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倾左倾是怎么划分的(如何区分左倾和右倾)(1)

上周五,我在《我的年终总结》里说,“虽然很疲劳了,但还是坚持跑步。这样透支体力,实际上对身体是一种损害。”

有朋友看到这一段时,提了一个问题:“不强行锻炼”和“不自律”的区别和界限在哪里?因为有时自律是要强行克服惰性的,有时强行而为又有违顺其自然的原则。

这个问题提得好!

我是这样回复的:一个是有条件做却不做,一个是没有条件却强行做。前者是右倾,后者是“左”倾。要用自律去克服右倾错误,在自律过程中要防止“左”倾错误。

什么“左”倾、右倾的,把人绕糊涂了,呵呵……

那么,究竟什么是“左”倾,什么是右倾呢?

记得我在《“左”了,还是“右”了,谁说了算?》一文中,曾经讲过这两个概念各自的定义。在《如果反“左”了,你怎么办?》一文中,也使用了“左”倾、右倾的概念。

“左”倾错误,一般是指超出实际的、盲目的政策导致的错误。如“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右倾错误,一般是指固步自封的、保守的政策导致的错误。如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左”倾、右倾这两个词在学习《中国革命史》时见得比较多,基本上就是我们党在革命过程中,某些领导人曾经犯过“左”倾错误,某些领导人曾经犯过右倾错误。

比如,博古曾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犯过“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负责军事指挥。他们放弃前四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陷于被动地位;在进攻遭受挫折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防御、“短促突击”,企图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结果当然是遭受了重大失败,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最后不得不战略转移、踏上长征之路。

又如,陈独秀曾犯过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陈独秀的主要错误在于“二次革命论”,也就是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横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从而割裂了两个革命之间的联系。这种观点将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犯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事实上,在1926年12月的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上,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致使1927年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情况下,使大革命惨遭失败。

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有一篇文章——《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段斗争》,在这篇文章里,毛主席讲了什么叫“左”右倾。具体是这样讲的:

“中国有句老话:‘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办事,是自然地而不是勉强地达到我们的目的。比如生小孩子,要有九个月,七个月的时候医生就一压,把他压出来了,那不好,那个叫‘左’倾。如果他已经有了九个月,小孩子自己实在想出来,你不准他出来,那就叫右倾。总而言之,事物在时间中运动,到那个时候该办了,就要办,你不准办,就叫右倾;还没有到时候,你要勉强办,就叫‘左’倾。”(见《毛泽东选集》1977年4月第1版第214页倒数第2-8行)

我发现:毛主席在写左倾时左字要加引号,但在写右倾时右字不加引号。

为什么会这样?

据说,原因是这样的:

“因为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人们习惯于把参加革命队伍的人,按他们革命态度坚定与否分为左、中、右三派:左(不加引号的)指的是革命最坚决最激进者,右是指对革命不坚定容易动摇者,中则介于二者之间。可见,不带引号的左是用来表示革命意志坚定,革命方向正确的人。但实际上在革命队伍中,还有一种人,他们貌似革命意志非常坚定,行为非常激进,其实是十分冒险、超越客观可能因而会给革命带来严重损失的。这种左不是真正的左,为了区别起见,就给它加上引号。但右派、右倾就没发现有这种情况,所以也就不加引号。”

明白了“左”倾和右倾的含义和区别,以后再遇到就不会傻傻搞不清了。

——————————————————————

右倾左倾是怎么划分的(如何区分左倾和右倾)(2)

何忠民律师,湖南省邵阳县人,1997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其后分配到国家检察机关工作8年,2005年至今从事律师工作,主要从事刑事辩护、刑事合规和企业危机管理工作,尤其擅长职务犯罪、经济犯罪案件辩护。

其每年亲自承办的案件一般不超过10件。不过,凡是其亲自承办的案件,必亲力亲为,全力以赴,把辩护工作落到实处,力争把每一件案子办成经典案例。

从业以来,办理过厅级、处级、科级等领导干部、公务员职务犯罪案件数十件,办理过企业老板、高管经济犯罪案件数十件,绝大多数都实现了预期的辩护目标,深受客户好评。

现任北京盈科(长沙)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监事会监事,长沙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湖南省和长沙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