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25周年纪念日,周总理在北京主持举行了“西安事变”的25周年招待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杨虎城几个女儿?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虎城几个女儿
1961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25周年纪念日,周总理在北京主持举行了“西安事变”的25周年招待会。
参会人员有杨虎城以前的部下以及他的长子杨拯民,还有张学良身边的人,以及周总理一家。
招待会上,周总理看着杨拯民,不禁发出感慨。
杨拯民握着周总理的手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他还有一件事不甘心,就是希望周总理把西安事变得真相公之于众,还他的父亲杨虎城清白。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的一次兵变,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举动,才促使全国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在这件事情上,张、杨二位将军都是于国有功的。
那么为什么杨拯民却提出要还他父亲一个公道呢?
杨拯民当众提出要求现在的很多人都知道,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因为发动西安事变,成为中国历史的功臣。
然而,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甚至随着国民党的大肆宣传,一些人甚至认为,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扮演的是不忠不义的角色。
这样说并非无稽之谈。在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便让陈布雷编撰了《西安半月记》,有意地去歪曲这段事实。
对于蒋介石来说,“西安事变”是他一生的耻辱。
当时,蒋介石因为在“西安事变”中受伤而卧病在床,他想挽回自己在国人中的形象,就把自己的秘书长陈布雷叫来,想让他写一下自己在西安事变中的经历。
陈布雷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蒋介石是让他写“西安事变”中错误的真相,陈布雷当时表示自己没有去过西安,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想以此拒绝撰写。
蒋介石却对陈布雷说不知道没关系,按他说的写就可以,陈布雷只好勉强答应。
这本《西安半月记》经常被蒋介石随身携带着,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给别人散发。
久而久之,已经有人相信《西安半月记》中的事实,认为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对蒋介石的不忠。
在书里,蒋介石被塑造的是深明大义,他原谅了张学良以及杨虎城对自己的误会,说自己本就是同意联合抗日的,而张学良、杨虎城等人是狼子野心,是要关押自己以便篡权。
这些错误的文字带给张学良以及杨虎城的家人是一种侮辱,而杨拯民是杨虎城的长子,更加不忍心看见父亲蒙受如此大辱,因此在“西安事变”25周年招待会上再也忍不住,对周总理哭诉说自己不甘心。
杨拯民说,因为《西安半月记》这本书,西安事变的真相至今被议论纷纷。许多人对蒋介石伪造的《西安半月记》信以为真,使他的父亲杨虎城以及张学良一家蒙受冤屈。
他建议应该把西安事变的真相整理出来,让大家明白蒋介石的真实面目,还杨虎城和张学良等人的清白。
他继续补充说,如果不整理当时的真相,那么群众就会认为蒋介石说的才是真的,如果当事人去世了,以后再想昭示真相就难了。
那么,西安事变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西安事变”的真相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中国进入了局部的抗日战争阶段。
然而,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思抵御外敌,拒绝抗日,还在不断地镇压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
为了排除异己,他还命令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杨虎城率领第十七路军“围剿”红军。
民族危亡之际,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的目的,打算在12月12日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12月12日凌晨,根据张学良、杨虎城之前制定的计划,东北军先是包围了华清池,将蒋介石扣押,同时,十七路军立刻把西安全城控制,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由此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等18位高级将领署名发表了《对时局通电》,指出目前国难当头,扣押蒋介石是为了劝说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然而蒋介石在被关押后却不愿松口,始终不同意一致抗日,这惹恼了这些希望抗日的爱国将领。
其中,杨虎城甚至提议直接把蒋介石杀死,然后领着队伍进行抗日。但后来在其他人的规劝下,他明白杀死蒋介石,并不能组成抗日统一战线,甚至会加剧内战。所以才同意与中共、国民党组成三方会谈,和平解决此事。
之后,在周恩来的主导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才得以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后,全国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开始实行了第二次合作。
本来事情到此,算是圆满结束,但蒋介石却始终忘不了作为阶下囚的耻辱,于是伺机寻求报复。
张学良因为手握大军,并且和宋美龄有些交情,所以蒋介石只是借机将他软禁。
而杨虎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1937年6月,蒋介石派杨虎城去欧洲考察,在去欧洲之前,杨虎城就知道自己可能再也回不来,所以在去欧洲的前一天晚上就把他的长子杨拯民叫到跟前,嘱咐他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和弟弟妹妹。
杨拯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是自己和父亲见的最后一面。
杨虎城走了不久,国内就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杨虎城听说后想回来带兵抗日,然而刚回国就被蒋介石扣留软禁。
蒋介石逃离台湾之前,还不忘下令秘密杀害了杨虎城以及他的妻子和一对儿女。
此时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因为在延安学习,才侥幸活了下来。
直到重庆解放后,中共在重庆的戴公祠花坛边才发现了杨虎城将军的遗体,当时杨虎城的面目已经无法辨认,是牙医通过鉴定牙齿才确定了杨虎城的身份,杨拯民知道后悲痛万分。
之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杨拯民从北平赶往了重庆,参加了中央为杨虎城的追悼会和公祭。
周总理的英明处理周总理十分明白杨拯民的想法,而且杨虎城也确实是因为西安事变被残忍杀害的,为英雄正名事不宜迟,于是他马上同意了杨拯民的诉求。
纪念活动之后,周恩来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迅速成立了“西安事变史料编写小组”。
通过整理大量的信件通讯记录,回访当时的在场人员,以及翻阅当时东北军的参与者的回忆录,调查过程比蒋介石命令撰写的《西安半月记》更权威更真实。
最终,周恩来将西安事变得真正的真相公之于众。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而不是蒋介石编纂的不忠篡权。
所以周总理此举不单单是还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了一个清白,更是将蒋介石“假抗战,真内战”的真面目揭露了出来。
周恩来处理高明的不止在杨拯民这次的诉求上,其实当时在西安事变中,周总理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就对和平处理西安事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当时,张学良私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导致西安与南京之间十分紧张,东北军的内部矛盾也激化。杨虎城骑虎难下,周恩来在西安事变的善后处理上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蒋介石获释后,因为张学良擅自送蒋介石,蒋介石背信弃义,到了南京后,就把张学良关押起来,导致西安内部,尤其是东北军,在是否营救张学良,应对南京政府的威胁上发生了分歧。
杨虎城在张学良被关押后毫无思想准备,又不得不接受张学良临时交给的代理指挥东北军的任务,显得处境异常艰难。
为了巩固西安事变取得的初步成果,避免新的内战的爆发,周总理为稳定西安危情局势再次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37年1月初,为制止南京亲日派重新挑起内战的阴谋,周恩来、叶剑英与杨虎城及两军将领共同研究联合作战方案。
但是,由于东北军少壮派的军官为了营救张学良,冲动之下,制造了“二二”事件,枪杀了东北军主和的六十一军军长王以哲,“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和交通处处长蒋斌、副处长宋学礼。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东北军已经几乎到了自相残杀的地步,同时危险也向中共代表团逼来。
失去理智的东北军少壮派军官杀了王以哲等人后,又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
周恩来看到他们突然提着枪闯进来时,他并没有慌张,而是站起身,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地说他们要做什么,是不是以为这样杀人就能把张学良救回来,恰恰相反,这样做只会害了张学良。
听到这话,他们个个都垂头丧气,默默地收起了手中的枪。
震慑住了他们之后,周恩来又安慰他们说,只要西安方面的东北军以及西北军和红军团结起来,才有希望救回张学良。但是如果他们自己不团结,起内讧,就无法救回张学良。
周恩来的话,犹如一缕春风吹散了他们的焦躁不安,使他们冷静了下来。
当时,有人进来报告回师西安的东北军正在追杀这群人,他们顿时感到害怕,就跪在地上希望周恩来能帮助他们逃脱危险。
周恩来听后,就立刻派人将他们送到红军设在云阳的总部躲避。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时局动荡不安的险恶环境中,大智大勇的周恩来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耐心细致地应对处理各方面的遗留问题。
由此看出,在西安事变的善后处理中,周总理充分地显示出自己超凡的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令人肃然起敬。
周恩来去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之前,其实已经了解到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心理,所以在之后的谈判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就很快与他们达成了共识。
扣押蒋介石之后,中共驻东北军联络员刘鼎迎接周恩来。刘鼎告诉周恩来,张学良在扣押蒋介石的时候曾说过不能伤害蒋介石,并且要拥护他,支持他一起抗日的话。
周恩来听后,就已经初步判断张学良有拥蒋抗日的态度。
因此,他对刘鼎说,西安事变并不是要打击蒋介石的武装力量,而是推动他同意抗日,蒋介石是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尼古拉二世,滑铁卢战役后的拿破仑不一样的。希望这次不要变成更大的内战,只要推动蒋介石同意抗战就可以。
周恩来也曾经对张学良、杨虎城说自己通过这次西安事变,交到了他们这两个朋友,就相当于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自己的敌人中找到了政治的同盟。
张学良对此也十分有感触,最让他感动的是,在自己被关押,东北军即将分散的时候,是中国共产党向朋友一样帮助自己,使他苦心经营的东北军依旧存在。
周恩来这种洞察人心的本事,使当时的中共能够准确地把握西安事变发展的方向。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国从内战走向抗战的转折点。
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的周恩来,在那样动荡的时代,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胆略。
结语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离不开革命先烈们的流血牺牲。
即使杨虎城一家离去了,然而他们勇敢无畏,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奋发向前。
1976年,周总理也离开了我们,可是这位才思敏捷,温和善良的人将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参考资料:
郭松林.周恩来在西安事变中的历史性贡献[J].文史春秋,2021,(12):24-29.
本刊综合.西安事变:风云激荡的历史时刻[J].当代兵团,2021,(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