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电影”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被普遍接受了的概念,至少在严谨的学术界是如此。但“哥特电影”的提法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他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而生编硬造出来的。起码这个名词可以叙述某一个类型电影的共同特征,还是行之有效的。他代表了某种气味,某种心境,某种美感。

高贵

高贵是哥特电影最与众不同的气质之所在。无论是孤独也好,黑暗也好。在前头往往都是要加上“高贵”二字的。只有高贵的孤独、高贵的黑暗,才是一部哥特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如若不然,他就沦为一部黑帮电影或者黑色喜剧片了。

这高贵,乃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秀——请原谅,我想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了——对哥特电影而言。主人公往往是超脱于社会背景之外的,严格地说,他们应当被算做是边缘人。但与乞丐、黑社会和小混混不同的是,这群边缘人却是在俯瞰着我们人类社会。在精神上,他们纵然孤独,可他们亦高贵。对他们而言,生活决不能与这个肮脏的世间同流合污。即使是吸血鬼,当他们于夜间外出寻觅猎物之时,也决不会干偷鸡摸狗、埋伏抢劫之事,他们或用自己迷人的外表,或用手中无穷的财富,来引诱那些心怀异念之徒,然后才会亮出他们的獠牙,让猎物在极乐中满足的死去。君不见,当吸血鬼吮吸鲜血之时,动作温柔,节奏轻盈,简直就如一段舞蹈。

这高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详细在看完《夜访吸血鬼》之后,还不知有多少姑娘感叹自己没有落在英俊如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般的吸血鬼手里呢......

这种高贵也是一种愤世嫉俗,一种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所以,我看到约翰尼 德普出现在《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里时,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夸张、怪异,甚至刻意呈现出的古板、机械的节奏。总之,就是跟常人大不相同。而到了《断头谷》,我们欣喜的发现约翰尼 德普依旧那么出色,虽然他的动作依旧夸张、怪异,但与他《剪刀手爱德华》已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色——这一次,德普话剧演员般拿腔拿调,但在摄象机摄象机前面表现的恰到好处,娇柔而不做作,恣意而不狂放,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种中世纪的宫廷贵族气息。德普的表演以臻化境。坦率的讲,连我这个男人都要被他迷住了。

哥特电影的代表(哥特电影暗夜里的史诗)(1)

真正的高贵来自于内心的信念。就像《第十三勇士》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扮演的那位沙漠王子,一字一句的教训他那帮北欧朋友时所说的:“我,来自一个高贵的家庭;我的母亲,是一个纯洁而又高贵的女人!”字数不多,但掷地有声;话语平实,但威严而不可侵犯。这高贵是渗透在血液里的,乃是其毕生的信念。正是因为这种信念,德拉库拉伯爵才为他的爱人足足等候了四百年,也正是因为这种信念,德拉库拉伯爵才总是显得那么卓尔不群,那么冷峻高贵。

哥特电影的代表(哥特电影暗夜里的史诗)(2)

高贵之于哥特,就如盐之于菜肴,如果一部哥特电影,没有从骨子里透出一股高贵的气息,那要么这根本不是一部纯正的哥特电影,要么这导演脑子不好使,使得影片的表现方法过于拙劣。

想看更多电影推荐的朋友关注一下吧(ps: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

喜欢请多多关注 收藏 评论 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