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元庚子讀書録:

苐十八:隋炀帝西巡,遭遇甘肃最冷时期

隋炀帝西巡西北,翻越祁连山,遭遇甘肃最冷天气,数万人被冻死

2020年12月27日,气象部门发布大范围降温,蓝色预警消息:“寒潮来袭!甘肃省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兰州低温将降至-15℃。

“在距离2021年还有5天的时候,这场跨年寒潮,将带来“速冻式”降温和混合式雨雪,甘肃各地迎来大范围降温。预计28日至30日,平凉、庆阳、陇南三市部分地方及武威、白银、天水等市局部地方气温下降8-10℃以上。这又是一个极端严寒天气。”还有消息称,这是64年来,甘肃气温最低时期。

人们不知道的是,在1411年前,西巡甘肃的隋炀帝,遭遇甘肃历史气温第二个寒冷期,高海拔和最低气温叠加,数万人被冻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聪明的隋炀帝

隋炀帝是非常聪明的皇帝,其智商才学,在历代皇帝中,绝对不低。可是,聪明常被聪明误。过于聪明的人,往往干不好事。一流事业往往是二流的人才干出来的。几个聪明的人在一起,内耗就会加剧。而且聪明的人都非常自负,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隋炀帝的一生就是这样。

隋炀帝征了几次辽东(遇甘肃第二寒冷期)(1)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史书《隋炀帝本纪》中说隋炀帝:“美姿仪,少聪慧。”可见,这个人多么不得了。长得帅,颜值高,少年聪明,家世自然也是没的说。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600年),册立为皇太子。

聪明的杨广多么厉害,不仅作为参与灭陈大战,而且想尽办法,从他哥哥杨勇手里抢来了太子位置。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广正式即位。杨广成为皇帝后,无人压制,聪明加大权,开始膨胀了起来,以为天下是棋局,可以由他随手拨弄。这样的人往往最危险。在隋炀帝在位的14年间,干了不少大事。这些大事,从长远来说,对国家有利,对民众有利;从短期来说,国力无法承受,民众无法承受。最终,隋朝二世而亡。

来看看,隋炀帝干的事情吧:疏浚修通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针对世家大族把持朝廷,充斥管理体系的现状,提出了科举制度。人才选拔由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改为考试制度。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等等。最终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后起义领导权被军阀和地方势力派所窃取,隋朝崩溃覆亡。

隋炀帝征了几次辽东(遇甘肃第二寒冷期)(2)

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过于急躁,超出国力和民众承受限度;二是科举制触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最后,被扶持隋文帝建立大隋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文官世家大族所抛弃。后来,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出身的李渊,建立了唐王朝。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隋炀帝杨广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围,最后死于乱军之手,后安葬在江都城外,近些年隋炀帝的墓葬才被人们发现。

在隋炀帝干的几件大事中西征吐谷浑,就为人们所诟病。这次,西征吐谷浑,隋炀帝亲自出动,不仅灭了吐谷浑,而且西巡甘肃,在甘肃张掖召开万国博览会。

也就在,这次翻越祁连山的时候,遭遇极端天气,数万人被冻死。可谓是,损失惨重。

2.四十万隋军合围吐谷浑

我在前文中,关于秦人的战略中说,大凡是以关中长安为都城的王朝,在东进时,必须要解决西部问题。以解决东进的后顾之忧。隋王朝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南北朝时期,西北的吐谷浑是一个势力强大的集团。吐谷浑这个神秘的高原古王国,以700部族的弱小力量,神奇崛起于东北,后立足于青海高原,纵横三百五十年后,又莫名衰落。

隋炀帝征了几次辽东(遇甘肃第二寒冷期)(3)

吐谷浑本是居住在辽西(今辽宁锦县西北)鲜卑族酋长慕容涉归的庶长子的名字。慕容涉归立吐谷浑的庶弟慕容魇为嗣,仅分给吐谷浑700户。 吐谷浑率领700多户部族,准备向东寻找安身之地,可是他的马却偏偏向西走,一路翻越阴山,绕过河套。公元313年他们来到青海南部,与当地的羌人杂居中,先后征服羌氐等部族建了国家。人们把鲜卑族首领吐谷浑的名字,当作这个国家的名称。其时约在公元394至公元306年之间。

在短短八九十年间,吐谷浑王国迅速崛起,形成一个东西三千公里,南北八百公里,总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这也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没有完善政治军事体制,就连国名也来自部落首领的名称。虽然面积广大,但还是按照部落制的方式进行统治,法律只有一条“杀人盗马者死”,甚至连常备军都没有,采用的是全民皆兵的策略,这种策略最大的缺点是在敌人袭来时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北周末年,吐谷浑国王开始称可汗,建都伏俟城(青海湖西岸15里处),国土兼有青海、川北、甘肃西部和西域鄯善、且末(今新疆且末县),广袤几千里。吐谷浑对隋朝西部边境不断侵扰。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吐谷浑兵侵凉州。开皇十七年(597年),伏允可汗继位,伏允多次侵扰张掖。对,以张掖为中心的西北交通,和丝绸之路贸易,造成了严重威胁。

隋炀帝征了几次辽东(遇甘肃第二寒冷期)(4)

大业五年三月,裴距在张掖,对西域各个势力,进行长期沟通和调查后,完成了最基础的情报信息工作,写出彩色版的《西域图记》一书后。隋炀帝开始西征吐谷浑,以彻底解决西北问题。

此次,隋军出动大军40万,采用迂回包抄,四面合围的战术。当时,内史元寿率军屯兵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屯兵于北面的雪山,太仆卿杨义臣在东面屯兵琵琶峡,将军张寿屯兵于西面的泥岭,将吐谷浑势力牢牢地包围在八百里范围之内。又有安德王杨雄出交河道,左武卫将军郭衍出金山道,鸿卢卿史祥出玉门道,卫尉卿刘权出伊吾道,包抄断敌退路。

最后,双方在覆袁川决战。据考证,覆袁川就是黑河两源之一的东岔、八宝河一带,在青海俄博至祁连县之间。此战军大败吐谷浑,俘虏斩首十余万,吐谷浑几乎全军覆没,伏允仅率数千骑逃脱。

3.隋炀帝张掖召开万国博览会

在隋军大军出动的同时,隋炀帝也率领后妃、护卫巡游了西北。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隋炀帝在张掖召开万国博览会的起因。

隋炀帝征了几次辽东(遇甘肃第二寒冷期)(5)

当时,隋炀帝率人西巡西北的大体路线如此: 大业五年三月己巳,车驾西巡河右。乙亥,幸扶风旧宅。夏四月己亥,大猎于陇西……乙巳,次狄道,党项羌来贡方物。癸亥,出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陈兵讲武……

人们考证,隋炀帝西巡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后,经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过扶风(今陕西凤翔),翻越陇山,经清水,抵达秦州。四月到达渭源,后在陇西大猎接见了高昌、吐谷浑、伊吾的朝贡使者。再至狄道(今临洮),9天后出临津关(今青海循化县东),过黄河在西平陈兵讲武,再经长宁谷(今青海西宁北川),过星岭到达金山(青海西宁西)。隋炀帝在金山召开军事会议,进行了战役部署。

在扫平吐谷浑后,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六月丙午(十一日),杨广到达张掖。壬子(十七日),杨广到达燕支山,曲伯雅、吐屯设以及西域二十七国的使者都在道路东侧见杨广。丙辰(二十一日),杨广到观风行殿,大规模地陈列仪仗、礼仪,带着高昌王伯雅和伊吾的吐屯设上殿宴饮,其余的蛮夷使臣在殿下陪宴的共有二十多个国家。杨广命人奏九部乐,以及鱼龙戏来娱乐,对各国来使赏赐不等。

这就是史书中说的,张掖的万国博览会。

隋炀帝征了几次辽东(遇甘肃第二寒冷期)(6)

4,隋炀帝穿越大斗拔谷,遭遇甘肃极端天气

据考证,隋炀帝西行的线路是:西宁市—长宁堡 ( 今长宁镇) —桥头 ( 今大通县驻地桥头镇) —广惠寺 ( 在今东峡乡境) —后化滩 ( 在今门源县城东、大通河北岸)—亹源 ( 今门源县驻地门源镇) —黑石头 ( 今门源县青石嘴镇石头村)—大梁 ( 在门源县青石嘴镇西北)—景阳岭 ( 在今门源县西北) —俄博 ( 今祁连县峨堡乡峨堡) —扁都山口( 在民乐县东南,以下地名在甘肃省境内) —民乐—张掖。

不幸的是,隋炀帝翻越大斗拔谷时,遭遇极端严寒天气。杨广的车驾向东返回,路经大斗拔谷,山路狭窄险要,队伍只能鱼贯通行。风雪使天色昏暗,文武官员饥饿、湿冷。都深夜了还未到达宿营地,士兵冻死太半(三分之二)。有人推测,这些人应该是隋炀帝身边的护卫侍从。马驴死亡十分之八、九;后宫的妃嫔、公主有的都走散了,和军士们混杂在一起宿于山间。

隋炀帝征了几次辽东(遇甘肃第二寒冷期)(7)

《隋书·炀帝纪》载:“六月癸卯,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太半。丙午,次张掖。” 三个月后,隋炀帝循原路回到长安。风霰晦冥就是白毛风天气,大风卷起雪粒,弥漫了天空。

张掖举行完万国博览会后,基本上解决了西北的问题,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为了震慑吐谷浑残余势力,且大通河上有桥,黄河临津渡都比较好过河。因而隋炀帝原路东返。

而现代学者们,研究了历代的气象记载及树木年轮等后,得出一个结论,公元609年,正是甘肃历史上,第二个寒冷期中,最冷的时候。

甘肃历史上的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初期起,一直持续到公元610年左右。许多史书上有不少气候寒冷的记载,而无气候偏暖之记载。

隋炀帝征了几次辽东(遇甘肃第二寒冷期)(8)

晋书中有“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夏五月,凉州雪。”隋书中有。世宗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四月敦煌频陨霜,八月河州(今临夏)霜,九月大雪”。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七月,隋炀帝自河西东还,经过民乐县南之扁都口遇大风雪,士卒冻死者过半。

可见,隋炀帝翻越大斗拔谷时,正是甘肃历史第二个寒冷期中,天气最冷的时候,当时敦煌四月霜雪,临夏八月降霜,九月下大雪。再加上,当时翻越大斗拔谷的路,比今天的公路的海拔要高得多,几乎接近山顶了。属祁连山高海拔地区。天气寒冷,山顶落雪,是正常的。同时,隋炀帝夏天,从关中而来,寒衣准备不足也原因之一。

隋炀帝虽然不是好皇帝,但却是好诗人。他在甘肃写了好几首诗,喜欢的师友们可找来一读。

隋炀帝征了几次辽东(遇甘肃第二寒冷期)(9)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