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字洪度……,且慢!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仅从这个姓名和字上看,接下来我要写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呢?

问完这个问题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并不高级。因为对于了解薛涛的人来说,当然知道她是一个女人。而对于不了解她的人,也会从我的问题上猜得出来。

薛涛的情书尺寸(薛涛的诗情人生)(1)

小时候的薛涛确实很漂亮

薛涛的确是一个女人,却取了一个男人的名字。自古而今,女人取男人名字的那不是多了去了,这有什么好稀奇的?咱央视还有一个主持人叫周涛呢。这话确是不错。

但是薛涛却不是一般的女人,她一生的命运除了诗歌还是诗歌。仿佛她是为诗歌而生,又为诗歌活着。她用诗歌书写爱情,也用诗歌寄托幽思。她生命的全部充满了诗情,但现实却让她的一生缺少画意。

薛涛的父亲薛郧,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说他本是京城长安的一名官员,具体官职也不清楚。薛郧为人正直无私,为官直言敢谏,大致属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那一类人。这种人一直都很容易被权贵们所排斥,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薛涛是薛郧的独生女儿,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生于长安。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薛郧,为纪念那一段波涛汹涌的动荡岁月,并庆幸大唐和家人平安度过了动乱的洪流,特为女儿取了一个充满阳刚气息的男孩名字"涛",字"洪度"。

薛涛自幼聪颖慧敏,天分很高,在父亲的教诲下八岁时就能吟诗。当时薛家在长安的住宅中,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梧桐树生长在水井旁,一日薛郧看那高大的梧桐,联想到自己在朝中的境遇,颇有感怀,于是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这两句既是写实,又表达了薛郧的高风亮节,吟完后一时难以续出后句,正沉思间,只听八岁的薛涛接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小小年纪才思竟如此敏捷,出言也颇为生动切题。这便是薛涛的第一次诗作,续父亲的《井梧吟》。

薛涛的情书尺寸(薛涛的诗情人生)(2)

从此,薛涛便开始了她的诗情人生。

薛涛十二岁时,薛郧因得罪了当朝一位或者是几位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当然我们也无法知道他究竟是得罪了谁。

两年以后,薛郧去世。有人说薛郧是因为出使南诏时感染瘴疠而死,也有人说他是被仇家设计害死,真实原因,或许永远都将是一个谜。

父亲的离世,使薛涛和她多病的母亲失去了依靠,也带走了一家人的幸福时光,生活顿时陷入困境之中。为了生计,年仅十四岁的薛涛,不得不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谋生的重担,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是何等的艰难!不得已,薛涛开始在欢娱场合侍酒赋诗、弹唱娱客。后又凭借自己"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的优势,在十六岁时加入乐籍。

所谓"乐籍",就是古时官妓属乐部。归入乐籍实际上就是做了一名官妓。都说"侯门深似海",而娼门也是深不可测,一旦进入,以后则很难脱离。但是薛涛坚守自己的底线,那就是只卖艺不卖身。

她在坚守中等待,在等待中期盼。终于,她等来了一个真正懂她的男人,他就是剑南节度使韦皋。

韦皋虽任节度使,但他能诗善文,不失儒雅,虽然他并不怎么出名,在唐朝也可以说是一位诗人。他著有《开复西南夷事状》,可惜的是今已散失,其诗文在《全唐诗》《全唐文》及《唐文拾遗》中都有辑录。

韦皋任剑南节度使不久,就听说出自官宦之家的营妓薛涛容颜诗才并茂。这位一向喜欢文墨的"大帅",朦胧中就和薛涛之间产生了某种交集。他利用一次宴客的机会,把薛涛召到帅府,眼前这位气质高雅的女人让他内心为之一颤。为试其才情,韦皋就命她即席赋诗。

薛涛的情书尺寸(薛涛的诗情人生)(3)

薛涛从容挥毫,在诗笺上题下《谒巫山庙》一诗: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薛涛的这首诗,虽然是即兴所赋,但诗句清丽凄婉,且有怀旧怅古的意味,内心深处居然有比男人还要浑厚的力量,绝不象一般欢场女子的应景之作。而且薛涛的书法"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张篷舟《薛涛诗笺·修订本》)。

韦皋看后不禁大声称赞,那种交集的感觉正渐渐演变为一种融合,喜爱之情由然而生。此后,韦府中每有盛宴,韦皋必定召薛涛前来侍宴赋诗。

这样,薛涛便成了韦府的常客,逐步走进了韦皋的生活,进而参与在他的工作之中。韦皋开始让她参与一些日常案牍工作,并十分认真地准备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职位。但由于下属进言劝阻,韦皋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薛涛最终没有成为真正的女校书,但在韦皋的心目中,薛涛似乎已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校书了。

如若薛涛就此抛开红尘,安下心来协助韦皋,她的后半生或许会在平安中度过。可她偏偏不甘寂寞。当时的许多名士争相与她诗词唱酬,由各地前往成都办事的官员,也竟相以一睹薛涛芳容为荣,谁若能求得她的只言片句更是喜不胜收。薛涛频繁来往于一些文人名士之间,与他们一起饮酒作诗。这一切都让韦皋醋意大发。

男人的炉火若要燃烧起来,往往会更甚于女人。于是借着一次慰问边地守军的名义,把她派往偏远的松州,希望她暂时摆脱成都的花花世界,头脑得以清醒一些。

薛涛何等聪明,她猛然间明白了韦皋的心意,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与其说是后悔,倒不如说她对即将就要结束的平静生活产生了留恋,于是她在奉命赶赴松州途中写下了著名的《十离诗》,差人送给了韦皋,以求得到他的宽恕。

薛涛的情书尺寸(薛涛的诗情人生)(4)

《十离诗》的第一首是《犬离主》:"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评价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薛涛在诗中把自己比作是一只被评价主人驯养了四五年的犬,只因为咬了"亲情客"而被主人嫌弃。

其它几首诸如《鹦鹉离笼》:"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燕离巢》:"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等也大都是这个意思,把自己说得极其卑微,而十个"不得"则表示了她的悔恨和认错的态度。

《十离诗》取材于身边常用或常见事物,写的是另外一种离情,虽不同于生死的离别,但那些诗句字字呕心沥血,句句刺痛心扉,让人感到沉痛而纠结。在当时的情境之下,一个女人,纵有天赋的才华,也不得不屈服于社会赋予她的卑微身份和地位。

而韦皋作为堂堂节度使,自然也不会真的与他喜欢的一个弱女子计较,看到这《十离诗》之后,怒意立刻变为怜意,并很快就将她召回成都,对她宠爱如初。

后来,韦皋因镇边有功而受封为南康郡王,离开了成都,薛涛与他的故事从此没有了后文。

公元805年正月,韦皋被唐顺宗加拜为检校太尉。同年八月十七日,韦皋暴病而死,享年六十一岁。

在薛涛的有生之年,剑南节度使总共换过了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对她十分青睐和敬重,她的地位绝那些青楼名妓所能及。这样的结果,不仅来自于她的才情美貌,而且更得益于她的高洁和气节。

南天春雨时,那堪霜雪枝;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夕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这一首《雨后玩竹》,薛涛把自己比作孤高的青竹,希望与竹林七贤共醉,与娥皇、女英同悲,把一腔幽怨寄托于苍茫的远古。她只能用无尽的情思和诗句,为自己编织一个凄美的情梦。在梦中,她清醒而又沉醉,迷茫而又固执。

薛涛的情书尺寸(薛涛的诗情人生)(5)

公元809年四月,成了薛涛生命中少有的春天。三十一岁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朝命出使蜀地。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这个春天虽然姗姗迟来,虽然有些短暂,但对于已经四十二岁的薛涛来说依然明媚,依然风光无限。

这次见面,使元稹很快沦陷于薛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惊人的诗情之中,同时,薛涛也深深地被这位比自己小十一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他们第一次倾谈时,薛涛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与冲动,竟不由自主地对元稹动了真情。这积郁已久,期盼已久,等待已久的爱情在那一刻化为炽热的火焰。于是她不顾一切,像浴火的凤凰一样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之中,也许不期望重生,只求不负今生。

那一个夜晚没有笙乐管弦,却依然奏响出了最美的音律;那一个夜晚没有诗,只有心与心的交流和爱的奉献;那一个夜晚,薛涛真正做回了一个柔情万种的的女人。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这首诗题为《池上双鸟》,薛涛写于她与元稹相会那一夜的第二天。诗中再现了她的少女情怀和对生活的向往。这一场迟来的爱情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却成了薛涛生命最幸福也是最难忘的日子。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一年七月,元稹完成了出使蜀地的任务,不得不与薛涛洒泪分别返回京都。可以想象两人分别时的情景,两情依依终难舍,无奈只有泪沾衣。那一刻,所有的情绪和感受都将化为一首首诗。

元稹回到长安后,不久就托人给薛涛捎来一首七律诗:

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

从这首题为《寄赠薛涛》的诗之后,薛涛和元稹之间,除了思念、幽怨与渴盼,剩下的就只有诗。

在收到元稹的诗之后,薛涛也写下了四首流传千古的《春望词》:

薛涛的情书尺寸(薛涛的诗情人生)(6)

其一: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其二:

揽革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其三: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其四: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然而薛涛满满的相思,满满的守望,最终没有等到元稹的回归。

才子佳人,自古似乎都是绝配,但自古才子多情,也多风流薄义。后来元稹又遇见了另一位才女刘采春,对她的美貌也是一见倾心。他曾把刘采春和薛涛进行过比较,毫不掩饰地承认刘采春"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佚丽,非涛所能比也"

元稹和韦皋一样,注定只是薛涛生命中的游客。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元稹是一个负心汉,种种原因都制约着他们之间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对于这些,薛涛心里很明白,但是她并不后悔,也很坦然,因为今生爱过,那个春天注定因为爱而永远美好!

当爱情从火热趋于平静,一切变回从前却又不同于从前。薛涛脱下了她最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此走向了淡然。应该说,薛涛心中情感的大门从此永远关闭了。

除了写诗,薛涛还用胭脂水粉制成一种粉红色的诗笺,香艳、清雅而又别致。她把自己作的诗写在自己做的诗笺上,有时也送些诗笺给友人,在当时竟然流行开来。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诗笺称为"薛涛笺",用薛涛笺写诗或传情,在唐朝曾一度成为风尚。

岁月流逝,不曾饶恕或厚爱过任何人。薛涛暮年的时光,永远锁定在她筑于远郊的吟诗楼里。

当年韦皋任剑南节度使时,南越曾献来一只孔雀,薛涛非常喜欢。韦皋根据薛涛要求,命人在住宅内挖了一个池塘,并建了一个大笼子把孔雀养在里面。直到公元831年的秋天,那只孔雀突然间死了。

不知是巧合呢还是命中注定,同年秋天七月二十二日,时年五十三岁的元稹忽染暴病,一日后死在任上。

第二年夏天,薛涛在孤寂中走完她的诗情人生,享年六十五岁。

薛涛的情书尺寸(薛涛的诗情人生)(7)

薛涛的一生虽然曲折,但并不离奇,奇的只是她和文采和诗才。她的一生充满诗情,但缺少的却是画意。两个男人分别在不同时期却以相同的游客的身份登录了薛涛的生活,如果说她与韦皋的交往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那么她对于元稹却付出了真爱。

让人奇怪的是,这两个男人都是因病暴亡,竟没有来得及最后一次呼唤出薛涛的名字。

元稹和那只绿孔雀死于同一年的秋天,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呢?似乎没有人注意过这个细节。

这未尝不是对薛涛最后也是最好的安慰。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