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因为暑期实践而变得那样特别和生动,带着酸涩、甜蜜的味道。8月12日,在本次社会实践指导老师杨建华老师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陕西铜川、榆林“探索黄河生态路,助力绿富同发展”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启实践之旅,我带着期待与紧张开始了我第一次“旅行”。

在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后,8月15日的实践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铜川。在这里我领略到了耀州窑瓷的魅力,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历经1400多年的岁月变迁,凭借自身的精美工艺,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之下,耀州窑瓷不断焕发光彩。在耀州窑文化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欣赏了许多的作品,感叹钦佩古人的智慧。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耀瓷的代表倒流壶,集“三王”的灵气、霸气、美艳于一身,“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其中三王分别指的是鸟之王凤凰,兽之王狮子,花之王牡丹。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让液体从壶底注入,壶嘴流出,这独特的构造,让人不禁称赞“妙哉!妙哉!”我们还见到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若鹏,他向我们讲解的过程中,我被他的那双眼睛所折服。那双眼睛一看就是经历无数个日夜聚精会神制作耀州瓷,眼睛里有淡淡的血丝却很有神,透露出的是对这份工作的认真与热爱。

第二站来到了榆林市米脂县。我们参观宪法公园、对着宪法宣誓、看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从桥下流过、探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

最终旅途的结束在杨家沟村。通过与同来自长安大学的常雪梅学姐的交谈,我们了解了杨家沟的“养殖 红色旅游 绿色田园”多产联动发展战略,并不断找寻新的发展之路。通过与村民的交谈,我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生活改善,村民们脸上洋溢的是幸福的笑容。杨家沟村正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出具有其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此次的三下乡活动,虽然一路上也遇到不少波折,但是也圆满完成,让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收获颇丰。其一,拓展了我的见识与经验。这一路上了解了耀州窑文化,见到了优秀的作品,感悟到了大国工匠精神,认识到了黄河流域的治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如何进行黄河生态保护与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其二,锻炼了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项活动需要产出的文字成果很多。在前期准备时要阅读大量文献,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实践过程中,每天的活动新闻稿、感悟稿,在这些稿件的撰写中,我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最后是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此次实践的圆满完成离不开每一位队员的付出,从前期的策划、活动安排、行程安排还有在途中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讨论,活动的成功是我们团结协作的结果。

这个夏天,有幸参加了三下乡活动,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一起面对困难,这一路上的风景、人和发生的事都给我的生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践活动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在我的心中深深扎根发芽,并不断成长。

大学生本校社会实践内容及成效(实践获新知长安大学社会实践感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