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酒探秘(一)

满街跑豪车的茅台镇,是靠美酒换来的财富,还是用套路得来的繁荣?

茅台镇一品一年销量(茅台镇富得流油)(1)

茅台人真的有钱了!

这次到茅台镇,印象很深是一派“繁荣”的景象。市容市貌更整洁,夜景灯光璀璨,街道上跑的大都是豪车。一句话,茅台人是真的有钱了!

反映人们生活状态,最直观的是衣食住行,看一眼就知道个大概。先说住的,我们住的希尔顿酒店,标间都有点贵,房间大,两个单人床都相当于双人床。再说吃,按惯例住店送早餐,自助早餐标价88块一位。

茅台镇一品一年销量(茅台镇富得流油)(2)

期间问起物价,当地伙伴说,农家鸡蛋2块一只,本地羊肉160块一斤。洛阳城区的羊肉汤很多,名气也大,一碗十几二十块都嫌贵。但和茅台几百块一小盆比,等于不要钱。说明一件事,不是物价贵,是消费水平高,一个月三二千块的收入,还真的支撑不起。

茅台镇酒的名声真的不好!

去茅台镇目的很明确,为酒友们继续找酒,找到品质更高、价格更低的酒。这个平衡不好把握,任我这久经风霜的老酒鬼,也是免不了有翻车,还不止一次。道理在于,品质好了,价格也跟着高了;价格压低了,品质就难保证。

茅台镇一品一年销量(茅台镇富得流油)(3)

这些年的普遍现象是,每个买酒人,不论是网上,还是实体店,或者我这样直接跑到镇上,无一例外都想花最少的钱,要买到最好的酒。后果都知道,这样买酒,没有一个不掉坑的。更有甚者,明知是赖酒,只要便宜,比如9.9,也要买。

可想而知,这样的场景都多少年了,买到不如意酒的人没有说好的。以至于江湖盛传“茅台带个镇,买酒需谨慎”的儿歌,仿佛在告诫消费者,茅台镇酒都是假酒似的,就是不说茅台酒也是镇酒。

茅台镇一品一年销量(茅台镇富得流油)(4)

凭心而论,茅台镇几千家造酒卖酒的企业,如果都在搞假酒,早都生存不下去了。当然也避免不了造假售假现象,串砂香精至今也没有绝迹,但不是主流,也不一定都在茅台镇造的。

资本角逐下的茅台镇酒!

茅台镇酒企,至今还是两个极端状态,一头是加班生产,一头是投产不足。开足马力好理解,产能跟不上销售,只能加班赶点。投产不足没几个人相信,说你们的酒都不够卖,怎么可能半开工甚至不开工呢?

这话题下次再说,本文单说酱酒热带来的状态。茅台酱香酒产区,如今不大提核心产区概念了,什么7.5平方公里,10.03平方公里,只要在茅台镇的国土面积213平方公里内,都算茅台酱香酒产区。酱酒热带来的直接效应,表现在资本疯狂涌入,还是多领域资本,诸如脑黄金什么的。行业内更凶猛,肆拾玖坊的高调入驻,酣客悄悄地“鬼子进村”,还有没挤进来的资本家,吆喝到满世界都知道。

茅台镇一品一年销量(茅台镇富得流油)(5)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人或许能体会到,茅台镇的这种“热”,很像那时代的局面。本地大小酒厂你争我夺大混战,早已处在胶着状态,如今“外敌”强势进入。于是,有的被收买,有的被碾压,有的被缴械,当然也有不忘初心的厂家。

茅台四君子是谁?

外地人没几个知道,甚至本镇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本镇行业内基本都知道,就是茅台镇造酒“四君子”。

“茅台四君子”指的是四个人,也可以说是四家酒厂,这四个“君子”各是一家酒厂的当家人。他们四个,年龄相仿,三观相近,事业相当,可以说是茅台人民坚韧忠厚的传统品格代表。他们年轻时都经受过磨砺,白手起家,还都做到如今的相当规模。因为品行端正,产品优秀,在行业内被尊敬,具有自然群体领袖风范。

茅台镇一品一年销量(茅台镇富得流油)(6)

我和“四君子”的一家有过交往,在我的酒友里面,他家的酒没有一人吐槽。这次到茅台镇,主要目的之一,是到厂作进一步的了解。果然不负所望,本文配图的生产场景,就是在他家的实拍,各位可以体会一下。

担心涉及到平台禁忌,这里就不指名道姓“四君子”了,请大家谅解。

居然还有淡泊名利的酒厂!

此行还有一个目的,从天津朋友处得知,还有一家极其别致的酒厂。说是10年前投入很多钱,建了个酒厂,默默生产到如今。我给提炼出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生产10年没卖过酒;另一个是10年来始终得到镇上行业顶级技术力量的帮助。

茅台镇一品一年销量(茅台镇富得流油)(7)

去到厂里一看,果然10年造酒没卖酒,都在酒海里存着。再了解其成长的过程,自然想起白居易的《长恨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当然他们的集团比较大,有潜心造美酒的条件,当然也有争得镇上顶级大师们支持的背景。因为不是一般的扶持,从高粱到下料,从发酵到蒸馏,从分级管理到勾调,都是手把手的教会。关键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花钱请不到的团队。

和我一起去的朋友是“茅台四君子”之一家,他也是国家一级品酒师和酿酒师。他就是本镇人,也不知道镇上还有这样一家酒企。到厂里坐下一品尝,赞不绝口,反复一句话:“镇上还有这样的酒,太难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