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干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涉及的人群非常广泛,上到王公贵族、文臣武将,下到普通百姓、芥末草民。

认干亲分为两类:一类是平辈的干亲关系,即“结金兰”,俗称拜把子。

第二种则是长辈和幼辈之间的干亲关系,即认干爹干娘,北方叫做“认干爸、干妈”,“打契家”,南方叫做“认寄父寄母”。如果把它的称谓变得更古雅一点,你也可以管“干爹”叫“义父”,那你就成为“义父”的“义子”。

看看,所以谓的干亲,就是没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关系而人为结合成的亲属,这在我们老家叫“打老契”。

认干娘民俗(跑偏了的民俗越来越变味的)(1)

干亲本来也可以是很纯洁的一种人际关系,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明星与干爹的绯闻不断,还有诸如郭美美之类靠干爹“上位”的丑闻的发醇与传播,干爹”一词又变得暧昧与不堪起来了。

虽然如此,中国人认干亲之风仍未消减多少,这是为什么呢?

这点还得从人们认干亲的本质愿望来说。“结金兰”与拜把子一事好理解,就是为达成某种目的,有着相同利益诉求的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比如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就是最著名我实例。

而认干爹的风俗之所以能盛行千年而不衰,根本是因为从前婴幼儿死亡率高,认干亲是为给孩子的健康成长上一道保险。

比如在我们老家,为了保佑孩子能长命百岁,孩子一出生,做家长的往往会找算命先生去合下孩子的生辰八字,看命里缺啥,就会在周围的乡亲中去找位命中带啥的人,认做孩子的干爹。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认到别人家里,是为“巫术”性质的干亲,这是农村认干亲的最原始动机;为了克服婴幼儿夭折的恐慌,很多时候“认干爹”带有巫术的性质。比如担心孩子早夭,命不够“硬”,中原一些地区还曾流行认石头或柏树为干亲的习俗。

石头是生育神高禖的标志物,立石为祠是祭祀高禖的手段。据《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前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还有一种“认干爹”的做法,是让孩子认铁匠或石匠做干爹,因为这种“接触巫术”的思维认为,石匠或铁匠命硬,可以防孩子早夭。

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家庭如果父辈关系要好,往往会通过认干亲来加深彼此的感情,联络友谊。尚会鹏教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仅仅作为一种媒介作用……带有某种‘公关’性质”,所以称为“公关”性质的干亲。

认干娘民俗(跑偏了的民俗越来越变味的)(2)

无论是那种情况,其目的都是为了缓解广泛弥漫的生育焦虑,换句话说,是为了在幼儿死亡率奇高的时代,让父母获得一些心理安慰。

据金陵大学1929-1931年的调查资料,当时部分农村人口死亡率为28‰,婴儿死亡率为156‰,平均寿命为34-35岁;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回顾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44-1949年,中国婴儿死亡率为201‰,平均寿命为39岁左右。汇总数据后一般认为,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约为20-25‰,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左右,平均寿命不到40岁,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

近现代尚且如此,古代情形如何可想而知。通过认干爹的方式,为孩子指定一个父母之外的监护人,以免意外发生时无人照看,就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

认干娘民俗(跑偏了的民俗越来越变味的)(3)

本来,“认干亲”这件事是未成年人的事儿,但是,现在却走进了成人世界,其中的奥妙,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认干爹”更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契约,非常少儿不宜。重要的是,认干爹可以,但是不要到处炫耀,尤其不要认了很多干爹还到处炫耀,否则,轻则丢人,重则丧命。

这里就给你普及个认亲干亲成瘾而丢掉大好人头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张亮,隋末唐初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说他著名,是因为他是上了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在程知节(咬金)、秦叔宝之前。

张亮(?-646年)是郑州荥阳人(今河南郑州),张亮早年以务农为业,后投靠瓦岗,隶属于徐世绩部下,随徐世绩降唐。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在洛阳招募私党时,被告发下狱,拒不招供,因而有功,后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

贞观年间,张亮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长史、工部尚书、洛州都督,封郧国公,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后揭发侯君集谋反,改任刑部尚书;曾担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随军远征高句丽。

认干娘民俗(跑偏了的民俗越来越变味的)(4)

就是这样一个为唐初的巩固与发展建军功的人物,最后,却因养了一帮干儿子而丢了性命。

农民出身的张亮一旦官袍加身,和大数人一样,抛弃结发妻子,别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美人。可是,这美人却是生性淫荡、骄横,张亮对她既宠爱又惧怕。由于张将军上了些年纪,满足不了小老婆的欲望,那小娘子竟然与人私通,张亮捡了顶绿帽子后,也拿那对狗男女没啥办法,后来,竟认了那奸夫为干儿子,亲自赐名张慎几。也许老张是这样想的,你搞我老婆,我就收你为义子,间接意淫一下你老妈。

结果,他老婆发现了一条性福之路,不时地给他弄回许多干儿子,最后竟达五百人之多。

此外,他那小老婆还喜好巫蛊左道,交结巫师,又干预政事,逐渐将张亮的名声败坏掉。

直到646年(贞观二十年),张亮一家人的好日子才算过到头了,因为有人告发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蓄意谋反。唐太宗命人调查此事,老张的身边人禁受不了刑责,都证实张亮谋反。张亮辩解道:"他们是怕死,所以诬陷我。"随即自述是佐命旧臣。唐太宗道:"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是想干什么,就是要造反。"百官也都认为张亮应判死罪。唐太宗便派长孙无忌、房玄龄到狱中与张亮诀别,然后将他押到长安西市斩首,并没收其家中全部财产。

几百个儿子坑一个爹,他不死才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