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广、港澳等粤语人群喜闻乐见的粤剧,粤语之外的人群,许多人都说听不懂,但对于美妙动听的广东音乐,似乎没几个人说不喜欢的。而要说到对广东音乐的贡献,就要提到一个家族,即广东番禺沙湾何氏家族,因为这个家族出了多位广东音乐奇才,从“琵琶大王”到饮誉中外的“何氏三杰”,他们称得上广东音乐著名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是广东音乐的领跑人,其创作的《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等著名曲目,至今仍不绝于耳。

何氏家族出过啥大人物(广东何氏三杰了不起)(1)

广东音乐何氏三杰。

音乐文化讲究传承,民间音乐文化更是如此。说到“何氏三杰”,就得先说说“博众四”,即何博众(1833-?),因家中排行老四,人称“博众四”。何博众是广东音乐的先驱,是“何氏三杰”中何柳堂、何与年的祖父。“博众四”是个琵琶高手,长期的“抚琴弄乐”练就了“十指琵琶”绝活,被誉为“琵琶大王”。他创作的《雨打芭蕉》成了经典名曲;他演奏的《十面埋伏》“来如千军万马,去若行云流水”,技艺精湛,炉火纯青,令人赞服;他培育了何章培、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多位音乐人才,驰骋广东音乐乐坛;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更“青出于蓝”,被誉为广东音乐“何氏三杰”。

番禺沙湾何氏大宗祠外景。

何柳堂(1874--1933),广东音乐典雅派开创者之一,琵琶演奏家、作曲家。生长于音乐世家,自小随叔叔何博众学习弹奏琵琶。何柳堂曾习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曾考中武秀才。后曾在香港从事广东音乐创作与粤剧研究。何柳堂继承发展沙湾何氏家族音乐传统,整理加工了叔叔何博众留下的作品。例如,对何博众的《群舟攘渡》进行再创作,重新加工成《赛龙夺锦》;又对《雨打芭蕉》、《饿马摇铃》再加工,署名为“何氏家传秘谱”,送给广州的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后广为流传,成了广东音乐名作。何柳堂自己还创作了《七星伴月》、《回文锦》、《金仇捞月》、《玉女思春》、《垂杨三复》、《鸟惊喧》等曲。代表作有:《赛龙夺锦》、《迥文锦》、《七星伴月》、《醉翁捞月》等,其中《赛龙夺锦》影响力从广东遍及全国,在艺坛上闪耀着夺目光彩,对广东音乐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专家确认,何柳堂创作的广东音乐有乐谱行世的13首。

何与年(1880--1962),何柳堂堂弟,广东音乐多产作曲家。自幼受祖父音乐陶冶,随何柳堂学琵琶,精通“三弦”、“扬琴”等乐器。何与年曾遭遇爱情挫折,决意终身未娶,情绪一度低落,其情绪也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上,部分作品显得消沉哀怨。但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其创作思想与创作路子来了个大转变,他这个时期创作的《广州青年》、《长空鹤唳》、《长城落日》、《冷雨凄风》等曲子,体现出一个热血青年的本色。

何与年对粤曲唱腔素有研究,并运用音乐手段解决了长期困惑粤剧的“静场”问题。广东音乐正是因解决了粤剧“静场”而产生的过场音乐,以后不断发展,便独立成为一个独特的乐种。何与年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从而奠定了广东音乐在粤剧中的地位。经过专家确认,何与年传世作品有《晚霞织锦》、《长空鹤泪》、《华胄英雄》、《侯门弹铗》等30多首,经唱腔整理的乐曲珍品10余首,其对粤剧改革贡献卓越。何与年1950年初去香港后,一直从事音乐工作。1962年在香港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何少霞(1894--1942),何柳堂、何与年堂侄。何少霞的祖父何惠岩曾任江苏省保应县知县,兄何振煊是广东徐闻县县长,故何少霞家境好,自幼诵读诗书。他后来跟何柳堂、何与年学音乐,受他们的熏陶,精通“十指琵琶”演奏技法,又擅长“二弦”、“南胡”等乐器,对乐曲颇有研究。其创作的作品有《将军试马》、《陌头柳色》、《桃李争春》、《吕宫戏水》、《白头吟》、《夜深沉》、《春光好》等,其中《陌头柳色》流传至今,深受喜爱。何少霞的古典文学修养较深,作品题材许多是受古代诗词的启发。名伶鬼马歌王张月儿,请何少霞为她写粤曲《一代艺人》、《游子悲秋》,演唱效果极佳,其曲词被公认精炼独到。1942年9月12日,何少霞病逝,享年48岁。

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被公认为“何氏三杰”,主要在于他们对广东音乐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乐曲创作上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二是奠定了广东音乐在粤剧中的地位。

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的广东音乐创作,经专家确认、有乐谱行世的约50多首。其艺术风格幽雅古朴、委婉柔和,给人优美、闲适、愉悦之感,因此又有广东音乐典雅派之称。有学者指出,从何柳堂对何博众时期的“手弹、口授、耳听、心记”的承上启下,整理提高,到与何与年、何少霞大量的富有个人特色的创作,标志着何氏家族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也正是整个广东音乐发展的缩影。

文/强哥说何

何氏家族出过啥大人物(广东何氏三杰了不起)(2)

沙湾何氏联谊活动曾在这里举行。

○强哥说何,告诉你一个古老姓氏的前事今声!挖掘何姓人文,发现何姓亮点,展示何姓风采。更多精彩请关注《强哥说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