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做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篇》。
有个人整天吃不好睡不香,担心天崩地裂,身无所寄。另一个人听说了,就跟他讲了天地不会崩坏的道理,这人听了很高兴,不再担忧了,给他解释的人知道了,也很高兴。我们在学习时所总结归纳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不禁会产生疑惑,不谈天会不会崩塌,起码地震是存在的,怎么能说地不会坏呢?原来我们课本中的《杞人忧天》是节选,在《列子》的原文中是有后半篇的。
长庐子闻而笑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长庐子看来跟我们想得差不多,他笑着说:霓虹云雾,风雨四时,积气而成天。山岳河瀚,积形成地。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说他们不会坏呢?天地,是宇宙中一个小物件,却是有形之物最巨大的。难以终结穷究,事实固然如此。不过难测其终始,也是个事实。忧愁天地会崩坏的,自然是考虑得有点远,说天地不坏的,自然也不对。天地能够生成,就会有崩坏的一天。当我们遇到崩坏的时候,不是应该忧愁吗?
长庐子说的意思是万物有生就有灭,有成就有败。杞人忧天地之崩坏,未必是完全没道理,谁也不能保证天地不会崩坏。开导他的人,也未必有道理,他说不坏天地就不坏了吗?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列子听说这件事,笑着说:说天地会坏的是谬论,说天地不坏的也是谬论。坏与不坏,不是我所能知晓的。即使如此,坏是一种可能,不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说生者不知死,死者不知生,来者不知去,去者不知来。坏与不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表面看来,杞人忧天是在探讨天地崩坏的事,真正的意思是阐释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活着的人,探讨不出死后的事,死去的人,不知道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活人。就像杞人与开导他的人探讨天地崩坏的事情,你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你永远不能知晓事物的另一面。
在我们生活中,习惯进行对错是非的判断,归根结底,不是孰对孰错的问题,而是问题的本身,就不值得去探讨。现在是网络时代,看似进步了。实际上只是把过去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变成了现在网上的热议。任何一件事的发生,要么持肯定观点,要么持否定观点,还有一种人,和稀泥,自以为公正,各打五十大板。在列子看来,恰似两个瞎子打架,要么你是其中一个瞎子,要么你自作聪明当裁判,殊不知裁判是第三个瞎子。
我觉得国家下次修改教材的时候,不妨把杞人忧天的后两段加进去,以此告诫青年学生,与其在网络上口若悬河,不如踏实学习。
讲到这里,不禁老脸一红,与诸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