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是一种充满神秘、诗意的精神家园。
畹町系傣语,意为太阳当顶,所以人们喜欢把畹町叫做太阳当顶的地方。
畹町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部,与缅甸领邦九古镇一河相隔,面积1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8.65公里。人口不足两万人,是一座典型的民族聚居镇,居住着傣族、德昂族、阿昌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族风情和边境风情构成了畹町特色鲜明的本土文化。
畹町大概位置
畹町国界位置
莫里瀑布又称扎朵瀑布,位于芒市、陇川、瑞丽三县市结合部的莫里峡谷,藏于山峦叠翠、万木峥嵘、双峰对峙的广弄山和广马山之间的热带雨林深处。清澈的泉水从60米高的悬崖陡壁倾泻而下,形成了"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的景象,瀑布下又有温泉涌出,景观十分奇特。莫里瀑布为德宏乃至滇西南落差最大瀑布,隐藏在世人目光之外依然温暖的雨林、水流湍急的飞瀑在世间的一角肆意美丽着。
这里全年绿意盎然,野生植物达1500多种,各类花卉及香料近500种,被誉为人间仙境,是我国负氧离子很高的天然氧吧,也是少有的天然的自然博物馆。
莫里瀑布
动物繁多
莫里瀑布
莫里瀑布周边森林
"一寨两国"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地理奇观。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边民们每月数十次地穿越国境线而浑然不觉。寨子里的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具体介绍其中的花样国界线。
一国两寨 大门
石碑界限
石碑界限
铁丝国界线在瑞丽市姐告口岸,瑞丽口岸的旁边,这根高高的铁丝网便是国界线。不过这样高的国界线并不能抵挡两国人民的贸易往来,一些小商品比如香烟,还是可以通过比较大的孔洞来进行交易的。
铁丝国界线
小溪/河流国界线以山川河流作为分界,这样的国界线是非常普遍的,但你真正近距离接触的国界线又有多少?我们在中缅公路畹町口岸看到,整个国界就是以一条不起眼的小溪为界。
河流国界线
中缅国界畹町桥该桥于1938年抢修滇缅公路时初建,成为当时我国对外联系的唯一国际交通口岸,几百万吨军援物资从桥上通过运往内地,因而名震一时。
中缅国界畹町桥
玉石国界线黄色代表中国境内,白色代表缅甸境内。在这样一条小路上行走,身处两国,感觉尤为不同。
玉石国界线
地围栏国界线这个围栏貌似普普通通,但对面就是缅甸。这样的国境线同样位于银井"一寨两国"内,对面缅甸居民的建筑和音容笑貌都清晰可辨。
地围栏国界线
地面划线国界线在银井边界检查站,我们看到这样的国界线,以地面画线为界。这样的界线通常出现在口岸和检查站,以表示黄线两端道路的地段归属。
地面划线国界线
滇缅公路,从中国云南直通缅甸,与缅甸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它是一条血泪路、英雄路。
1938年,滇缅公路全线贯通,滇西20万各族人民仅用八个月的时间便在云贵高原横断山系的崇山峻岭和急湍河流中,用双手抠出来这一条近一千公里的抗战血线,打破了日军的封锁。
在修建过程中,有三千余人死于爆破、坠岩、坠江、塌方、疾病等;因公伤残1200余人,惨不忍睹;每一公里公路底下,就有超过三个民工的白骨。
滇缅公路大概位置(白色)
畹町当地老板姓人家门口,有一个凉水亭,当地的人会在凉水壶里灌上清水,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不知名的路人。如果你口渴了,可以喝上这一口清凉微甜的畹町水。
傣族风俗凉水亭
这似乎小朋友的胞波,这里有很多各种语言的书籍,中国、缅甸的小朋友混合在这里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在这里相识相遇,相互组成了一个美好可爱的团体。
国门书社 阅读者们
1939年,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得知祖国需要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人员之后,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与国家一同战斗。众多爱国华侨踊跃报名,有的甚至放弃了当时的优越条件,当时志愿回国援助抗战的华侨前后共有3192人。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先后9批回国。
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时间,滇缅公路一共抢运了50多万吨军需物资和1万5千多量汽车还有那些无法统计的其他物资及用品,根据统计,抗战中中国军队的物资和装备几乎有一半是通过滇缅公路运进来的,而运输着这些物资的汽车,正是由南侨机工们和其他司机一起驾驶的。他们为抗战做出的贡献,正如"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底座上书写的四个大字"赤子功勋"。
俯瞰图
内部陈设
是的,当你细检历史末屑,你会发现,所有抗战时史记中,"南桥机工"这个四个字,就如同他们曾经倾洒的殷殷鲜血渗透于大山的肌理中,你难以辨别哪一线岩层叠压着那牺牲;如同他们辄下的道路,你难以分抉哪一粒尘沙曾飞扬着他们的精神。那么,剩下我辈可做的事,唯有"祭"了。
彩云之南既是我们中国的大后方,也是我们中国的最前沿,相信这里将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边境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