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2015年7月1日,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扬州西部交通客运枢纽投入运营。它的建成,实现了扬州城区公路客运、铁路、公交、出租车以及未来与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的零距离换乘。

扬州西部交通客运枢纽的建成,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极大促进了扬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扬州市几个汽车站(扬州最早的汽车站)(1)

(扬州西部交通客运枢纽)

然而,您知道扬州最早的汽车站,是何时建立的吗?它与扬州第一条汽车公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今天,小编就给您讲述扬州最早的汽车站,它的前世今生。

一、改变交通闭塞,修建“扬圩公路”

扬州坐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通发达,造就了千百年来的繁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对这座古城最好的评价。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辗进民国时期,随着津浦铁路的修建,大运河作用的日渐衰退,南上北下的主要交通线路开始不必绕道扬州。这座运河名城,开始面临着被边缘化的趋势。为改变当地交通闭塞状况,从1918年起,当地的一些仁人志士历尽艰险,出资修建扬州至镇江的第一条公路——“扬圩公路”(扬州至六圩渡口)。

市档案馆资料显示,1918年,寓居扬州的官员卢殿虎筹划修路。不料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筑路资金的募集陷入困境。随后的第二年,地方热心人士再次倡议筹备“瓜清长途汽车公司”(瓜州至淮阴)。然而当年夏秋之间,秋潮暴涨,江堤溃决,江北各县水灾。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筑路计划又一次搁置。

到了1922年,筑路计划再现生机。外国人索行仁、傅师德等拟在扬州设立华洋义赈会扬州支会,倡议以工代赈兴筑“扬瓜公路”(扬州至瓜州)。卢殿虎等人召开商会,商量筑路费由华洋义赈会负担,购地基及材料费由地方自筹,路建成后路权归地方等事宜。并呈文民国江苏的督军和省长,获批准。

但由于华洋义赈会中途退出,造成资金短缺。经过重新商议,最后确定下“扬瓜公路”的起点和终点:公路起点在扬州城的钞关附近;终点在镇江对岸的六圩渡口。并将公路名称改为:扬州第一条公路——“扬圩公路”,于1922年7月底,扬圩公路在严家洼开工,修筑期间克服了下雨不止,路面被冲毁的困难,日夜施工。同年12月13日宣告竣工,扬州第一条汽车公路就此诞生。

扬州市几个汽车站(扬州最早的汽车站)(2)

(扬州第一条汽车公路:扬圩路)

扬圩公路自扬州福运门对岸,经施家桥、虹桥等地,最后抵达六圩码头,全长14.7公里。路面宽约8米,铺垫瓦砾、加盖煤屑,沿途有桥梁15座;道路两旁栽植行道树,路边电报杆加挂电话线,码头处建有待渡亭。

扬圩公路建成通车后,地处长江边的六圩就成了扬州的交通咽喉要道。当时,扬州包括苏北地区的行商旅者、官员百姓,大多是从扬州城里坐车到达六圩,依靠这里的轮渡过江,走向外面的世界,也从此拉开了六圩繁华的序幕。

依赖六圩轮渡过江的状况,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才开通了瓜洲汽渡;2009年4月8日,润扬大桥建成通车后,客车过江就更为方便快捷了。

二、“扬圩线”开通,汽车站也应运而生

民国十二年七月(1923),对于扬州城及苏北地区百姓来说,发生了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连通扬州与镇江陆上交通的镇扬汽车站正式建成。

汽车站为扬州商办镇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所拥有,系镇扬公司自行集资筹股,在扬州城的福运门外建成。此外,还在扬圩公路沿线,设立了扬州、施桥、六圩和隔江对岸的镇江江边站,共计四个车站。后来根据需要,又在沿途增加了停靠横沟桥、耿官营、大马桥等站点。其中,以扬州站的面积规模最大。

扬州市几个汽车站(扬州最早的汽车站)(3)

(扬州最早的汽车站)

当时,扬州人若要去江南,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坐车走“扬圩线”,坐渡船过长江。由于当时14公里长的扬圩公路为简易公路,遇有阴雨天气或发大水季节,道路泥泞,汽车停开。

因此,镇扬公司特别在汽车站的北山墙屋顶上,立起一根高高的旗杆。杆顶上悬着一面大大的、锈着蓝底白字的“镇扬公司”旗帜,半个城区皆可瞧见。此旗帜早晨高高升起,日落缓缓降下。旗帜作用有二:一是用作宣传公司的品牌。二是起着“通告”的作用:若见不到蓝白旗帜,则说明汽车停开。

汽车站建在古运河的南岸,与北岸的福运门(今渡江路)隔河相望,直线距离百米。当时运河未筑桥,人们过河时,需要摆渡或走木船连起的浮桥。当时,扬州人若要坐车,一般就是从老城区的引市街出福运门,坐渡船到古运河南岸,再卖票坐车。

那时的扬州车站,共有站房三大间,茅竹搭建的棚子,条件十分简陋,两间通连为候车大厅,中间为售票处,面积约数十平方米,四面围以栅栏。房屋可挡雨蔽日,但候车室内仅有木制长凳十余条,一到冬天,寒风侵袭,冷气刺骨,旅客唯有瑟缩其间,互挤御寒。沿途的几个车站如施桥、六圩车站,较之于扬州车站更为简陋,仅有可供下客的篷屋,以茅草或铁皮遮顶。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候车,真格是:“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别提那个窘境。

扬州市几个汽车站(扬州最早的汽车站)(4)

(当时扬州汽车站是三间茅竹搭建的棚子)

扬州车站由于汽车班次少,旅客流量大,交通十分繁忙。来这里者均是急着坐车去江南办事之人,惟恐买不到车票,于是售票处前始终人群拥挤,气氛紧张喧闹。客运生意火得一塌糊涂,镇扬公司赚得盆满钵溢。

1946年,在上海经营汽车运输业的扬州籍人章炎唐,取得了扬州至清江(今淮安市准阴区)公路,为期一年的经营权。遂于扬州城里成立了“扬清”长途汽车公司,这是民国时期苏北地区第一家从事长途客运的专业化公司。

由于章炎唐初至扬州,立足未稳,没有大兴土木修建车站,只是在镇扬公司扬州车站的西院高墩站址上搭房两间作为营业处,同时在院内的平地上搭起草棚三间,作为临时车站使用。那简陋的草棚,一如董永栖身的寒窑,勉强能够让客人躲风避雨。

扬州市几个汽车站(扬州最早的汽车站)(5)

(民国时期的客车)

这时期扬州城里也出现了许多小汽车公司,干脆连车站也不建了,则大多随车买票,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属于“马路车站”。很像2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县乡公路上奔跑着的那些“招手停”中巴车。

三、建国后,扬州汽车站客站的历史变迁

1949年1月25日,扬州城解放。从此,扬州的公路汽车客运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50年,国营扬汽分公司清査扬州汽车行业,合计办公和生产用房,总体用房为617.7平方米,而车站用房仅为100平方米左右。

因此,国家投资在原镇扬公司车站的基础上进行扩充、修缮。改建后的车站,实现了冬天车站大门悬挂有棉布厚帘,防止寒气侵袭;候车大厅里的条凳,也改为“飞来椅”(可移动的木椅),旅客既可以坐靠,还可以放倒躺椅子休息。旅客候车条件有所改善。

1956年,公私合营扬州汽车站改为国营,称扬州汽车站。上世纪60年代,扬州汽车站向南迁址,在328国道和扬圩公路(今渡江南路)交叉口的东北隅建起一座新汽车站。从此车站、车场、货场的面貌焕然一新。

60年代初,扬汽分公司于渡江桥南扬圩线、扬清线和宁通线交汇处新建了扬州车站,窗明椅净,风雨不侵,但规模较小。更由于停车场容量小,旅客上下车络绎不绝,尤多拎篮售物的小贩穿梭其间,加之车辆交会、停歇非常不便,极易发生事故。

扬州市几个汽车站(扬州最早的汽车站)(6)

(扬州渡江桥汽车站)

1965年,占地9.9亩的扬州汽车站,在渡江桥南开建,1969年投入使用。当时站房面积为1272平方米,停车场面积3000平方米。1980年在原址上重新拆建。之后历经多次翻新,整个面积扩大到4000平方米,有六个检票通道和40多个工作人员,并一直使用到上世纪的80年代。

1988年:扬州客运枢纽开工建设,1990年正式起用。每天早晨6时,扬州城的市民们都会随着客运汽车站钟楼晨钟的鸣响醒来,开始一天繁忙的生活和工作。聆听钟声,市民们会为此感到震撼和自豪。这个汽车站就是扬州人印象中的“老东站”。设计日旅客发送量超过10000人次。

扬州市几个汽车站(扬州最早的汽车站)(7)

(位于徐凝门桥南的扬州客运枢纽)

2002年: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扬州汽车西站正式投入运作,“老东站”成为了历史。

2008年:新东站启用。

2009年:城北客运站启用。

2012年12月:总投资约7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20亩、高峰日发送旅客5-6万人次的西部客运枢纽正式开工……

扬州市几个汽车站(扬州最早的汽车站)(8)

(扬州西站)

车站的每一次变迁,都反映出城市综合实力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南来北往的旅客,为扬州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体现了扬州这座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及城市的管理者们,为方便市民出行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在此,小编不再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