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科普(一)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具有成熟系统的文字,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均有发现,已有约3300年的历史。它的发现使《史记》中记载的商代成为信史,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从商代开始。

甲骨文的来历和特点问答(甲骨文科普一什么是甲骨文)(1)

“甲骨之王”——《国博》035正(即《合集》6057正)

注:《合集》是《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2年)的简称,《国博》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该彩图选自《国博》035正。

一、甲骨文的概念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大部分属于占卜记录,还有一些属于记事刻辞、习刻等。甲,以龟腹甲为主,偶尔有背甲。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也有羊、猪、犬、马等的肩胛骨,甚至牛头骨、鹿头骨、虎骨、人头骨等。甲骨文内容丰富,记载了商周时期的祭祀、军事征伐、农业、疾病医疗、方国部族、职官人物、田猎畜牧、天文气象、宫殿建筑、刑罚、手工业等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语料价值。

甲骨文的来历和特点问答(甲骨文科普一什么是甲骨文)(2)

龟腹甲的正面(《花东》93)

甲骨文的来历和特点问答(甲骨文科普一什么是甲骨文)(3)

龟腹甲的反面(《花东》94)

注:《花东》是《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的简称。

二、“甲骨文”的命名

甲骨文发现之初,学者们对其命名并不统一。例如:贞卜文字、龟甲文字、龟版文、龟甲兽骨文字、殷契文、卜辞、卜文、殷墟书契、殷墟卜辞等,这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命名。但是,自1921年陆懋德发表了《甲骨文之发现及学术价值》以后,学界陆续发表了不少以“甲骨文”为题的论文篇名,此后开始多称为“甲骨文”。

在这么多称谓中,“卜辞”和“甲骨文”使用最多。就这类文字的性质来说,大部分属于占卜记录,故称为“卜辞”;而称“甲骨文”是从其载体的质料(龟甲兽骨)出发,既包含了卜辞,又包含了非占卜性记事刻辞,不仅指契刻的文字,也指用毛笔书写的朱书和墨书文字。与其他称谓相比,“甲骨文”所表达的内涵更为确切,因此被学界普遍接受。

从今天起我将不定期更新有关甲骨文的科普小文章,下期我将继续介绍甲骨文的发现,敬请期待!

声明:本文主要是作者的听课笔记及日常所思,旨在科普、推广古文字和传统文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