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媒体的采访中,记者问了陶虹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你认为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是什么?”陶虹思考了一会儿,很认真的回答记者:“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允许他犯错。”

她还说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当孩子走路不小心,小脑袋快要磕到桌子角了,她也不会一把拉过孩子避开,而是在孩子快磕到,或者真的磕到了,哭着说妈妈痛时,她才会去跟孩子说:“没事儿,下次走路要注意,要避开桌子角。”这等于是让孩子长了一个记性,如果孩子下回再嗑到桌子角了,自己还没说话,孩子就摸着额头说:“妈妈,痛!又嗑了,要避开!”再后来,孩子就再也没有被桌子角嗑过。

当时看这一段采访,我对陶虹的这种教育方式印象很深刻,一边觉得作为妈妈,她心可真大啊。万一孩子真嗑傻了怎么办?另一方面又认为很有道理:人人都会犯错,如果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犯了错误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对待错误。尤其是小孩子,天性顽皮、好动,孩子几乎是在错误中长大的。这种让孩子“长个记性”的方法,虽然被网友善意地评为“坏妈妈代表”,但确实显得比生活中家长们采用的一顿痛骂,或循循善诱要好得多,也有效得多。


小陶虹为什么聪明(坏妈妈代表小陶虹)(1)

父母不让孩子犯错的背后因素:


许多为人父母者,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喜欢划个安全圈,把孩子把控在“安全”范围之内,以外的地方都不让碰。一旦孩子走出自己划的那个安全“圈”,父母就厉声责骂和粗暴拉扯、吓唬孩子,让孩子避开危险源。于是这也不让孩子碰,那也不让孩子摸,也不允许孩子到处跑,还不让孩子跳,孩子又不是木头做的,或者是稻草人,父母的初心是为了安全,为了让孩子不受伤、或者是犯错,可孩子毕竟天性好奇,活泼好动,在父母的各种禁制之下,孩子反而会越来越好奇,会趁大人不在的时候,一定要去探个究竟。比如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如果对热水瓶非常感兴趣,但是孩子每次走到热水瓶跟前,就会被大人一把拉开,说不要碰!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家庭里上演,说明这种阻止和告诫的方法,对孩子根本就没有用。


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误的例子,比如奶奶不让碰孙女去碰家里的饮水机,说:“危险!烫宝宝手指。”孙女偏偏在奶奶看不到的时候,去按一下那个红色的开水按钮,就会被烫到手指,可能不会太严重,但肯定很痛啊,孙女就会哭,奶奶这时就可以告诉她,烫,就是这个滋味。


值得提醒的是,这里指的孩子犯错,一定是小错,是在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之下,犯的小小错误。毕竟不能为了孩子让“长记性”,就不顾及孩子的性命安全。


所以,陶虹后面又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在大人的管辖和监控范围,其实孩子犯不了什么大错。


小陶虹为什么聪明(坏妈妈代表小陶虹)(2)


允许孩子犯错的三个原因:


1.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父母不让孩子知道犯错是什么样的滋味,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孩子长大了以后,也许他就会犯大错。比如李双江之子李天一,不仅与人斗殴被拘留,还因涉嫌强奸进了监狱,而作为父母,这个时候根本机会再帮孩子改正错误了。


2.让孩子先犯了错,父母才有能够帮助孩子认识事物和好坏的机会。否则孩子永远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事情,父母都不允许他做,为什么有那么多东西,父母都不允许他碰。


3.根据墨菲定律:

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错了房间钥匙。

这就是墨菲定律的一种心理学效应: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极有可能发生。同理,在教育孩子方面,你越担心孩子犯错,越怕孩子犯错,孩子反而就越会犯错。


小陶虹为什么聪明(坏妈妈代表小陶虹)(3)


那么,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很重要,过度的自责和埋怨都没有什么用,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处理,才是正道。以下五种方法供父母参考。


1.孩子无理取闹时,冷处理。

如果孩子表现出任性、无理取闹的行为,父母可以假装没看到,也没听到,暂时不予理睬。否则容易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如果大人不理,孩子反而不闹了,自己就好了。比如在综艺节目《我们长大了》中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大毛二毛,大毛不想吃饭,一边哭一边跑,大家都不理她,过一会,她自己就乖乖回来了。

2.孩子是明知故犯时,先清楚道理,再暂离。

如果孩子是故意为之,虽然父母不断制止,但孩子依然故我。此时,父母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给孩子讲清楚道理。比如孩子不愿意好好吃饭,还把饭菜撒到桌子上,这个时候父母就要讲爱惜粮食的道理,如果孩子继续发脾气不吃饭,不管吃没吃饭,暂时将孩子带离餐桌。

小陶虹为什么聪明(坏妈妈代表小陶虹)(4)

3.孩子屡教不改,适当惩罚。

如果冷处理不管用,讲道理也没效,此时就需要考虑给孩子适当的惩罚了。比如不允许孩子看他喜欢动画片,或者让孩子在冷静区思考、反思,想清楚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以后要怎么改?

4.孩子进行危险动作,立刻阻止。

比如说开煤气、井盖内扔鞭炮等等,务必立刻阻止,父母还要用严肃的表情和语言告诉孩子,这是相当危险的,以后禁止再做,之后转移孩子注意力,让孩子离开。

5.“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采用幽默的方式。

父母偶尔可以用幽默的手段,比如前不久,对付要购买玩具这件事,有一位父亲就故意学孩子的样子,赖在地上不走,孩子看父亲这样,只好答应拉着他离开。


小陶虹为什么聪明(坏妈妈代表小陶虹)(5)


父母纠正孩子错误时,两点注意事项:


1.不讽刺不挖苦。

父母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禁止用讽刺挖苦的语气,更不能随意指责谩骂。这种纠错方式超越了孩子理智接受的范围,会严重伤害孩子自尊心。父母只要牢记惩罚孩子目的,只是帮孩子纠正错误,绝不是为了自己图一时之快,而伤了孩子自尊心。

2.不啰嗦不唠叨。

生活中,部分父母给孩子纠错,喜欢痛说家史,没完没了。有时候还吼孩子:“我的话你到底听清楚了没有?”孩子被威吓,只好回答:“听到了”。事实上,孩子可能一句话都没听进去,或者根本就没在听。孩子顺着父母当时的意思说听到了,只是为早点解脱家长的训斥和唠叨,下次还是会在那个错误的地方,继续犯错。

父母就会认为孩子屡教不改,认为孩子不听话,其实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父母太唠叨,让孩子“蒙圈”了,不知道听哪一句好,加上这么多话,也会让孩子的耳朵“麻木”,久而久之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务必点到为止。

小陶虹为什么聪明(坏妈妈代表小陶虹)(6)

结语:

总之,作为父母,不要为了养出一个乖孩子,就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掐灭孩子的好奇心,而要引导孩子更好的去探索这个世界,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但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要让TA明白三件事:

第一,这件事做的不对,但我理解你,也允许你犯错,但要处理好犯错后产生的后果,比如说如果打了小朋友,就要道歉,恳请对方谅解。

第二,为避免今后再犯错,必须要接受点小惩罚。比如去冷静区,不让看喜欢看的动画片。

第三,要懂得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比如远离危险区。




今日话题:各位老师家长,对孩子犯错,你是怎么看的?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今日一语:一个人行走不要害怕,掌一盏灯,惊艳世间。

我是@小晓样儿,育儿问题达人,健康领域创作者,多平台育儿领域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欢迎订阅我的情感育儿专栏《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