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课中考(中考化学复习四)(1)

二、溶液

考点一 溶液

1、溶液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3、溶液的三大基本特征溶质:溶质在水中以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_________、________。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溶剂通常为水。

5、注意:溶液不一定无色,如________为蓝色 ________为浅绿色 ________为黄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________;

6、溶液的质量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质量损失(生成气体的质量或生成沉淀的质量或向溶液中加入的固体反应物中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的质量或固体反应物剩余的质量等)。

考点二 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洗油污具有作用,汽油洗油污是原理;物质经乳化后形成的并不是溶液,而是__________液。

考点三 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溶解溶解时温度升高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降低的物质___________; 温度不变的物质较多,如___________。

考点四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饱和溶液指在___________下,向_______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指在_____________下,向_____________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能溶解,则是 ___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 _____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②使溶液饱和最可靠的方法是_____、 ______。

4、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_______,也可能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五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要素:①条件②标准③状态④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____________。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种类, ②(外在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

(4)溶解度曲线:

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下具有;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注:溶剂质量越大溶解度越大的认识是错误的,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值,不随溶剂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________(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________(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如KNO3。

考点六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称量(固体)、、。

②仪器 ________、、 ____、、、。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

②仪器、、、。

4、配制时出现偏差

(1)计算错误

(2)操作错误:1、天平读数有误;2、药品放反了;3、天平中一个盘没放纸;4、用量筒取水量多或小

(3)其他原因:1、药品中有杂质;2、烧杯中预先有水。

3、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视不溶质,计算溶液中的溶质量分数时,溶质的质量只能是已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