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迎来饮食发展的高峰时代,这一时期的饮食慢慢转向“好吃”。

随着茶叶的交易,茶食也深入到辽金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金人在人生重大的婚姻典礼中,都以摆上茶食为正规。而所谓茶食,只不过是先进一种像汉民族常食用的“寒具”,即炸麻花之类的大软脂、小软脂的食物,次进一盘蜜糕。只有待整个宴会结束,对待来参加婚礼的上客,才端上“建茗”。茶叶成了只有富者才能啜之的饮料,而粗者只能喝乳酪。

美食与微观现实的交错(微观世界)(1)

到了元朝,帝国的疆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大,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广阔发展。这一时期,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月饼,已经成为中秋不可少的一道点心;元大都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鸭店的发源地;产生了众人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而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发或自愿东来的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清真饮食文化。

美食与微观现实的交错(微观世界)(2)

明清时期是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明代的宫廷饮食奢靡无度。宫中的菜蔬有滇南的鸡枞,五台山的天花羊肚菜,东海的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等海中植物;江南的蒿笋、糟笋等,辽东的松子,蓟北的黄花、金针,中都的山药、土豆,南都的苔菜,武当的莺嘴笋、黄精、黑精。北山的核桃、枣、木兰菜、蔓青、蕨菜等,其他各种菜蔬和干鲜果品,土特产等,应有尽有。

美食与微观现实的交错(微观世界)(3)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生产力和作物种类比明朝提高了不少,饮食方式也逐渐与近现代趋同,尤其随着南美,非洲作物的传入,传播土豆,番薯的种植,烹饪技术的逐渐完善。到了清朝,《清稗类钞》记述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于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又更加具体分析了各地的菜系特色:“苏州人之饮食--尤喜多脂肪,烹调方法皆五味调和,惟多用糖,又席加五香。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随着饮食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地方菜愈显其他独有特色而自成派系,这样,到了清末时期,加入浙、闽、湘、徽地方菜成为“八大菜系”。

美食与微观现实的交错(微观世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