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训,“满招损,谦受益”,是说,骄傲自满会招致灾祸,谦虚有礼才能受到益处。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智慧的结晶。一个有德行的人,一定也是一个谦虚的人,因为谦虚,所以为人所尊重。反之,如果一个人骄傲无礼、自以为是,那么他的德行就会受到牵连,也就容易招致灾祸。从某种角度来说,谦虚和骄傲可以成为福祸的分界线。

人生起起伏伏,各人的境遇都有所不同。有的人本来地位卑微,一朝飞黄腾达,要吗掌握了很大的权势,要么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时做人态度就跟以往大不相同了。言谈举止中流露的傲慢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不可一世的态度,一言以蔽之,就是骄傲自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个人的自满也是容易引来灾祸的。

曾国藩说在事上须磨练(曾国藩德以满而损)(1)

唐朝名将郭子仪,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保卫大唐安宁长达二十多年,在朝野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一次他去寺院听禅师说法,问禅师道:“什么是傲慢?”禅师以一种很骄横无比的态度反问他:“你也配问‘傲慢’是什么!”这可着实让郭子仪感到气恼。要知道,就连当时的皇帝都对他礼遇有加,言谈举止都非常的客气,如今却突然被一个不知名的禅师如此羞辱,郭子仪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就在郭子仪要发作的时候,禅师又恢复了之前慈祥的态度,笑着对他说:“这就是傲慢。”郭子仪这才恍然大悟。

作为一名将领,郭子仪深知“满招损”的道理,所以他行事谦虚磊落,恩泽广布。他的功劳越大,人们越尊重他;他获得的赏赐再多,大臣们也不嫉妒他。不仅是皇帝和朝中大臣,吐蕃、回纥等部落也对他十分尊敬,甚至有些安史叛将都为他的能力和气度所折服。

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在占据了魏州后,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独霸一方的田承嗣为人转段蛮横,飞扬跋扈,但田承嗣对郭子仪派去的使者却非常客气,还派专人接待。使者到来之时,田承嗣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并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经有很多年了,今天我要为郭公下跪。”由此也可见郭子仪的威望,所以史家评价他时称其:“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曾国藩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也主张谦虚谨慎,不妄自尊大。虽然早年曾国藩也因年轻气盛做过一些过头的事情,但由于他非常善于反省,在总结经验教训后渐渐变得成熟和谨慎。他认为,骄傲一方面无益于品德的培养、学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会引发心浮气躁、妄自尊大的毛病。自恃才高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事业上也会受其影响而导致滑坡和退步。

曾国藩说在事上须磨练(曾国藩德以满而损)(2)

在曾国藩离家进京求学时,他的祖父对他说:“你的官是做不尽的,你的才也是好的,但不可骄傲,满招损,谦受益,你如果不骄傲,那就更好了。”他牢牢记着祖父的教训,把戒除骄傲的家训传承下来。曾国藩常常在家书中提醒和告诫自己的兄弟子侄,一定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以除傲字为第一义”。

他曾在家信中写道:“位不其骄,禄不其侈。凡贵家子弟,其矜骄流于不自觉;凡富家之子弟,其奢侈流于不自觉,势为之也。欲求家运绵长,子弟无傲慢之容,房室无暴殄之物,则庶几矣。”又写道:“沅弟以我切则之缄,痛自引咎,俱蹈危机,而思自进于谨言慎行之路,能如是,是弟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

曾国藩深知骄傲的弊端,而且他很明白,富家子弟由于生活优渥容易养成傲慢的习气。所以他从家族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此事,认为这些兄弟子侄们只有收起傲慢的态度,去除奢侈的习气,做事谨言慎行,待人礼貌谦虚,才是长远发展的方法。其实不仅是治家,处世为人,修身治国也是一样。

西汉时,在遥远的西南地区有个夜郎国,面积大概是汉朝一个州的大小,夜郎国人口稀少、土地稀薄,但是这里的国王却非常骄傲,自以为夜郎国是天下第一大国。西汉朝廷派唐蒙出使夜郎国,夜郎国国王竟傲慢地问道:“你们汉朝与我国相比谁大啊?”唐蒙哑然失笑,他笑这个国王的无知。这种无知导致内心的自满和骄傲,自以为天下唯我独尊,殊不知自己才是那井底之蛙,而“夜郎自大”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笑话。

曾国藩说在事上须磨练(曾国藩德以满而损)(3)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恒古不变的定律。一个人一旦骄傲自满,前进和上升的空间就被阻断了;一个人一旦喜欢自卖自夸,品德和修养就被污染了。因为一旦骄傲自负,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朋友的帮助,也会丧失做人的本能,就会失却自己的根,就会缺少见识,做人的准绳也会荡然无存。因此,只有谦虚谨慎才能给人带来福分和运气。

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绩,获得了多少诱人的财富,请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如此才不会被突然袭来的意外所蛊惑,也不被功名利禄所俘虏。与谦虚为伍,以谨慎为伴,这才是自强自立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