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以载道,成风化人”的小夜,本期我们的主题是:古代礼仪之“信”:不要为一时的利益毁掉了声誉!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他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来看三个小故事:

关于诚信的励志小故事大道理(三则诚信小故事)(1)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南朝梁人。明山宾生性淳厚老实,家里曾经因为贫困,卖掉了所乘坐的牛。收了牛钱以后,于是对买主说:“这头牛曾经得过漏蹄病,治好很长时间了,恐怕它以后还会复发,不得不告诉你。” 买主急忙要求退还一部分牛钱。隐士阮孝绪听说后,感叹说:“这段话足以使人回归淳朴,遏制浮薄的世风。”后来,人们都对明山宾的做法赞不绝口,争相传颂,夸大是一个品德高尚、讲信用的人。

关于诚信的励志小故事大道理(三则诚信小故事)(2)

孟母教子

孟子的母亲教子有方,在孟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纠正孟子的坏习惯,这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诚实守信、勤俭好学的好习惯。之后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哲学家,由于他品德和学问都很好,被人们称为“亚圣”。他的塑像在孔庙里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孔子。

关于诚信的励志小故事大道理(三则诚信小故事)(3)

季布“一诺千金”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关于诚信的励志小故事大道理(三则诚信小故事)(4)

古代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人的坏品德一旦养成,就会像决堤的大河,成为习惯,一发不可收拾。而道义之心仿佛是一盏灯光培育成像日月那样的光芒。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其实是毁了自我的声誉,是得不偿失的。

关于诚信的励志小故事大道理(三则诚信小故事)(5)

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很多不良商家贪图一时的利益,各种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欺骗了消费者,尤其是各种违禁的食品添加剂,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人们之间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少了彼此的信任,人们变得越来越漠然,见到老人不敢扶、遇到坏事不敢管、遭遇伤害不敢说……这样下去,伤害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