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由冯小宁执导,朱苏进编剧,胡军主演的2004年版电视剧《朱元璋》的大结局中,大将军徐达病重,皇帝却给他送来了一只烧鹅。徐达明白这是朱元璋要他“上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含着热泪吃完这只御赐的烧鹅之后,徐达这位在大明王朝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就此“毒”发身亡。

我们当然不能把电视剧当作历史来学习,但徐达因为吃烧鹅而死,数百年来传得言之凿凿,又似乎煞有其事。此事究竟是真是假呢?今天笔者就来辟个谣。

为什么让徐达吃烧鹅(辟谣徐达之死和烧鹅无关)(1)

魏国公徐达画像

徐达其人

徐达是朱元璋的老乡凤阳人,祖祖辈辈都是老农民,其本人生得“长身伟貌,刚毅英武”。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的时候成为朱元璋的手下,老朱对他的评价是“此大器也”。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府。自此之后,徐达一直就是他的首席大将(当然有说邵荣才是首席,但邵荣明显和朱元璋并非同一派系,似乎不能归为老朱的手下)。

朱元璋能够在元末的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徐达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攻克武昌,消灭陈友谅汉国的是徐达。平定姑苏,生擒张士诚的是徐达。就在大明建国前的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徐达受朱元璋所托,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这是数百年来汉人对北方政权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征。经过近一年的苦战,大军攻克大都,元朝皇帝狼狈逃窜,燕云之地终于重回汉人之手。随即大军西征,击溃元朝名将王保保,中原归于一统。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月,徐达班师回朝,获封魏国公。

十一月,至龙江,上亲出至江,抚劳之。明日,达率诸将上表,告成功。上御奉天殿,定功行赏,封诸功臣为公候,谓诸将臣曰:“达从朕起兵,征讨四方,摧强抚顺,劳勚居多。”乃进封达魏国公,赐鉄券。—《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一》

为什么让徐达吃烧鹅(辟谣徐达之死和烧鹅无关)(2)

元顺帝画像

徐达之死

这样一位功高盖世的大将军,他的死怎么会和烧鹅产生联系呢?这件事最早出自于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廿二史札记》。赵翼是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的探花,长于史学,考据精赅。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赵翼在对《明史》进行点评时,表示其优点在于“立传多存大体”。比如从解缙给朱元璋的上疏中可知,徐达和刘基(刘伯温)也曾受到猜疑。但在明初功臣多遭横死的大背景下,徐达和刘基得以善终,所以《明史》在给二人写传记时就将太祖对其的猜忌略而不写。

今《明史》《达》、《基》二传则帝始终恩礼,毫无纤芥,盖就大段言之,而平时偶有嫌猜之处,固可略而不论。且其时功臣多不保全,如达、基之令终已属仅事,故不复稍著微词也。—《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一》

从赵翼的文字来看,他认为徐达乃寿终正寝。但坏就坏在他在表达这个论点之前,引用《龙兴慈记》的记载时自我发挥,增加了一段朱元璋赐烧鹅杀死徐达的内容,结果反而造成了谬误的流传。

如《龙兴慈记》,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是达几不得其死,此固传闻无稽之谈。—《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一》

为什么让徐达吃烧鹅(辟谣徐达之死和烧鹅无关)(3)

解缙剧照

虽然赵翼强调这样的说法是“无稽之谈”,但很多人读书只读一半,结果就是徐达因为吃烧鹅而死这件事反而得到了宣扬。《龙兴慈记》是明代慈溪人王文禄所著,书中内容是他年幼时从其母陆氏那边听来的故事。本身既无多少史料价值,实际上也没有说到徐达是因为吃烧鹅而死。笔者查了一下,《龙兴慈记》中有关徐达的记载如下;

圣祖遣高僧宗泐拜表上天宮。宗泐沐浴俯伏神遊三日后返,入奏曰:“天宮所见,有胡党、蓝党。”...问又何见也?曰:“徐太傅坐龛子中。”盖武宁达。问又何见也?曰:“娄宿现形,俄疽发背崩一云。”—《龙兴慈记》

简单来说,就是朱元璋请“高僧”宗泐跳大神,结果大和尚一番装神弄鬼之后忽悠皇帝说在天宫看到了徐太傅(徐达生前的官职是太傅,死后追封中山王,谥武宁),然后提出徐达的死因是“疽发背崩”

从洪武十三年徐达的女婿燕王朱棣之国北平之后,这位魏国公基本都会在每年的十月返回南京,次年正月再前往北平镇守。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冬天气候严寒,无论是明军还是北元小朝廷都无力发动大规模征战,所以徐达有机会回南京稍作休养。

但是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闰十月这一次徐达回南京有些特殊,因为魏国公病了,病因是背上有“疮疾”。徐达这一病直到洪武十八年正月底才略有好转,朱元璋为此还特意写信慰劳。

戊子,魏国公徐达病疮而愈,玺书劳之曰:“方今九夷八蛮,大者畏力,小者怀德,非将军忠诚耿耿,以劳为逸,何由臻兹?将军功昭上下,泽及兵农,而于人欲之私,秋毫无犯,此其明智者乎?迩者将军有疮疾,朕初闻之,于心恐焉。今喜疾愈,特遣将军长子持朕至意,将军其悦且安,故劳。”—《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

由于病体未康,徐达并未如往年一样前往北平,而是继续留在南京养病。但没想到的是到了二月份,魏国公的病情急转直下,终于在二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54岁。我们作为现代人当然知道,所谓的背上长疽吃了烧鹅会死,并无任何科学依据。但是古人相信这个,那么朱元璋有没有可能利用这个传说借机逼死徐达呢?

为什么让徐达吃烧鹅(辟谣徐达之死和烧鹅无关)(4)

徐达剧照

朱元璋需要徐达

徐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明军心目中的大元帅和战神,和朱元璋之间有着过命的交情。当年老朱被孙德崖挟持的时候,正是徐达挺身而出请求以身相代,这才让朱元璋逃过一劫。

明朝建国之后,徐达名列功臣榜第二。岁禄五千石,是大明第一高薪。长女则嫁给了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可谓恩宠无二。那么老朱对于徐达有猜忌和防范之心吗?对于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帝王来说,徐达这样有能力、有实力的武臣,皇帝都不会掉以轻心。但在洪武初年,还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时机。当时北元王庭尚在,太尉纳哈出又盘踞辽东,元军对大明政权的威胁度还很高。徐达之所以每年辛苦地往返于南京和北平之间,也是为了辅佐燕王,震慑元廷。在这种形势下,朱元璋有什么理由和动机要去逼死徐达?

洪武十七年年底徐达返回南京之际便已染病,朱元璋不但派出四名御医为其医治,还亲自在山川城隍之神面前为其进行祈祷,祝文如下:

曩者天下有乱,朕命将偃兵息民,大将军徐达之功为多。今疾勿瘳,朕特告神。愿全生数载,固宁万姓。朕他日与达同往,惟神鉴之。—《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一》

为什么让徐达吃烧鹅(辟谣徐达之死和烧鹅无关)(5)

徐达与朱元璋剧照

作为一个皇帝,在祝文中老朱请求神灵再多给大将军几年时间,并且表示愿意与徐达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说明当时徐达的病情确实已经非常严重了,但朱元璋认为天下还不太平,还需要魏国公帮他镇守江山,所以宁愿自己折寿,也要再让徐达多活几年。话说到这个份上,还要污蔑朱元璋害死徐达,是不是有些过于无耻了?

徐达死后,朱元璋的反应是“上为震悼,罢朝”。甚至当天晚上这位以铁石心肠著称的皇帝,竟然夜不能寐,“欷歔流涕”。最终徐达被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明朝武臣最高谥号),追封其三代祖先皆为中山王。

那么这一切是不是朱元璋惺惺作态,借以掩饰其杀害徐达的真相呢?笔者以为绝无可能,因为老朱诛杀功臣的时候一向简单粗暴、单刀直入,从来不留任何余地。这点我们从胡惟庸案、李善长案和蓝玉案中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老朱既不会遮遮掩掩,更不会养虎为患。如果徐达真的是被其逼死,则其子徐辉祖万无可能再袭封魏国公。

为什么让徐达吃烧鹅(辟谣徐达之死和烧鹅无关)(6)

徐达墓

结语:无论是从朱元璋处理功臣的惯常手法分析,还是从洪武十八年国内外形势着手,徐达只可能是病故。既不是朱元璋所杀,也不是被逼自杀。徐达死后,徐家恩宠不减。

长子徐辉祖守孝期满,即于洪武二十一年袭封魏国公。此后多次奉旨率军备边,显然从未受到任何猜疑。第三子徐增寿一路从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最终官至正一品的左军都督府左都督。

徐达次女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嫁给了老朱第十三子代王朱桂,次子徐膺绪出任大同护卫世袭指挥佥事,跟着妹妹和妹夫一起之国代王封国大同。而第三女则嫁给了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一门三王妃,荣宠之盛,勋贵之中无人可比。徐达吃了御赐烧鹅而死的谣言,可以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