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成功只差一步生涯规划(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1)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柳卓楠

今年夏天,第一批“00后”将从大学毕业。和往年相比,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复杂,身处其中的年轻人感受深刻。在“内卷”和“躺平”都被频繁使用后,“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成为了一句新的流行语,由此衍生的“45°人生”一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引发不少人共鸣。

这个新词的背后,反映出怎样的态度?在“卷”和“躺”之间,这一届年轻人将作出怎样的选择?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几位年轻人,听听他们怎么说。

高校毕业生:

让自己变得更强,趁年轻“卷”起来

“‘卷’不是贬义词,而是努力的代名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粥粥说。经过多次求职场上的“厮杀”后,粥粥成功拿到了心仪的Offer。找到工作的她也没有闲着,而是和室友们在广州团市委青创中心牵头的“有料同学”平台上,做起了在线“创业云集市”。

对于“45°人生”,粥粥并不认同。在她看来,“卷不动是因能力不够,躺不平是因不甘心。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强,再‘卷’起来。”

“要变得优秀就得‘卷’起来。”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大四毕业生小许认为,“躺平”意味着甘于平庸。毕业季求职,小许可谓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十天左右就找到工作了,”他说,“可我用了四年时间在准备简历。”大学期间,热爱摄影的小许将大量课余时间投入到摄影知识的学习和技巧的提高上。他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梦想——拥有一间独立摄影工作室,并且一直为之努力。

“‘卷不动,躺不平’的心态,容易造成在该努力的时候没有全身心投入,在该放松的时候却无法真正放松,这种状态我不认同。”小许坚定地说,趁年轻,好好“卷”起来。

入职三年白领:

“躺”非逃避困难,“卷”只为目标与热爱

“在企业工作第三年,我对‘内卷’已完全无感。”28岁的Emma独自在一线城市打拼。她说,就算外界环境裹挟着“内卷”,也可以选择不加入“群聊”。

“我愿意‘躺平’,但这并不意味着逃避困难。”Emma说,对于自己热爱的事情,她愿意为之“卷”起来;如果发现自己“卷不动又躺不平”时,那就好好过好现在的生活。

同样工作了三年的Echo,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在她看来,“卷”有两个维度的内涵,“如果是内耗、互相攀比的‘卷’,是没有意义的,容易让人失去自我;积极意义的‘卷’是一种自我激励,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Echo说,自己不会被别人“卷”起来,“我只和自己‘卷’。比如在工作上,我这个月要比上个月进步,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实现新目标。”

谈到“45°人生”,Echo表示:“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就不存在‘卷不动’的问题;‘躺不平’是因为心有不甘,努力还不够。所以,认清自己,努力奋斗,人生不要太纠结。”

入职13年“85后”:

“时躺时卷”,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

35岁的小鱼是广州本地人,本科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工作,至今13年。已婚已育的她,称自己目前处于“时躺时卷”的状态。

“作为‘85后’职场人,还是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生活和工作,某些方面想‘卷’就‘卷’,例如提升工作硬实力、提升身体素质等;某些方面想‘躺’就‘躺’,例如邀功、搞小团体之类,肯定不会加入。”小鱼说,在学习和工作上投入更多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回报无可厚非,比起“卷”,她更排斥功利主义和恶性竞争。面对所谓的“35岁危机”,她会静下心来想清楚适合自己的方向,更好地利用时间,不会随波逐流。

小鱼认为,思想上想努力“卷”,行动又跟不上只能被动“躺”,是焦虑的来源;应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把该做的事做好。

专家视角

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90后”创业者王锐旭:

社会应搭建更多平台 引导年轻人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90后”青年创业者,王锐旭说:“我的工作,就是帮人找工作。”由他创立的九尾科技旗下的兼职猫,是国内最大的兼职类平台,服务覆盖逾280个地区,日均提供岗位约45万个,为超过147万家企业和4400万用户提供就业服务。

对于“内卷”,王锐旭坦言很常见:“同一个赛道里,人多了,竞争自然就大了。”他指出,当代年轻人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他们想法多、视野广,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不过,他们面对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当奋斗方向不明确时,可能会陷入迷惘;当竞争门槛提高时,付出和回报也不一定成正比。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年轻人容易陷入“卷”的焦虑中。

在他看来,年轻人应当树立远大目标,让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王锐旭说:“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练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只要有实力,即使‘卷’起来,也更有力量。”

他认为,如果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就容易有“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状态。他表示,年轻人应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社会也应当搭建更多平台,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在奋斗中获得成就感。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博导,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委会委员徐岩:

在“卷”和“躺”中找平衡 关键要有理想目标

徐岩指出,“内卷化”原本是一个非常学术化的用语,指的是一个社会系统在外部扩张条件受限定的既定条件下,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近年来,“内卷”一词“破壁”流行,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常用语。徐岩认为,“内卷”实际上包含着多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它是群体内竞争过程的体现,包含自我和他人的竞争过程、不断努力实现自我突破的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是群体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折射,表现了不放弃与不妥协的态度。

徐岩表示,聚焦青年群体,大多数的“内卷”拥有积极内涵。比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高校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明确了要继续升学深造的目标或是做好了职业规划,并为之努力;职场中,不少青年同样在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实现自我增值。不过,“内卷”也会带来负面情绪。当竞争进入“白热化”时,压力可能会导致人们陷入心理上的焦虑状态。适当的焦虑能够产生动力,可如果焦虑无限蔓延,或带来成长中的“剧痛”。

“躺平”也是年轻人的常用语。徐岩表示,“躺平”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消极行为,展现了退缩、逃避或放弃的心态。“躺平”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有时候作为年轻人吐槽、自嘲的一种调侃,可以缓解竞争压力下的弥漫性焦虑。但是,我们需要区分“躺平”的属性或者类别。暂时的“躺平”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竞争的焦虑,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暴自弃式的“躺平”,则会带来更大的焦虑和不断的自我否定。

对于“卷不动又躺不平”,徐岩表示,这是“内卷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状态,是青年人在寻求一种竞争与压力存在下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探索状态。青年人应当在“卷”和“躺”中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要有理想、有目标。越拥有坚定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越能催生出内在的心理驱动力,具有对抗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奋斗激情。“有着明确奋斗目标的人,才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去应对竞争,在朝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获得满足,才会享受竞争带来的快乐。”徐岩说。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