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有着一个如小说般漂亮干净的开头:怀旧的70年代,激扬的革命歌曲,嘹亮的军号,高大的毛主席像……先是在记忆上,就让人美滋滋的温暖了一把。
看着斯琴高娃出现。看着王学圻出现。心里一鼓一鼓的。多年后的今天,熟悉他们之后,再重拾这些旧片子,你心中抹不掉的,依然是一种难言的亲和。大凡开头开得好,就好比武侠小说设了悬念,让人有等不及的美好期待。
暖黄的旧画面,宽敞的军用大院,你追我赶的皮小孩。后来,这些场景,成为许多人追忆往昔的代言性镜头。2010年张嘉译上《鲁豫有约》,聊起儿时的大院生活,用的影像就是电影里的这一桥段,配乐是《十七岁的单车》里的Main Melody。
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多年后仍然有许多人念念不忘,议论纷纷。就像你要怎么去忘记那些最初的爱恋?它像一把刀一样,把从未有过的纯真与美好刻在你心的墙上。
几个小孩一起比赛扔书包,书包被扔上高空,转辗飘零。掉下来的那个镜头接得尤其妙。时光一转,接书包的人竟已成少年。夏雨熟悉的面孔出现,让我一喜。粗言粗语,呼喊呦喝。
几个少年,放荡不羁的形象,一开篇便已勾勒得明白。骑着老旧的单车,在长长的胡同巷子穿越,肆无忌惮地唱起歌儿……后来,我看过那么多人拍青春,再也没有一个人拍得过姜文。
岩井俊二的青春颓废而怅然,王小帅的青春抑郁而青涩。独姜文的青春,叛逆中透着无尽温暖,那么接近我们的记忆和灵魂。就像你要怎么去忘记那些最初的爱恋?
它像一把刀一样,把从未有过的纯真与美好刻在你心的墙上。这是夏雨演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之后,我再也看不到夏雨如此青涩而纯真的脸。 马小军在家制造钥匙的那幕,每每惹我神往。打开父亲的抽屉,翻看里面的物件。匕首,军衔,功勋章,甚至夹在书页深处的避孕套。他一一拿了出来,戴在肩膀,挂在胸前,吹气球,绘声绘色的模拟战争场面。
几组镜头,拍得尤其漂亮。充满稚气而又正处青春期的夏雨的演绎,率直真实,丝毫没有表演痕迹。眼神,动作,口中哼唱的调儿,合成多么美的画面。这一段戏,简直让我迷恋! 他闯入陌生人的家,摘下长长的望远镜。眼睛贴在镜片上,满屋子的旋转张望。米兰的照片就像魅影一般,梦幻的进入这个不羁少年的视野。他惊呆了,几次三番,久久凝视着少女清纯脱俗的模样,不能释怀。
阳光洒满了整间屋子,这些镜头、细节,就像油画一样细腻精致,拍得简直让人称快。 你要怎么去缅怀那些晦涩的年少岁月?姜文用三两镜头,就利索的把青春还原个痛快,酣畅淋漓。 有人说,如今能把文艺片拍得耐人寻味的,一个是贾樟柯,另一个就是姜文。
也有人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国产片。当然,一家之言。只是,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在姜文的手里,就是拍得比同道中人出色。他确有一手,是常人难以超越的。我看肖全的摄影集《我们这一代》,里面一张姜文的照片,昂然自信的模样,不得不让人选择去记清他!
马小军守候米兰出现的那一段,夏雨赤着膀子终日爬行在屋脊上,橘黄的画面一帧一帧的。姜文敦厚的画外音让我感慨:我像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焦躁不安地守着画中人的出现,可她来无影去无踪,只有我的感觉和嗅觉里留下了一些痕迹和芳香,能证实她的存在;我延长了守候的时间,甚至披星戴月,终究一无所获。 也是王朔《动物凶猛》里的文字,深切动情。撩得我兴趣盎然地想去看原著。不知是不是因了先入为主的缘故,小说远远没有电影来劲。
顾长卫唯美倾向的摄影情怀,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已是锋芒四射。 米兰终于出现。穿着黑色的老北京布鞋,踩过正拾着火柴的马小军跟前,马小军一下子就傻了眼。厚着脸皮,跟在后面,好一阵死缠烂打。 眼见得女演员,都是十八廿二的时候最是动人。饰演米兰的宁静,戴着墨镜,静静回过头来瞟了马小军一眼,带着微笑。那一回眸,简直让我惊艳。
真的,在《黄河绝恋》等作品里,我远远没有觉察到宁静如此纯真未凿的天然之美。 王学圻和夏雨的那场父子对手戏,真实动人。学圻的军人形象,历来出色,威而不怒,温柔有余。从很早的《黄土地》里搜集民谣的红军战士,到《离开雷锋的日子》里的连长。我对王学圻的美好印象,基本上也是从这些旧远的记忆里一步步建立起来。
我深深记得父亲甩过去的那巴掌,指痕清晰地印在少年夏雨稚嫩的面孔上。父亲怒骂:你骗到你老子头上来了,装模作样的,小小年纪不学好,交起女朋友来…… 我莞尔。这骂的,大概是所有少年的通病。 临了,他又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别随便带女孩子到咱家,不要骗我。
父亲,军人。严厉和慈爱,兼而有之。 于是,影片因王学圻饰演的父亲而增色不少。 马小军用单车搭着米兰,穿过长长的道路。路两旁尽是高大壮实的树木。画面,依然是浓烈的黄色。长长的镜头由上而下,越过遮眼的枝丫。勾起无限遐想。
每是这样的画面,《乡村骑士·间奏曲》便不厌其烦地响起。青春,灿烂到心里去。如梦如幻。 马小军说:“那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天,我记得有一股烧荒草的味道特别好闻。”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青春是不是总如荒草一样,被时间无情地焚烧,唯剩余烬,才尽得许多人一遍遍,一遍遍地回首?
于是,一个米兰足以让少年马小军悸动了一整个夏季。 于是,无论马小军如何努力地想洄游上岸,总有一双双的脚把他踹回水里。那是被孤立的残酷臆想,又何尝不是现实的象征?
于是,数年后,儿时的伙伴再相见时,已被现实划割得面目全非。青春呢,那该死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