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很容易被人忽略却很难痊愈(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1)

她看着对面的楼,突然一个想法冒出来:跳下去!这个想法,把英子吓坏了!这种冲动好像完全不受控。

29岁的她,精神恍恍惚惚,注意力很难集中,频频出错,被公司辞退,心情更加糟糕,加上疫情突然被封在家,对她来讲,简直是雪上加霜。实在受不住了,跟家人到医院就诊。

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英子和妈妈的反应截然相反。她瞬间觉得自己好像轻松了许多,而她的妈妈一脸的不相信。跟大夫说:孩子从小到大我们也没怎么逼她,对她也没什么要求,孩子要什么我们都会尽量满足。我们家也很民主的,什么事都会和孩子商量着来,这样的家庭环境又怎么会的抑郁症呢?

问题到底出在哪?

抑郁症很容易被人忽略却很难痊愈(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2)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场景:

孩子:我今天很累,不想出去跑步了。

家长:你怎么这么没有毅力,坚持锻炼才能身体好啊。你看你老生病。

孩子:可是我今天没力气,不想跑

家长:你多跑一跑不就有力气了吗?你看XX家的XXX,人家天天出去锻炼,身体多好

孩子:他是他,我是我

家长:这点事你都干不好,你还能做好什么事?

孩子:你能干好,你怎么不去跑。天天盯着我干嘛?

家长:那我跑了,你又不跑,你身体不还是那么差吗?

孩子:你想跑就去跑,我不想跑就不跑!

家长:那我做的饭我吃,你别吃!

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在这样的生活中,孩子感觉自己是很糟糕的。好像父母是没逼自己锻炼,对自己也没什么要求,反而是自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好心。但是无论自己做什么,父母好像又都不满意,总是令他们失望。看到父母为自己操心,孩子也想努力让他们开心,但是真的无力完成。他们越是做不到,内心越是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生活中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例如要不要吃蔬菜,要不要按时睡觉,什么时候洗澡,什么时候可以看电视?每当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时,父母总是会以过来人的经验,提供一些无比“正确”的建议和解决办法,期待孩子会执行。当孩子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时,父母就会流露出一些失望与责备。就会觉得,我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孩子反而不知道感恩。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他说自己很累,不想跑步,但是父母并没有认真对待孩子的需求。他们虽然最后也没有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但是他们非常坚定的表达了运动是应该的,不运动是不好的。有时所谓的民主,也不过是父母提供a和b两个选项,让孩子选择其中一个,孩子不能提出自己的选项c。

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家长“自认为的好”解决方案。这样的情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孩子的意愿一直在被否定。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就会对自己和生活缺乏掌控感,从而产生无助又无望的绝望感,形成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不是懒得做,而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无法去做。认为即使自己做了也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这也是形成抑郁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建议看看《战胜抑郁》一书)

抑郁症很容易被人忽略却很难痊愈(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3)

如何远离习得性无助

1培养效能感和控制感

先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效能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小目标,只要稍作努力便可达到的。例如打扫房间。这样可以充分体会目标完成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把目标细化,清晰化,可以提高执行力,更容易完成。等一个个小目标完成后,会对未来更有信心,更期待。

2给予包容和鼓励

要允许自己犯错,当经历失败,遭受挫折时,要无条件的接纳和鼓励自己。

分析失败的原因,学会接纳和疏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3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遇到事情,多要往积极方面去想,就会拥有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如果经常用消极想法去解释和思考,就会拥有消极悲观的思维方式。用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来解释失败,客观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失败是暂时的,会受外界不稳定因素影响。

如何让“做”跟“说”一样容易?得训练。建议抑郁症的朋友可以看看李宏夫老师

《情绪自救》这本书,几次深呼吸就能止住负性垃圾的“情绪平衡法”,以及随时关注呼吸的观息法练习,都是协助自己觉察习得性无助的习性,同时逐渐做到接纳、培养健康积极心态的好帮手。如此,焦虑、抑郁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抑郁症很容易被人忽略却很难痊愈(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