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有关“失根”危机,乡土中国,多少人记忆中的很多东西正在慢慢逝去,村落、风景、习俗、方言……乡村文化的衰落,精神家园的凋零,让很多身在外乡的人找不到归属感,让身居其中的本乡人无所适从。

社会的发展无形中会伴随着新旧事物的更替,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但发展进程中的文化保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追求整齐划一,势必导致多样化的消亡。记忆里的村落已经完全变成了统一的模样,找寻那段记忆也已然变得模糊。

寻找失落的根,寻找遗失的精神家园,是多少人内心的期盼,在某书上看到有人在用微景观还原曾经的院落、房屋、老物件……追忆七八十年代的乡土中国。被一些怀旧的情感深深打动,自己不知从何时起也成了怀旧的人。

一首老歌,一段文字,一个场景,就可以再次把人带回从前。

记忆里有一条河,是黄河故道的支流,桃花开的时候,河水从远方奔流而来,人们互相传着话,“来水啦!来水啦!”,在黄河附近的村落,不比江南水乡的丰饶,水是多少种田人的期盼。水来了,干涸的河道才得以焕发生机,河岸的茅根草从湿粘的泥土里冒出头来,成了我们争想挖取的对象,甜甜的茅草根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成了解馋的零食。夏天的傍晚,河水里成群结队是玩水消暑的人们,也曾在河水退去的淤泥里,挖出很多的泥鳅。不知过了多少年,桃花开了,桃花败,人们望眼欲穿,也没有等来黄河之水,河道干涸了一年又一年,成了很多人记忆里无法抹去的痛。

寻找逝去的根,也是在找寻那段美好的记忆,悠久的黄河文明离不开它曾经到访过的村落。还是有一些人做着无谓个人功绩,却能造福一方的事情,故乡的那条河终于在近几年得以恢复,河道被拓宽,引来了黄河水。今年夏天回到家乡,专程去探访,悠悠黄河水混着泥沙静静地流淌,依旧是当年的模样,只是缺少了些许生机,但它的存在已经是进步,总有一天,它会重新唤醒人们的记忆。

我也在一步步找寻逝去的记忆,尽可能的通过文字去记录曾经的美好,无关乎别人,只在意自己的内心,真的希望我笨拙的笔能够将内心深处的记忆形成在文字里,寻找遗失的根基,寻找遗失的美好。

寻找灵魂的依靠(寻找失落的根)(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