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机械专家祖冲之制造了许多精巧的机械例如“指南车”、“千里船”、“木牛流马”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祖冲之的机械发明成就?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祖冲之的机械发明成就(祖冲之研制指南车的故事)

祖冲之的机械发明成就

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机械专家。祖冲之制造了许多精巧的机械。例如“指南车”、“千里船”、“木牛流马”等。

宋顺帝刘准手下有个实权派人物叫萧道成。萧道成表面上对刘准毕恭毕敬,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做着 “皇帝梦” 。为了当皇帝,他在暗地里下足了功夫。一天,他听说,古代的皇帝出门都得有一辆指南车开道,他想:我就要当皇帝了,没有一辆指南车怎么行呢 ? 于是,开始四处找人为他做这种车。找了几个人都没试制成功,他更心急如焚,这时,他手下有人提到祖冲之,萧道成一了解,知道祖冲之果然是个能人,于是他就借种种名义建议皇帝把祖冲之调了来。调来之后,祖冲之就被封了个谒者仆射的官职。到了京城之后,萧道成就是他的管辖者,萧道成给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制造指南车。

接到这个工作后,祖冲之非常为难,为此大伤了一番脑筋。其实,这个车也不是什么新发明。传说,在上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黄帝和南方的蚩尤部落打仗,蚩尤人善施妖术,打仗时常作大雾,用来迷惑对方。为了使自己的军队不迷失方向,黄帝派人造了一辆指南车。这个指南车的原理和指南针一样,车上装有一些机械齿轮类的东西,车上有一个站立姿式、 伸开手臂的木头人。车启动后,不论车子怎么转,木头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以后,东汉的大科学家张衡,三国的大发明家马钧都尝试过制造指南车,可惜的是,它们先后都失传了。到了东晋,由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打头,又兴起了制造指南车的 “热” ,主要是因为皇帝们都觉得,出门有个指南车开道,有气派、 够威风。据资料记载,公元349 年,后赵统治者石虎曾下令解飞为他制造指南车。50 年后,公元 399 年,后秦统治者姚兴也要手下人令狐生造过这种车。到了公元 417 年,东晋的大将刘裕率兵攻打后秦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灭了后秦,刘裕的手下在众多的战利品中发现了指南车。尽管这辆车里面的零件已荡然无存,成了徒有虚表的废铁,但刘裕还是爱不释手,当宝贝似的把它运回了江南。自此以后,那辆破指南车便成了皇室里面的 “传家宝” 了,每当皇帝出门,都要把它放在仪仗队的前面。为了让木头人能够转动,刘裕还专门派人藏在车箱里面,不断地拨弄那个木头人,就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木偶戏一模一样了。到了萧道成掌握实权后,他越看这辆破车越觉得败兴,三番五次地催促祖冲之快造。祖冲之对萧道成这种蛮横的态度非常反感, 但是,他又舍不得放弃对这种车的钻研。从小养成的钻研习惯使他越是遇到难题,就越是干得有劲。他并不把萧道成对自己如何放在心上,他心里只想着怎么攻克这个难关,为后人再留下点什么。

根据手头有限的资料,祖冲之推测,前几个指南车内部的机械都是木制的。木制机件至少有两个弱点,一是不耐磨,长期使用,齿轮互相摩擦就容易变形,而变形的齿轮又会引起整个机器运转失准;二是不结实。这也是前几辆指南车 “早逝” 的原因之一。想到这两层弱点,祖冲之决定在自己创造指南车中改用铜器部件。决定了车所用的材料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和组成零件。根据自己制造水碓磨的经验,他觉得,指南车的原理和水碓磨的原理有相似之处,这就是,它们都得巧妙地运用齿轮。指南车的妙处就在于,不论车子的方向怎样变,车上的木头人的指向永远不变。怎样理解这一对变与不变的矛盾呢 ? 关键就在于车中要有一组精密的齿轮。这组齿轮就要向右转时车子也要向右转,而反之,当车子向左转时,另一些齿轮就要向左转。这样,只要车子转变的角度与齿轮转动的角度相当,那么,和齿轮相连接的小木头人就会十分准确地指向南方了。想清楚这个原理后,下一步就是制图了。因为当时没有一张指南车的构造图可以依照,祖冲之只好凭想象自己制造了。他画了一稿又一稿,最后总算拿出了令自己满意的草图。在这张图的剖视部分中显示,车箱的中央有一个大平轮,轮上竖着一个长轴,轴上连着那站在外面的木头人。大平轮左右装有一个小平轮,两个小平轮的外侧又各自连着一个小齿轮。这样的设计法,用今天的术语说,就叫做差速齿轮原理。从祖冲之的剖视图看,指南车的主机部分并不复杂,只有 5 个齿轮加一个长轴。但实际上,要想组装合适则并不那么简单。齿轮的大小,疏密要求十分精密,稍有差错就会影响整个车子的准确性。怎么样使齿轮安装合理呢 ? 就靠精确的计算了。对于计算,祖冲之并不那么发怵,前面已经计算过圆周率那样大的工程,这回怎么说也要比那次轻松点了。他反复计算,直到确认每个齿轮的位置都合乎要求,才告罢休。设计完毕,祖冲之又按设计图做了一个木制的模型。几经试验,那个木模型运转才算完全符合标准,祖冲之这才放下心来,马上请铜匠、 木匠一起合作,自己亲手监督,不久,一辆精美的指南车就出现在皇家乐游苑中了。

真是无独有偶,在祖冲之试制指南车的同时,京城里有个叫索驭的也想尝试着做一辆。这个刚从北朝迁到南朝的男子很有勇气,听说萧道成正在找人做指南车,就自报家门,要求也做一辆。萧道成听说这个消息,心想,多一个人试制也没有什么害处。于是,他下令索驭也造一辆,到时候和祖冲之造的那辆一同比试比试。没过多久,索驭也宣布自己的指南车大功告成。萧道成看两辆指南车都造好了,很是高兴,特选手下的两名大臣来担任测定裁判,他们是:王僧虔和刘休。试车选在一个天气和煦的好日子,地点是皇家圆林— — —乐游苑中。乐游苑平日里供皇室成员游玩,人迹稀少。这一天破例,一些商卖、 书生、 百生也被允许进来观看,一时间,花前、 树下、 水边、 廊子里、 假山上都聚满了人。正当人们翘首以待之际,从北边扬起了一阵尘土,两辆指南车一前一后,在四匹马的拖曳下跑过来了。从远处看,它们的外观几乎相同,但两辆车上的马的颜色却有不同,一辆是由两匹白马拉着,另一辆则由两匹枣红马拉着。比赛开始了,随着裁判一声令下,由两匹枣红马拉的车先上场了,一上来就按裁判发出的口令表演起来。规定动作主要有,正常速度下的左转弯、 右转弯和加速后的左右转弯等。这辆指南车做正常速度运行时,一切发挥正常,不管车怎么转,车上的木头人始终指向南方。看到这里,人群中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裁判官也不禁微微点头表示赞赏。接着,加速转弯开始了,几个急转弯下来,木头人手臂的指向逐渐失准,由开始的不明显,到明显,弯转的越多,偏差也就越大。人们哗然了,纷纷失望地摇起头来,有人开始猜测这是谁的车。正在这时,裁判官大声宣布: “第一辆指南车试车完毕,制造人索驭,结果:不合格。 ” 看到这情况,索驭心里很不是滋味,脸色铁青,而人群中仍然有人为他打气: “没关系,你的不行,祖冲之的那辆也未必合格,咱们一起等着瞧吗 !”祖冲之那辆指南车上场了。拉车的那两匹白马每匹脖子上还挂了个带红缨的响铃,一走三摇,发出欢快的声音。车子开始做规定动作了,正常速度转弯,平平稳稳,木头指南人工作正常。快速转弯,木头指南人动作协调,车向左,它向右;车朝右,它朝左。接着,又是几个急速转弯,木头人仍是指向准确,毫无差误。最后,两位裁判官一致认为祖冲之的那辆指南车完全合格。当裁判官向观众宣布了评比结果之后,人群中又开始骚动起来了,有的,为自己的赛前的争论中站在祖冲之一边而自豪;有的,跑上前去向祖冲之祝贺。此时此刻,祖冲之的心情自然也十分愉快。然而,多年搞研究受到的苦与乐的磨炼,使他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修养, 这就是: 胜不骄,败不馁。成功了,他从不得意忘形,因为那是多少失败换回的必然结果;失败了,他也绝不垂头丧气,因为那意味着自己的功夫还没到家。在这成功的时候,祖冲之想想,倒还是挺佩服索驭敢于尝试的勇气。当他抬头看去,发现此时索驭正一个人孤独而又尴尬的站在自己造的车前发呆,祖冲之的心里也挺不是滋味,主动走上前去,对索奴说: “索先生,别泄气,我看,您的车只要稍加改进,就会很好的。今天我的车虽然赢了,但日后,您一定会有超出我的地方,既然干事,就不能怕失败。 ” 索驭听了这番话,暗暗赞叹他的气度。可是想想自己在这多人面前丢了丑,仍是感到羞愧难当。一气之下,还是把他那辆指南车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