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年高适用这14个字,写出了属于唐诗的豪情。与其它送别诗哀哀怨怨不同,高适的这首《别董大》用最直接的语言来鼓舞友人,千年后仍被不少人挂在嘴边。

高适送别朋友的诗句(高适送友写首诗)(1)

事实上不只是今人,古代的文坛巨匠们也对这首诗赞不绝口。清代文人称此诗:“就董君身上想出赠别至情。妙,妙。” 《葵青居七绝诗三百纂释》更是表示:“早有文章惊海内,何妨车马走天涯?” 在这些评价中,大家都为高适在诗中体现的乐观和豁达叫绝。

但其实这首诗还有画风完全不同的第二首。这组诗全称为《别董大二首》,“莫愁前路无知己”是第一首,也是高适在春天时送别琴诗董庭兰时所作。这一年冬天高适落魄时又见到对方,于是又写了第二首。两首诗被高适放在了一组诗内,都成为了千古名作,但放在一起读却令人捧腹。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高适送别朋友的诗句(高适送友写首诗)(2)

《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为什么高适能写出第一首诗如此雄浑的送别诗,这要从他的性格说起。高适年少有才,他之所以能写得一手好的边塞诗,正是因为他本身就有征战沙场的经历。757年安史之乱中,别的文人都四处避逃,53岁的他却再次踏马入营,可以说他的狂狷和豪情,并不亚于诗仙李白。这一点也在这组诗的第一首首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高适送别朋友的诗句(高适送友写首诗)(3)

而写第二首诗时,他与董庭兰相见于睢阳,此时两人的状况都不好,而高适更是落魄不已。这首诗的首句“六翮飘飖私自怜”是在感叹自己如鸟儿一样飘摇,“六翮”指的是鸟的两翼中最硬的一缕羽毛,暗示着自己之所以会落魄至此,正是因为太过刚正直率。

高适送别朋友的诗句(高适送友写首诗)(4)

而第二句“一离京洛十余年”也并非是夸张,这一年已是43岁的高适一直被罢官,闲游于楚地、东平,直到几年后才被举荐为丘尉。此时再见到好友,落魄的高适没有了豪情万丈,索性自嘲起来,于是便有了后两句的诙谐之语。

“丈夫贫贱应未足”诗人先说自己落魄至此,心中很是不甘心,这本是人之常情的牢骚之语。但豁达如高适自然不能让自己陷于消沉,所以抱怨也就此打住,以“今日相逢无酒钱”的自嘲落笔。在这种诙谐中,我们能读到诗人的无奈,但也能感受到哪怕沦落至此,他也并不消沉,而这正是高适与众不同之处。

高适送别朋友的诗句(高适送友写首诗)(5)

这组诗,一首写于春天,一首写于冬天;一首豪情万丈,一首满满的自嘲。两首都是经典,放在一起读时,确实有些打脸,但这正是高适的率直之处。所谓嬉笑怒骂皆能成文,作为一个文人他能以“今日相逢无酒钱”入诗,本身就可见其豁达之处。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