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全民健身日释放满满运动热情(全民健身日12年体育从一句口号)(1)

上海市民对运动的热爱已经成为生活方式。

2020年8月8日,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每年的这一天,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以各种形式开展着体育健身活动。

而在特殊的2020,从CBA到中超,竞技体育正回归正轨,更重要的是,即便在特殊时期,全民健身也没有停下脚步。

上海,一直致力于打造体育城市,自然在全民健身中勇立潮头。在“全民健身日”这天,上海市各区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前提下,组织安排了近400场“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运动收获更强免疫力。

从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上海的群众体育事业在20年间不断发展。特别是从2008年至今的十二年时间,“全民健身”已经从一句口号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全民健身日释放满满运动热情(全民健身日12年体育从一句口号)(2)

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施劲东。

疫情之下,全民健身没有停

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的影响已经不需要多做赘述。但“全民健身”的热情,在上海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消退太多。

早在CBA和中超这样的全国性大型赛事正式复赛之前,上海就结合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将运动的赛场转移到了线上,借助家庭客厅、楼道或者社区花园这样相对独立的运动场景,延续着人们对于运动的热情。

疫情期间,“冠军Jiao你做运动”“民星Jiao你做运动”、“爱申活暖心春”等居家健身指导系列视频陆续上线;#健康上海人人来赛,7天打卡抖音挑战赛#,更是吸引了广大市民热情参与,目前播放量已经达到四千余万次。

据上海体育局官方数据显示,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线上赛事活动从6月15日开赛到8月3日,已经举办140多场体育活动和比赛,参与人次达125万。

更重要的是,这些线上体育活动在8月还在延续——据统计,未来的90场线上赛事预计吸引37万人次参赛。

“运动对于身体的好处不仅仅是健康,也是一种减压,并且在球场上收获友谊。”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施劲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的这份“全民健身”热情在疫情期间也被他带到了武汉的抗疫第一线。

“在武汉抗疫的时候,没有办法跑步和踢球,但我还是鼓励医生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做一些运动。”

就如施劲东所说的,当疫情防控趋于稳定,越来越多人愿意走出家门。

全民健身日释放满满运动热情(全民健身日12年体育从一句口号)(3)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游泳馆。

12年,改变的不只是数字

体育,已经是上海这座海派城市的文化底蕴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从线上回归线下的第三届市民运动会,更是满足了人们对竞技体育的需求。

在“全民健身日”这个特殊的节点,一组数据或许要比任何赞美的言辞更有说服力。

根据上海市体育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2.37平方米,42.8%的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公共体育设施市民满意度位居市政府实事工程前列,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约21.6个,上海市民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次蝉联全国第一,体育公共服务更智慧、更亲民、更便利。

运动上海、健康上海的形成与这座城市在12年里的投入和完善是紧密相连的。

在2019年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全民健身发展报告》中显示,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在全民健身事业上总投入财政经费达28.6亿元,较上年增长136.4%。其中,总投入的83.6%作为全民健身专项工作经费;其余16.4%的投入作为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上海的健身步道如今已达到了1326条,其中新建成的市民健身步道89条,集运动与休闲于一体的健身步道、骑行道和绿道相得益彰,健身选择更加多样化。

“全民健身计划在这12年里给上海带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参与的广泛性越来越高,时空的广阔性越来越强,还体现在体育健身活动的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上海市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会长史济星亲历了“全民健身计划”这么多年的改变,在他看来,全民健身计划给一座城市带来的改变是很多数字体现不出来的。

“如今,全民健身的灵活性越来越高,每个健身项目不局限于参与的形式和参与的人数,重点是每个参与者都能有获得感,因此老百姓的参与自愿性也大大增强。”

全民健身日释放满满运动热情(全民健身日12年体育从一句口号)(4)

钢琴艺术家孔祥东。

从校园到社区,从少年到老人

能够在疫情的冲击下,依旧维持着对于运动的热情,上海之所以能够培育出这样高涨的全民健身热情,多少也得益于越来越丰富的健身和运动场景,以及一步步走入校园、企业和社区的健身运动概念。

今年8月8日,根据上海市体育局的统计,全市共有近千处公共体育场馆、市民球场、市民健身房、市民游泳池等公共体育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不仅如此,部分经营性体育设施也积极参与,为市民提供免费开放时段。

“运动的场馆更多了,出门运动也就更方便了,那么我们自然愿意走出去。”年过六旬的张建国老人,在8月8日这天陪着自己的小孙子一起参加了虹口区的“全民健身日”活动。其实,他们一家人此前还参加了线上的抖音挑战赛。

“刚开始他们硬是逼着我一起拍运动视频,当时我还不习惯,但是后来也稍微懂了一点,挺有意思的。”

从对于科技产品的陌生到熟悉,张建国老人承认这是“年轻人的时代”,但科技同样对年长的中老年运动爱好者非常友好,“小孙子在学校里学到的运动知识都会拿回来分享,现在偶尔跟着小孙子看看网上的健身视频,自己也会跟着动一动,不过还是出门运动更舒服。”

借助第三届市民运动会,让健身运动甚至是竞技体育从线上回归线下,是上海在全国做出的表率。当然,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健康和安全都是如今进行运动的首要目标。

上海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按照国家和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管是线上的运动,还是回归线下的市民运动会,所有赛事活动严格落实“一赛事一方案”、“一赛事一报备”的要求,制定防疫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而且引导参与者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过得很压抑,但是疫情期间,我开始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做运动,然后现在从最胖的时候228斤减到了148斤。”钢琴艺术家孔祥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坚持运动让他感受到了“全民健身”的魅力。

“现在出门运动的人越来越多,社区里经常遇见的运动爱好者,现在都会打个招呼,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积极的一面。”

正如孔祥东所说,“如果说用手弹钢琴让我认识了世界,那么运动让我爱上了自己。”

当然, 全民健身在中国的普及之路还很长,但这十二年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全民健身”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它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善了老百姓的身体素质,改变着整个社会。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