一位文化全才。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3)


姜夔是谁?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4)


白石先生自嘲: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

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5)


  • 据文史资料记载,与其同时代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他与南宋另一位词家刘过一样,虽终生布衣,但在词坛名声却不容小觑。
  •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6)


姜白石在王国维眼里是什么地位呢?
  • 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

“白石尚有骨,玉田则一乞人也。”

这里所谓的玉田即是著名词人张炎,词作甚丰。也算是宋代词坛不可多得的填词好手,且与同时代文坛大家过从甚密,就其文学水准估计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7)


“南宋只爱辛稼轩,最恶梦窗、玉田。”

王国维最喜欢辛弃疾,最讨厌吴文英、张炎,只字未提未提及姜白石,这就说明不是太不屑。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8)


“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苏、辛作为“豪放派”之大家,一代文坛宗师,其文章无可厚非,皆为上品。姜白石也不拘泥,像吴文英、史达祖、张炎、周密、陈允平之流,就见识浅薄,低上许多档次了。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9)


小结

由此可见,白石先生并非不入王国维之法眼——不褒不贬,适得其中,何以言差?在他眼里,白石虽然不如辛稼轩,但是比吴文英、张炎等高明了太多。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10)


究其原委,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 王国维先生所在的时代。天下词派大抵分为“浙派”和“常州派”。前者看重姜夔、张炎。如此一来使得词坛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纤巧。而后者虽然推崇周邦彦,但是王国维不赞成他们,王国维一向主张:言之有物,词意有寄托才是好词,这便是王所持的诗词观点,所以大师云:

“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11)


  • 浙派对姜白石推崇至此,无疑是因为姜白石格调高雅,言辞清丽,对于读者而言,易于模仿。有据可查:

“周介存谓:‘白石以诗法入词,门径浅狭,如孙过庭书,但便后人模仿。’予谓近人所以崇拜玉田,亦由于此。”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12)


王国维先生的“诗词观”

作为文化大家王国维而言,他绝不允许文坛只存于模仿而失于创新;无法容忍文坛靡靡之音盛行,缺少意境深远之。所以,人间词话在那个背景下成书,难免矫枉过正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13)



  • 老生常谈的“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为崇尚的也是“意境说”,阐明如下: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其一,是姜白石格调之高,古今无人能及,好比精细的工笔花鸟画,技巧纯熟,用笔老到,这一点是很高的赞赏了。

其二,虽然姜白石不在意境上用力,但是王国维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遗憾不能读到更多符合自己品味的好作品。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14)


  • 所谓意境,无关技巧,有关胸襟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同样的道理,白石一生清贫,贫病交加,对凄凉寒苦有自己的体会,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幽冷悲凉的诗境。但在境界和胸怀上,欠缺一点也是情有可原。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15)


@兵法天下 如是说

我意以为:王国维先生抨击的是当时的时代,不是姜白石其人,证据如下:

“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期间耶?”

  • 北宋时代,兼容并包,承继前朝,风格多样;南宋偏安,专于工巧,不求意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不难看出,这其中包含了王国维强烈的时代观点。

“至南宋以后,词已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一关键也。”

  • 其意思是说,到了“南宋时期”,填词已经沦落为应酬的一种手段,一种待人接物的附属品,一种娱乐的工具,流于形式也就开始衰落了。在这样的大气候之下,罪不在姜夔,祸不在白石。


王国维评价宋词(不待见宋词一代宗师姜夔)(16)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