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带两侧的行星是哪个(小行星主带的小行星有几多)(1)

研究认为,小行星带总质量过去很大,现在很小。

有研究认为,早先的小行星带加起来,质量和地球相当,现在没有了,只有地球的0.1%。

这就实际上还没有一个月球大了,月球质量约地球的1/81。

主流理论认为,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形成初期,吸积盘里的一群星子。

何谓星子?就是各种小天体,是形成行星的基础物质。

这些星子相互碰撞凝聚,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像形成地球一样的形成一颗行星。

小行星带本来会形成一颗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类地行星,可惜这个位置不好,它夹在木星和火星之间,受到它们的引力摄动过大,这样就不但没有凝聚起来,反而有许多被甩了出去,小行星带的质量就越来越小了。

研究表明,小行星带的质量开始有地球大小,在形成初期的几百万年时间里,由于木星引力扰动,无法凝结成一个大的天体,而且受到轨道共振影响,反而不断的碰撞破碎,并被木星引力甩跑了99.9%,现在只剩下0.1%了。

小行星带两侧的行星是哪个(小行星主带的小行星有几多)(2)

小行星带距离我们不远,有数十万颗小行星。

小行星带距离太阳2.17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1.5亿公里),距离地球只有1个多点天文单位。因此人类发现的小行星有98.5%来自这里。

小行星带有1.47个天文单位宽,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小行星。其中已经被编号的小行星有120437颗。

小行星带最大的一颗是矮行星中最小的,叫谷神星,直径约950公里;还有三颗最大的小行星,为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平均直径在400公里以上。

太阳系在距太阳2.7天文单位的地方,温度低于水的冰点,因此被称为“雪线”,这之外的水汽都会凝结成冰,因此是彗星聚集的地方。

地球上的水主要来源是形成初期小行星带彗星的撞击带来,因此这个小行星带为地球生命孕育提供了重要基础。

由于星体的碰撞,一些碎片尘埃在太阳系里蔓延,这些尘埃反射太阳光,形成了黄道特有的亮光。

小行星带两侧的行星是哪个(小行星主带的小行星有几多)(3)

小行星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研究探索意义重大。

关于小行星带形成也有一些其他的看法。比如认为原来这里有一颗大行星,后来爆炸形成了小行星带。但无法解释爆炸的原因,所以不能自圆其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原来小行星带有若干颗谷神星之类较大的小行星,后来碰撞碎裂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证据支撑,就是小行星带有一些小行星家族,如花神星族、司法星族、鸦女星族, 曙神星族、司理星族等等,这类集团小行星有二三十个,这些小行星家族里的乘员光谱类似,可能出于一个起源。

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为了研究和防范这些威胁,弄清太阳系的形成机制,几十年来,许多发达航天机构发射了不少小行星探测器,近距离甚至登陆小行星探测,有的还带回了样本。

小行星带两侧的行星是哪个(小行星主带的小行星有几多)(4)

比较有名的有日本的“隼鸟”1号、2号,欧空局的“罗塞塔”号,NASA的“新视野号”、“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等。

在太阳系至少有三个小行星聚集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被称为小行星主带,在海王星轨道外,还有柯伊伯带,在更远的太阳系边缘,还有奥特尔星云带,这些地方的小行星和彗星更多,以万亿颗计。

因此,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