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马旦名角 51岁刀马旦演员转战直播间(1)

甄淑梭在表演绝活

因为一手“靠旗转刀”的绝活儿,河北保定曲阳县51岁的甄淑梭在网上一炮而红,吸粉120万,获赞千万。她原是一名京剧刀马旦演员,二十多年前去温州打拼,成为剧团顶梁柱,被戏迷称为“温州第一刀马旦”,最红时一个月演了60场。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响,演出减少,不想改行的她开始在网上表演起了京剧功夫。近日,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甄淑梭表示,换个平台表演,依然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特别是收获了很多年轻的90后、00后粉丝,这种感觉很亲切。

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A

11岁拜师学艺

痴迷武旦,脚冻烂了还是日日练功

11岁那年,甄淑梭看了河北保定曲阳县当地县剧团的一场演出——京剧《呼延庆打擂》,被台上英姿飒爽的女将卢凤英吸引,一心想当“女侠”。她时不时就会“咿咿呀呀”地唱上一两句,拿着木棍耍几招。看了京剧电影《白蛇传》后,她彻底迷上了戏曲,就缠着妈妈说想学戏。“刚开始我妈不同意,觉得学戏太苦了,但我铁了心一定要学。”拗不过女儿,妈妈把她送到地方戏团,拜了一位师傅。

“刚开始学基本功,压腿、开胯、下腰这些,都是跟我一般大的孩子,每个人都疼得哇哇大叫。”甄淑梭说,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要起床练功,北方冬天的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那时候家里穷,只有一双鞋,练功出了很多脚汗。第二天早上,鞋里都冻出了冰渣,还得硬着头皮穿,再练出汗,反反复复,我的脚都冻烂了。”师傅发现后把她送去医院,伤口清理后几乎可以看见骨头。“医生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能忍。”甄淑梭说,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难受,当时真觉得没什么,一心只想把每个动作练好。

凭着这股狠劲儿,甄淑梭学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两年后,她考入唐县剧团,开始给专业戏曲演员跑龙套。“当时团里只有一个刀马旦演员,我就跟着她练,一段时间后,心里有底了,就跟团里申请试演一次。”那是一个折子戏,只有半小时,15岁的甄淑梭第一次登台,毫不怯场,挥舞刀枪,卖力表演。那个年代,看戏的人很多,频频听到叫好声,让她信心大增。从那以后,甄淑梭才真正走上了刀马旦的道路。

刀马旦是武旦的一种,专演巾帼英雄,提刀骑马、武艺高强的女性,身份大多是女将军。甄淑梭除了要掌握戏曲演员的基本功,还要学习如何耍鞭、使剑和舞刀枪,所以她日日练功,从不懈怠。

后来,甄淑梭离开唐县剧团,回到老家曲阳县,加入当地评剧团,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并结婚生子。

B

成为剧团顶梁柱

戏迷称她“温州第一刀马旦”

上个世纪90年代,大部分家庭都有了电视机,出来看戏的人越来越少。甄淑梭所在的剧团是民营的,自负盈亏,每个月工资只有99元,“后期剧团很困难”,于是她和丈夫把只有四个月大的儿子托付给老人照顾,外出谋求出路。

甄淑梭告诉记者,当时在全国很多地区普遍面临“戏曲危机”的情况下,温州传统戏剧的演出市场却很繁荣,国有剧团剧目创作应接不暇,民营剧团的演出更是接连不断。“温州人很爱看戏,逢年过节,他们总要请一个剧团来唱上几天的大戏。”

刚到温州,她发现团里有些同事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名角,心里有些忐忑,不太敢上台。

“我一个小地方来的,之前没怎么演过完整剧目,当时跟着团里老师练了七天,大年三十晚上就上台表演了。”甄淑梭说,那会儿太紧张了,一上台,刀掉了,枪也掉了,她是哭着下台的。当时有个唱花脸的老先生安慰她,“他说我一上台就有范,有观众缘,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二天开始,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她都在练功。半个月后,再次登台时,她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出色的表演赢得台下观众热烈欢呼。甄淑梭在温州一炮而红,在那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名气。她很快成为剧团的顶梁柱,被戏迷称为“温州第一刀马旦”。

甄淑梭经常表演的都是经典武旦剧目,“我最喜欢穆桂英,帅气、本事大,一上台,观众都欢呼叫好。”

甄淑梭告诉记者,当时剧团演出特别多,戏迷成群结队地来捧她的场,最红时一个月演了60场,“在温州演戏,我们两口子一天能赚80元,以前在老家一个月才挣99元。”

C

在直播间展示绝活

想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国戏曲

在温州打拼二十多年,日子越过越红火。但2018年前后,甄淑梭明显感觉到剧团演出变少,“现在大家的娱乐项目变多了,去KTV唱歌、泡温泉、看电影,都挺有意思的。”2019年,儿子无意间跟甄淑梭提起短视频平台,“他说,妈妈,你每天都要练功,你这样的本事应该让更多人看到,你拍视频发抖音吧。”她采纳了儿子的建议,注册了个抖音账号,偶尔发一下自己的练功视频,但每条播放量都不高。

2020年初,甄淑梭跟着剧团去温州一个小山村唱新年大戏,刚演三天就遇上疫情,“儿子给我打电话,知道我短时间没法演出,就建议我打开抖音,一边练功一边直播。”甄淑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第一次直播。一开始,直播间只有四五个人,第三天,有了几百人,一个星期后,居然有了一万多人。“简直不敢相信,好激动,那天我直播了八小时,第一次有这么多人看我表演,实在舍不得下播。”有人跟她聊天,也有人给她加油鼓劲,这让甄淑梭更有干劲儿。

她回到老家后,继续拍摄自己练功的视频和一些绝活儿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一则展示“靠旗转刀”绝活的视频播放量达5000多万,让甄淑梭收获了第一批粉丝。有网友感叹:“大姨不愧是大姨,这绝对是真功夫!”还有的网友表示:“以前不理解爷爷为啥爱看戏,长大了懂了:这是真国粹。”

无论是穿着戏曲服装还是做饭的围裙,她都能将棍棒刀枪耍得威风十足,吸引了大量粉丝,不少视频点赞均达数十万。

甄淑梭偶尔会穿上京剧的行头,在直播间给大家表演一段,网友会点播自己喜欢的京剧选段,她基本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甄淑梭说,最让她开心的是,很多温州以前的老戏迷认出了她,在直播间说,“还能看见你演出,真好!”这让她仿佛又回到了昔日舞台。

甄淑梭告诉记者,以前她的粉丝大多是70后,前段时间发了一个扮演“穆桂英”的视频,突然多了很多90后、00后的粉丝。“他们说,阿姨,你太棒了!”甄淑梭说,之前在台上表演,只能通过掌声和叫好声来判断自己演得好不好,跟观众是没有交流的。如今,在直播间表演,她可以跟粉丝交流,能及时得到他们的反馈,“现在,我的观众比线下演出时多得多,但不管在哪表演,我都是很认真的。”

如今,拍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我在温州打拼二十多年,其实生活条件还可以,我之所以直播,是因为我喜欢唱戏、喜欢表演。”她说,想展示毕生所学给大家看,也想传播中国戏曲文化,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国戏曲。

来源: 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