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田有钱翡翠谷

“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指一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其内涵较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石)和艺术(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不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使“玉”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字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璧》《弄玉吹箫》《女娲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

宝玉的情话(让我们来初识宝玉)(1)

玉石之美与钻石和彩色宝石有明显的差异,钻石之美在于它的坚硬、清澈、明亮,彩色宝石之美在于它的艳丽多姿,而玉石之美在于它的细腻、温润、含蓄、幽雅。

玉,自古便是高贵和纯洁的象征,有幸觅得一方久已心仪的美玉,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福分。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千百年来人们身上佩戴玉,室中陈设玉,相互交往中赠送玉,礼仪活动中使用玉,玉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充溢了中国整个历史时期,因此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

宝玉的情话(让我们来初识宝玉)(2)

中国是生产玉器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据考古发掘的材料表明,中国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利用天然玉料制作精细的工具和装饰品。后来,采用的玉料逐渐精选,雕琢的技术不断提高,制作的工艺日趋完美,其传统绵延不绝,一脉相传直至今日。在世界各国人的心目中,玉器和中国的关系就像瓷器、茶叶与中国的关系一样密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深得统治阶级的推崇,他们把玉本身的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延伸,使得玉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宗教各个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如皇帝的“皇”——白色的玉;皇帝的信物——玉玺。

古人用各种玉石制作了大量的功能性和装饰性玉器,对各类玉石的认识也逐渐丰富了起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现代人对玉石的认识更加全面。什么是玉石?

宝玉的情话(让我们来初识宝玉)(3)

从我国用玉的历史来看,只是在商代以后才大规模使用新疆和田玉,而在此之前各地使用的玉材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的各种美石。因此,中国玉的定义,不能单纯地依赖现代矿物学的标准,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尊重传统的习惯,把广义的玉作为研究玉器、玉文化的对象。

狭义的玉,是专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其余另将有工艺美术用途的岩石,称为彩石类,而有工艺要求的矿物晶体则称为宝石类。依据亚洲宝石协会(GIG)的研究,软玉狭义上是指和田玉,广义上包括岫岩玉、南阳玉、酒泉玉等十多种软玉。很多软玉历史同样悠久,如岫岩玉。而硬玉只指翡翠。

广义的玉是指由自然界产出的、颜色艳丽、光泽滋润、质地细腻、坚韧且琢磨、雕刻成首饰或工艺品的多晶质或非晶质的天然矿物集合体或岩石。如翡翠、软玉、玛瑙、独山玉、绿松石、岫玉以及寿山石、青田石、鸡血石等。

宝玉的情话(让我们来初识宝玉)(4)

关于玉器的概念,广义的玉器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二是在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三是制成的玉器必须是由制玉的特殊制作方法如碾磨、钻孔等技术完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制石工艺所能完成的。再者,研究的玉器,应是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必须强调它的历史文物价值。

总之,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经历数千年的继承发展,从史前的古朴稚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共同构成了五千年璀璨夺目的中华玉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宝玉的介绍,如果你还有其他想了解的,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关注 田有钱翡翠谷 (本文配图右下角),与我们直接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