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女儿的书架上,发现这本《挪威的森林》,女儿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买回来很多书籍,对于女儿买回来的一些偶像派作者的书籍,我一直有种排斥的心态,如郭敬明的《最小说》,饶雪漫的《沙漏》……等等。所以,我很少在女儿的书架上找书看。也许是最近想女儿了的缘故,我总下意识的去女儿的房间,看看这,翻翻书架,《挪威的森林》一书名字比较独特。吸引了我。于是随便看看,一不留神就看完了。

有生以来,我是第一次读日本作家的作品。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阅读日本作家书籍的想法。在我的潜意识里,日本人的想法和我格格不入。这本由林少华翻译的读本,却打破了我以前对日本作家的偏见。同时,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对女儿认知的不公平,为什么当时不能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而要去指责,要求孩子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和生活呢?

11分钟看懂挪威的森林 浅谈挪威的森林(1)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

故事情节: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但后来木月自杀了,直子一人生活着。一年后,渡边同直子巧遇开始了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阴翳。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还认识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离开前渡边表示永远等待直子。

在一家小餐馆渡边结识了绿子,因为绿子问他借了《戏剧史II》的课堂笔记,以后就渐渐熟络。当绿子的父亲去世后,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显得十分清纯活泼。

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作品主题:以自我救赎为主线,自我救赎的前提是自我的迷失,这种迷失带有青春期的普遍性,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大多是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的19岁左右的渡边迷失了;对什么都不明白,甚至表达都有困难的20岁直子迷失了;永远17岁的木月迷失了,“头脑的螺丝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的玲子迷失了;永泽、初美也都在青春期迷失了自己。恐怕只有绿子不曾迷失自己,对于绿子来说,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将那一颗颗紧闭的心灵之门敲得“咚咚”的冲动。绿子是一片绿洲,是青春的沙漠上拯救干涸的希望。她有的只是痛苦,是护理病人和夜书屋中不断劳作的痛苦。

11分钟看懂挪威的森林 浅谈挪威的森林(2)

《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她最初的恋人木月所以采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无非是两人一直处于近乎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无法同纷繁复杂的外界沟通。在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现实生活的时候,木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而直子在木月死后一直在拼命挣扎,想从木月之死的阴影中走出,想敞开胸怀接纳更丰富的世界;书中有对直子所在的疗养院优美自然风光的大段描写,在这个如诗如梦的意境中,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心灵世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世界对于直子只是一个梦,尽管直子在这个梦中挣扎,但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使直子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灵魂挣扎得更辛苦,最后只能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逃避这种痛苦;就连活泼好动的绿子,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感觉被抛弃的孤独,不止一次诉说。而主人公渡边,心里更是始终怀抱巨大的孤独在人生旅途中踽踽独行。作家以苍凉悲壮的笔触着意刻划渡边与直子之间委婉缠绵的精神苦恋。“直子用她纯朴火热的爱情、以身殉情的悲剧人生,抒写了一代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炼狱般的精神历程”。

11分钟看懂挪威的森林 浅谈挪威的森林(3)

故事象征性地推出人生镜头,传达现代人的焦虑、苦闷、迷惘、困窘、无奈和悲凉,点化他们的情感方式和生命态度。同时又给人以梦幻,为我们拾回破碎了的青春之梦,让我们重新踏上情感曾流淌过的河床。

我特别喜欢文中的描写,如草的芬芳,风的微寒,山的曲线,犬的吠声……风格简洁,明快,清爽,流畅,而又独具匠心,韵味绵长。还有作者别出心裁的比喻。读村上春树的这个作品,仿佛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的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看到的是我们自己。能引起我们心的共鸣。

原来人的格局决定一切,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事情,位于我们东方的邻国,一样有了不起的作家,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