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碎碎念的笑言,爱读书,爱分享。

很多很多的想法,日日月月地写作。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我吧!

复仇行动女儿被杀死(彷徨之刃女儿被杀害)(1)

《彷徨之刃》剧照

美好的烟火大会之夜,身穿夏日和服的十五岁少女长峰绘摩,凋谢在肆无忌惮的两个少年手中。他们毫无怜悯,对待一个鲜活的人像对待一块毫无生命的肉,冷漠至极。

而在不远处的房子里,丧偶的父亲长峰在焦急等待着他唯一的女儿回家。他拨打出一个一个的电话,得到一个一个失望的回答。

直到少女的尸体在荒川下游被发现。

妄图洗清共犯身份的少年打出一个告密电话,长峰潜入了凶手的家,看到了女儿被凌虐致死的录像。而一如往昔吃喝玩乐的凶手之一刚好迈进了房门。

一切发生的那么理所当然,愤怒痛恨到极点的父亲,用一把刀杀死了恍若无事的少年。然后,他扛着qiang,走上了复仇之路。

《彷徨之刃》讲了这样一起未成年人谋杀案,着重描写的是受害者家属的复仇。

复仇行动女儿被杀死(彷徨之刃女儿被杀害)(2)

《彷徨之刃》剧照

恶者放肆不悔,良善之人常心存愧疚

当警察找到逃亡在外的少年凶手居住的民宿时,他们只找到了一个曾经是受害者的女孩。女孩害怕自己的录像被曝光,只能给凶手通风报信。在逃亡的那些时间里,她充当凶手情绪的垃圾桶,承受着凶手的慌张和恐惧,但她不敢逃。

一个被全国通缉的杀人凶手,在逃亡的路上,仍然只想到自己的欲望。他没有对死者的愧疚,也没有对受害者家属的惧怕,他甚至还会威胁同伙不准说出自己。

复仇行动女儿被杀死(彷徨之刃女儿被杀害)(3)

《彷徨之刃》剧照

而复仇的父亲却以罪人自居。他一边恨恶着凶手,一边又因为自己也是掠夺别人生命的人而自厌。他在走上不归路前给警察写了一封道歉信,希望警察不要去打扰他的亲朋好友。他在被逮捕的过程中,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帮民宿老板修复照片。

作恶无底线的人总是活得肆无忌惮,从不为自己的罪行后悔;而那些本本分分、心怀良善的人,却总是为了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些许不便而内疚。

人的底线不同,行为上自然有云泥之别。

复仇行动女儿被杀死(彷徨之刃女儿被杀害)(4)

《彷徨之刃》剧照

性别、年龄不应该成为受伤害的理由

长峰在无数次痛苦地回忆自己女儿的被害时,曾经有过一个想法:如果我的小孩是男孩的话,是不是就不会遇到这种事了?

但是他马上就反驳了自己:难道生女孩的父母就必须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不可吗?

性别和年龄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无论年龄大小,都有自在、幸福地生活在社会中的权力。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韩国电影《亲切的金子》,同样讲述了一个受害者家属复仇的故事。电影中受害的都是五六岁的幼童,有男孩也有女孩,有的内向有的开朗。所以,无论什么条件,都不应该成为受伤害的理由。

我们承认社会上有害群之马的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错误归咎于我们自己。

复仇行动女儿被杀死(彷徨之刃女儿被杀害)(5)

《亲切的金子》剧照

不要消费他人的苦难

当案件的面纱逐渐揭开,同为受害者父亲的鲇村才知晓自己的女儿在结束自己的生命前曾经遭遇了什么。他关掉了播放着的录像,趴在地上像野兽一样叫喊着。

鲇村选择了和长峰不一样的方式来报复。他希望能让民众持续地关注这起案件,希望自己的诉求能被社会公众看到,他希望揭露《少年法》的不合理,所以他接受记者的采访,参加电视节目。可是他被记者欺骗,记者只需要热度和流量,根本不会去关心她的女儿是多么美好,更不会关心那些死去女孩的家人是多么撕心裂肺。

我们看到了人的冷漠,总有些人消费别人的苦难,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交际的谈资,在一些假惺惺的怜悯背后,藏着自己的自私自利。

复仇行动女儿被杀死(彷徨之刃女儿被杀害)(6)

《彷徨之刃》剧照

人要有自己的底线

《彷徨之刃》,彷徨的不是复仇者举起的刀,而是周围人心中的刀刃。

当孩子被杀,凶手却因是未成年人只需要3年刑拘就可以回归社会,被害人家属心中的伤痛该如何抹平呢?法律给了未成年的凶手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为什么那些无辜的孩子就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呢?

复仇行动女儿被杀死(彷徨之刃女儿被杀害)(7)

《彷徨之刃》剧照

女儿被杀的两位父亲、参与追捕的刑警们、关注这件事情的社会大众、同样失去过孩子的民宿老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高度的底线。

彷徨是因为那件事接近了自己的底线。

我们要做的,是告诉自己的孩子或者告诉自己,保持足够的警戒之心,我以最大的善意待世界,也要提防世界以恶意待我。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抬高那个底线,把伤害、冷漠、自私、旁观等等,埋到底线之下,永远不让他有见光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