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灭六国统一全中国,结束了战国七雄混战的局面。可称的上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墓有多少的秘密,我们都不得而知。可是有科考专家,考古学家到现场地面勘测得出这么一个结果,据探测,整个陵园范围约相当于近78个故宫。如此大面积的陵墓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史料记载,秦始皇地宫顶部用稀有的珍珠宝石点缀象征着满天的日月星辰 ,内部有水银灌注而成山川河流,盛放着秦始皇尸体的棺木就在上面漂浮着,日夜巡游,就好像生前一样。那么墓室内部还有什么样的未解之谜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至今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掘(秦始皇陵寝的十大未解之谜)(1)

谜团一: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

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尸骨才运回咸阳发丧。

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

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

所以秦皇的陵墓有极大的可能性是埋水银的。

谜团六:地宫里暗藏机关暗器?能够让盗墓者命丧当场?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而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

《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据说这些射出去的弓箭还有自动回收的功能,也就说这些弓箭永远用不完

谜团七:秦始皇灵魂仍可统治一切?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觉得这是子虚乌有的,不过据1974年春季发现了秦始皇陵以来,几乎整整40年过去了,国家从来没有要开棺的意思,是否是有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有关秦始皇的惊天内幕?或者上面有人在刻意隐藏我们不为人知的真相?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

谜团九:秦陵封土取自何处?

众所周知,皇陵的封土,是用方夯白灰、砂土、黄土掺合成的三合土,又用糯米汤浇固,加了铁钉。不怕风吹雨打,十分的坚固。当时盗墓,一凿子下去就一白点,用炸药都炸不开。体积庞大的秦始皇陵封土堆堪称国内之最,封土堆呈覆斗形,高76米,长和宽各约350米,如此大规模的封土堆在国内堪称之最。但它的土究竟是取自秦始皇墓中,还是挖自鱼池一带?如此坚硬的封土究竟来源于哪里?

谜团十:地宫里真的有千年不灭的长明灯么?现在是否还亮着 ?

据《史记》载,始皇陵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就是用蜡烛放在地宫中长时间燃烧。如此神奇之灯,为何长明千年不灭?蜡烛燃烧时需要大量氧气,当地宫封闭后,内外隔绝,空气逐渐被蜡烛燃烧耗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无氧空间,除保证尸体、陪葬品不被氧化外,一旦有盗墓贼贸然进入,其下场就是窒息而死。永不熄灭的灯,世界上真的存在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