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诸葛亮《梁甫吟》

二桃杀三士真实性(二桃杀三士一场铲除异己)(1)

晏婴,被尊称为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著名丞相,与同为齐国丞相的管仲齐名。晏婴以生活节俭、刚正不阿著称,并且善于辞令、推行仁政,非常有民望。齐景公曾经因为见晏婴节俭想要赏赐他财物,被晏婴拒绝。齐景公举管仲曾经接受齐桓公给的财物为例子劝说他接受,然后晏婴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论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这句话还被司马迁引用在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这其中晏婴说管仲为“智者”而自己为“愚者”,这里不仅仅是谦虚,在心胸方面晏婴的确存在瑕疵,更是不及管仲。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个“二桃杀三士”事件。

二桃杀三士真实性(二桃杀三士一场铲除异己)(2)

诸葛亮《梁甫吟》

“三士”都是什么样的人?关于他们的记录很少,只知道他们是齐景公手底下的三位勇士,名字分别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人,都是勇猛无敌,力能搏虎,闻名于诸侯。齐景公非常器重他们,封他们做了齐国的大将。诸葛亮的《梁甫吟》评价他们“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就是这样的三位勇士却因为三个桃子自杀(是的,就是三个普通的桃子)这不禁让人唏嘘。从谋略的角度来看,晏婴的确是高明,利用了他们三人的弱点,不仅成功除掉了三人,还展现出了他们争功时的丑态和有勇无谋的性格,让很多读者在这故事中都没多少对这三个人的同情。

二桃杀三士真实性(二桃杀三士一场铲除异己)(3)

三士冢

晏婴为什么要除掉他们呢?《晏子春秋》中是这么说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首先,当齐景公要赏赐有功之士时,他们三人表现的非常重视,虽然奖品只是两个普通的桃子。其次,从他们三人所说的功劳来看,公孙接上山杀猛虎保护的是百姓,田开疆两次抵御强敌来犯,保卫了国家尊严,古冶子曾经跃入水中,与庞大的鳖怪搏斗,保护了齐景公。并且他们最后自杀也是出于名节和对同僚的义。从这些事来看“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这也无从说起。并且在他们死后齐景公“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说明是同情他们的。

二桃杀三士真实性(二桃杀三士一场铲除异己)(4)

这三人是否有犯罪呢?从这个故事来看,他们没有犯罪,相反还是有功之臣。况且,即使他们真有罪不也应该交由法律审判吗?如果是他们无功而居高位,或是自持有功狂妄自大,也应该是贬官或是免职。就这样用计谋除掉他们体现不出晏子的“正义”。

二桃杀三士真实性(二桃杀三士一场铲除异己)(5)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齐景公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甚至不一定察觉出了晏婴的阴谋,只能在事后收拾残局“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试问,到底是谁“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这三位有功劳、有才能、重名节、有羞耻心的君子这么个下场无疑是场悲剧。

二桃杀三士真实性(二桃杀三士一场铲除异己)(6)

这件事还有种说法,三士是以田开疆为首的田氏一族的势力,而田氏未来会篡齐,晏婴是阻止田氏篡齐。田开疆是否属于后来篡齐的田氏一族,没有证据证明。不过晏婴在后面又给齐景公推荐了出自那支田氏一族的著名军事家田穰苴。从这来看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二桃杀三士真实性(二桃杀三士一场铲除异己)(7)

至于晏婴为什么要设下这个全套除掉他们呢?《晏子春秋》中也提到了:“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仅仅因为一次礼节上的过节,就要残害忠良、公报私仇,可见晏婴的气量狭小。

#热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