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kiki
首发 | skill成长课堂( skill-up)
01
教育内卷的焦虑
最近频频上热搜的《小舍得》真的搞得我一个头两个大。
就连我这样的单身狗都为未来的育儿感到无比焦虑,更别说已经成家的朋友了。
前几天,蒋欣饰演的鸡娃妈妈田雨岚被骂上热搜。
就是因为田雨岚是这部剧盛产焦虑的主要来源。
田雨岚鸡起娃来有多夸张呢?
昨天儿子随堂考考了个一百分,今天立刻容光焕发像整了容一样。
平时不但对儿子的学习严格要求,就连孩子吃块西瓜也多加束缚。
只因为西瓜里的糖分可能对成绩有些影响。
但田雨岚有让我非常佩服一点是,她跟光会口头上折磨孩子的妈妈不同。
田雨岚是将鸡娃当作一份终身热爱的事业来做的。
孩子学奥数自己做了笔记,田雨岚怕他不懂,在旁边做了一堆批注,比孩子还用功。
但这份事业实在是占据了田雨岚过多的身心,也苦了身边人......
结婚纪念日那天,田雨岚的丈夫颜鹏有意制造两人世界。
正亲热着呢,田雨岚就收到家长群里讨论孩子刚出的数学考试成绩的消息。
所有罗曼蒂克的粉红泡泡嘎然而止,田雨岚瞬间清醒。
“我趁热打铁,跟他总结一下失败的经验教训。”
大家想象一下颜鹏此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最绝的还不止这样,在得知儿子一名之差上不了金牌班后,田雨岚又是花钱买同学的名额,又是贿赂老师。
统统失败后,还大闹补习班,最后颜鹏不得不求岳父腆下脸找关系。
为此,田雨岚还特意奖励颜鹏,主动穿上了那套性感睡衣。
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电视剧过于浮夸,那你就错了。
实际上,这就是我国现在中产阶级教育内卷的现实。
下面视频提到的什么三笔四口、全能五星、KET、PET、FCE,大家一听准懵。
但这些都是现实家长间流传甚广的“黑话”。
而更魔幻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教育内卷做不到。
现实中,蒋欣说的这些,只是普通孩子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而已......
02
卷到令人发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上海5岁牛娃小升初的简历,给大家感受一下。
这种简历,就连普通大学生看了都会自愧不如吧。
上中班认字1200个,能背100首古诗,英语书年阅读量是500本。
不但精通足球、围棋、钢琴、琴棋书画,还见多识广,去过日本和东南亚。
一个优秀的鸡娃家长,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时间和目标管理大师。
小红书上有位住在徐汇区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制定了成长计划。
3岁要自己会看英文绘本,背100首古诗,7岁钢琴过8级,10岁要拿奥数一等奖.....
怎么可能完成呢?这孩子是神童吗?
但这位妈妈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她将孩子的学习时间精确到了每小时。
(这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我窒息)
我国的教育内卷真的已经卷到了令人发指的境界了。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也是一路被放养教育过来的,不也活得好好的。
并非我想给大家渲染焦虑,今时真的不同往日了朋友们。
03
鸡娃,谁也逃不过
什么是教育内卷呢?百度上那些让人看不懂的解释我就不说了。
运用下剧里老师和家长的一次对话。
视频里提到了一个现象,叫做“剧场效应”。
所有人在剧场里看演出,当一个观众站了起来,所有观众都不得不站起来。
甚至有些观众站上了凳子,搬来了梯子。
而花费了那么大的成本,观众只能得到跟以前一样甚至更差的体验。
就算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也没人敢坐下来。
教育内卷也是如此。
你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孩子的智力和见识确实也提高了。
但每个孩子都如此,成绩的排名还是没有变化。
甚至因为孩子的整体素质上升,好学校的招生要求越来越高,你根本就不敢不随大流。
而就算是随大流鸡娃就是在安全区了吗?很遗憾,并不是。
你发现你怎么也鸡不过别人,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鸡娃实在太费钱了。
各种各样每年花销上万的辅导班、兴趣班根本算不上什么。
烧钱折腾了一圈之后,你会发现真正有钱人的孩子不仅去东非大裂谷体验式学习,还有的被中科院的院士带着搞专利发明的。
绝不绝望?
没钱鸡、没精力鸡、鸡又鸡不过别人,又不敢不鸡。
这就是中国家长焦虑的本质。
当然,我不会跟大家说,大家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不要随大流去鸡娃。
应不应该鸡娃这个问题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等同于应不应该高考。
会有人批判高考死板,但大多人都不会因此选择放弃高考。
可教育环境是一回事,而你怎么鸡娃又是另一回事。
有些家长鸡娃只是盲目鸡,没有任何科学性,别的家长做什么她也跟着做,孩子自身的特点和承受能力完全没有考虑到。
去年年底,四川的一个小区发生了一则跳楼事件。
跳楼的是一个小学生,跳楼前,他手写了一封遗书——
“我活得太累了,你们从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现在,我只希望自己能多‘睡’一会。”
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一件事,大家看看,遗书中的用词和语气像是一个小学生能说得出来的吗?
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的鞭策、老师和同学的目光硬生生地压垮了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
我并不是要用这些极端的例子来恐吓大家。
看过新闻的朋友都知道,这种悲剧并不是个例,我们确实是需要引起重视了。
我再说一个2011年中央教科院的调研结果——
“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什么?
说明就算你鸡娃鸡到无人能敌,拿到高考状元成功上岸。
你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最有前途最优秀那一个。
04
如何科学有效地鸡娃
一边是鸡娃鸡不过别人,另一边是就算鸡过别人,也不一定能养成优秀的大人。
那么,现在就有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是科学、有效地鸡娃呢?
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b站纪录片《小小少年》第二集提到过两个在人大附中读高三却沉迷机器人研发的少年——陶启泽和张宇晨。
陶启泽和张宇晨从六年级就开始合作做机器人,后来两人通过一个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进入人大附中早培班。
后来临近毕业,更是在FRC机器人大赛(FIRST Robotics Competition)上夺冠。
能进这个班已然意味着两人天赋异禀了,但在竞争激烈的人大附中,陶启泽为了机器人研发经常不回家,就睡在实验室,连作业也不按时交。
在申请出国留学的时候,陶启泽甚至差点被“全拒德”了。
陶妈妈对儿子的行为也有些抱怨。
“如果他将放在机器人身上一半的精力放在学习上,现在成绩肯定特别好。“
但她说是这么说,实际上还是给儿子研发机器人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如果换一个鸡娃家长,肯定就觉得陶启泽玩物丧志了。
陶启泽成绩远不如同学,在机器人研发比赛上得的奖对大学的自主招生也毫无用处。
但陶启泽就不优秀了吗?
他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许多只会做题的孩子比不上的。
不信你们看,除了机器人外,陶启泽还会点画和折纸,每一样都做得非常出色。
而这也是正因为陶妈妈顺应孩子特性,发展孩子爱好的结果。
或许会有人说不是每个孩子都像陶启泽那样天赋异禀,但他的例子也给我们最初的问题一个有效的方向。
我们要如何科学有效地鸡娃?
那就是不要陷入内卷本身,而是回归教育初心,遵循每个孩子不同的特性去发展。
我们的教育初心总不会是让自己孩子在成绩上打压其他人。
而是希望他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对事物有好奇心和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能力才是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根本。
相比之下,会做多少题,考了多少分,根本不值一提。
©部分素材来源:
真叫卢俊——《为了鸡娃,上海的家长们到底有多拼》
B站纪录片《小小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