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世界的尽头 世界的尽头天涯海角(1)

人们把遥远的远方称作“天涯海角”。

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天圆地方的,“天涯海角”在中文里的意思是世界的尽头,代表最遥远的地方。

古时候交通不便,古代帝王往往将 “逆臣”流放至远离中原、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加以惩罚。。

被流放者跋山涉水来到流放之地,面对着茫茫大海,发出了“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感叹。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面无由,但以情企。

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均有记载。

时过境迁,这片曾被认为是荒凉、遥远的土地现在却是美丽、浪漫的代言词。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西郊23公里处,东经109 °20 ˊ52 ″,北纬18 °17ˊ31 ″,背负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

海湾沙滩上耸立着大小百块巨石,有“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和“南天一柱”等突兀其间,甚为壮观。

这几块大石头可谓是各有各的来历。

歌词世界的尽头 世界的尽头天涯海角(2)

“天涯石”和“海角石”传说原本是一对热恋中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

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歌词世界的尽头 世界的尽头天涯海角(3)

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

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

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歌词世界的尽头 世界的尽头天涯海角(4)

传说总是凄美的,事实上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三位钦天监钦差奉康熙皇帝谕旨在下马岭海边题刻“海判南天”石刻,以此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

南天指的是太阳所行区域,“判”是一剖两半之意,“海”则指南海。

“海判南天”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南海”在“海判南天”处分为“天南海北”。

在此石刻的东南面,还有另外一块剖石,代表三亚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而“海判南天”石刻则代表这里的北极高度。

歌词世界的尽头 世界的尽头天涯海角(5)

清雍正年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

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

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也就了一处天下闻名的风景胜地。

歌词世界的尽头 世界的尽头天涯海角(6)


来到天涯海角,除了游览观赏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外,还会触景生情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和感悟。

比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亲情,“爱你到天荒地老,陪你到天涯海角”的爱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悲哀,“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慰籍,“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豁达,“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的超然,以及“海阔天空”的心态等等。

这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正是天涯海角的独特魅力所在。

“天涯海角”后来还被引用进了1937年中国电影《马路天使》的主题曲《天涯歌女》里面,由贺绿汀作曲,田汉作词,周璇原唱。

歌词世界的尽头 世界的尽头天涯海角(7)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微信公众号有更好看的内容,请关注:“湖山书苑” hssy6a(长按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