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似乎总能遇到这样的人:

挑剔无度,这不行,那不要,这个长了,那个短了,这个单调了,那个又花哨了,这个肥了,那个瘦了……

一点小事大费周章,蚊子咬一口就要吆喝半天,手上破一点皮就要赶医院,得个小感冒就唉声叹气安排后事……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年对孩子的亏欠(一个人可以矫情到什么程度)(1)

这些或许是极品,我们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又极端“爱惜”自己却又很容易忽视身边的人,在我们看来,这就是矫情。

遇到矫情的人,我们很容易把问题归结到其父母的教育方式上来,认为他一定是娇生惯养长大才形成这种性格特征的。

但事实却并非都是如此,大多数时候父母都是无辜的,作为父母,我们肯定不希望孩子有这样的缺点,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出发点基本都是好的。

那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我们结合大部分不矫情的人的生活经历和一些矫情的人的成长历程,归结起来,问题还是出在养育方式上,具体说就是“当猪养”和“照书养”的区别。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年对孩子的亏欠(一个人可以矫情到什么程度)(2)

一个男人究竟能矫情到什么程度,一位二胎宝妈的故事告诉我们真相

李女士在生了一胎之后便一直是家庭主妇,按她的话说,他的老公其实是一个很理想的配偶:能挣钱,能带孩子,能做饭,能做家务。

然而他身上却有一个让她很难忍受的缺点:“一个大老爷们,矫情起来真要命!”

以下是她的原话:

[事情就在今年3月份疫情爆发不久,我刚刚剖完二胎,产后不到10天。

老公之前做饭时手上扎了一根小刺一直没挑出来,现在鼓起了一个小块,他认为是鸡眼,跑了好几趟药店,买治鸡眼的药,结果无用,最后还是婆婆拿针给他把肉挑开取出了里面的小刺。

就这样一件小事,他各种消毒,各种创可贴贴,天天在我耳边唠叨:“媳妇我手太疼了”,“媳妇儿我手好疼”,“媳妇儿你给我看看我这个伤口怎么样了”,“媳妇儿我疼得晚上睡不着觉”。

然后给孩子洗澡洗屁股也不行了,自己洗个澡还得让婆婆给套上保鲜袋……

我想说他的伤口还没有我脸上挤个痘痘伤口大好吗?

我肚子上十公分的刀口都吭一声疼,这位扎个刺感觉马上要去医院住ICU了,我感觉要不是有个疫情挡着,他已经去看医生了。

平时自己有个哪里不舒服也是感觉天都塌了,脚腕疼都能去买五六盒什么什么筋骨丸吃,真的是无语又好笑。

“在我看来,他的矫情是跟婆婆有关的,但作为媳妇,我也感受到了婆婆的好意,婆婆很细心,只要我们两口子,或者大宝有一点点不舒服,很容易大惊小怪,催着我们去医院。”

“可是我老公怎么就没能继承婆婆这个关系他人的优点呢?拿着一个贴着创可贴加膏药的手在我一个刚做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面前晃悠,还老说自己多痛苦,就没有感觉到一点点尴尬吗?”]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年对孩子的亏欠(一个人可以矫情到什么程度)(3)

为何大部分80后以及90后表现得并不矫情?——“当猪养”

李女士的婚姻整体上还是不错的,毕竟人无完人,一个人成长起来总是需要时间的,只是在有些方面,有的人打出生就有先天条件。

反观我们绝大多数80后以及一部分90后的人,我们的父母大多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小的时候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精养”我们,而我们却能很好地面对现实,不那么矫情。

可以说,我们小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是被“忽视”的,虽然他们有心培养,却往往力不从心,这其中也不排除父母们有“活着就好”的观念。

“当猪养”可能能比较恰当地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养育方式。

小时候我们是那么容易得到满足,一个只有糖水的冰袋都能高兴地舔一下午,一个木制滑轮车都能陪我们度过无数的童年时光。

父母的这种忽视,却造就了更早独立的孩子,造就了更坚强的我们。我们多数都能坦然接受现实,懂得体谅和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很少挑剔,我们吃得了苦,也享得了福。

并不是我们不想要享受安逸,而是我们希望为自己将来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能有更高起点的人生。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年对孩子的亏欠(一个人可以矫情到什么程度)(4)

因为现在的我们也做了父母。

新一代新手父母的养育方式——“照书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童年多少是有遗憾的,我们30年左右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非常希望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让孩子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成就。不同的是,相比而言,我们受过更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生活条件大大提升的我们有时间也有精力去学习育儿知识。

知识这个东西,只要想学,就没有什么是学不到的。

由于我们没有育儿经验,父辈的经验在我们眼中也多是“落伍”的。我们往往更趋向于相信某专家、某学者的一些教育理论。

这些理论也是没问题的,但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系统地去了解和学习,往往一句片面之词便能左右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却对此深信不疑,然后将这种观念实践到我们的育儿过程中。

作为有着30多年人生阅历的我们,其实都能理解,任何事情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如果理解的过于片面和极端,则会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出现另外一个极端。

比如我们听信一位营养学专家的建议,这不能吃,那不能喝,在孩子饮食方面就会让孩子食不厌精。

又比如我们从书上看了哪个年龄段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很可能会在不了解孩子智力真实发育情况的时候强加给孩子一些他们还“嚼不烂”的知识。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希望给孩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教育,但是我们并不擅长,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照书养”。

再加上我们一般都会对孩子有“过度保护”的时候,孩子受一点点伤便大惊小怪,围着孩子忙个不停。

这些原因加起来,便不难把孩子养成一个自顾自己且异常挑剔的人。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年对孩子的亏欠(一个人可以矫情到什么程度)(5)

通过陪伴勤于观察、善于总结,顺其自然可能是对孩子最合适的教育

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过分追求极端的”优育“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也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贵族学校”,自己节衣缩食。其实在个人看来,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这并非必要元素,如果自身实力不十分允许,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比如孩子的挑剔、攀比、不能面对自己出身的现实等。

“教科书”只是专家学者们通过对大部分孩子的观察,总结出来的大致规律,照搬过来不一定能适合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至于孩子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其实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孩子一出生便已经决定了起点。

我们只能通过提高自己来给孩子当垫脚石,而不能把这些东西通过人为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生活水平强加给孩子。

家庭负担不起高额消费,却培养了孩子对山珍海味的依赖,又如何不让孩子挑剔?

相对来说,顺其自然,做好监督,在满足孩子日常生活需求的下不过分干涉,可能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优育”不能只优在物质上,更是要优在教育观念上。

最后,父母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孩子,孩子有不良表现时,我们也都是“无辜”的,但总归还是我们的养育方式不太对,这个责任我们一样要担负。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年对孩子的亏欠(一个人可以矫情到什么程度)(6)

【文/神逗奶爸 原创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儿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关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