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稻品牌推介会展示区现场 张鸾 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站稻小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站稻小镇(大咖云集津南问)

小站稻小镇

小站稻品牌推介会展示区现场 张鸾 摄

10月26日,2020年小站稻品牌推介会在津南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水稻领域的院士专家、精英翘楚汇聚一堂,深度探讨小站稻品牌建设、营销采购、全产业链发展方案,为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赋能。

品种出新 “稻”亦有道

2018年以来,天津市大力实施小站稻产业振兴,充分挖掘小站稻古贡米资源,推行现代化、标准化、绿色化的生产技术模式,拓展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经过3年的建设、发展,小站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种植面积由30万亩跃升至目前的80万亩以上。

“津原U99”“金稻919”“天隆优619”“津川1号”……不断丰富的优质品种资源,为小站稻产业振兴提质增效提供了动力引擎。同时,不断加大的科技引领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是为小站稻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加码赋能。

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张建树在推介会上介绍:“我们制定推出了六个标准,从种子品种的选择到栽培的过程,要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生产。另外,在采收环节,将由专家团队进行跟踪指导,以提升稻米的品质。”

品牌营销 生财有“稻”

小站稻全产业链保险计划,可通过一站式服务将小站稻从种到收生产全过程风险点纳入风险保障范围,筑牢生产基础。

小站稻相继在天猫、京东旗舰店电商平台,依托官方渠道展示销售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全产业链战略合作签约,一批重量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小站稻产业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签约企业之一的天津立达粮油有限公司今年3月与津南优质小站稻开发公司合作完成了2000吨动态储备。天津立达粮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戈立新说:“下一步,我们要从品种的选定,到整体的种植,全程参与,封闭运行,封闭管理,再到后续整个的收储端、物流端,以及加工等等,最终呈现给百姓一个真正优质的津南小站稻。”

非遗传承 津津乐“稻”

小站稻种植始于宋辽时期,兴于淮军屯防,成名于小站练兵。九河下梢的天津,南运河水夹带着漳河从黄土高原卷来的泥沙及氮、磷、钾等有机肥料,注入了小站的土地,形成了小站稻的独特风味,也成就了小站稻的文化记忆。

推介会上,一本《小站稻宣传系列画册》,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生动展示,从历史文化、科普宣传、稻米加工、食味品鉴、品牌营销、休闲观光六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了小站稻稻作文化和全产业链条的管理知识。这样一批文旅作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悉数亮相,助力小站稻金字招牌更加璀璨夺目。

政府服务 头头是“稻”

受疫情影响,今年年初农业生产并不顺利。津南区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小站稻生产,先后完成了7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400亩小站稻实验基地建设,同时对基质育秧、增加有机肥投入、统防统治给予补贴,使小站稻种植面积得到扩大,土壤肥力得到提升。今年全区3.6万亩小站稻的亩均效益可达5000元以上。

津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刘凤春说:“从销售上,我们现正和优质小站稻开发公司进行洽谈,通过天津食品集团和津南区政府进行混改的小站稻开发公司发挥他的龙头企业的作用,让农民收粮以后没有卖粮的后顾之忧。现在已经有群众到小站稻开发公司去加工米,这样就是让我们的整个农业生产得到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

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从品种选育、绿色栽培到收储加工全链条有据可依。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成立了小站稻研究院,建立了“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搭建起支撑产业振兴的“四梁八柱”。论“稻”问津,共谋发展,让更多百姓吃上放心好吃小站稻的日子值得期待。

记者 张鸾

来源: 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