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曾识零陵郡 今日方知画不如

城郭恰临潇水上 山川犹是柳侯余

驿亭幽绝堪垂钓 岩石虚明可读书

欲买愚溪三亩地 手拈茅栋竟移居

欧阳修 《咏零陵》

湖南三绝碑 柳子庙潇湘水三绝碑(1)

柳宗元贬谪永州司马,他的《永州八记》使原本荒僻的潇湘山水闻名天下,从此以后,历代文人吟咏零陵、永州的诗文汗牛充栋,而流传最广、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欧阳修的《咏零陵》。

然而,欧阳修究竟是否亲自到过永州零陵,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欧阳修的叔叔曾经出任永州地方官,他为此还写过一首《奉送叔父都官知永州》。此外,在真宗年间,永州太守王羽曾经拜托欧阳修写过一篇《永州万石亭》的五言诗排律。如此看来,欧阳修与永州的渊源很深,因此,才能写出《咏零陵》这样的名篇佳作。

湖南三绝碑 柳子庙潇湘水三绝碑(2)

零陵源流

零陵原本是一座古城,作为地名可追溯到舜帝时代。《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帝陵至今都完好保存在九嶷山麓,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脉象征。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零陵为县。此后历朝历代,或单独为郡县,或与周边统合,一直到80年代并入永州县,90年代又成为新设永州市的一个城区。

如此算来,零陵地方虽小,至少有五千年的传承历史,这在泱泱中华也十分罕见。

零陵也是一座文化古城,最著名的当数两位唐人,出生于零陵的狂草和尚怀素,还有贬官至此的唐代文豪柳宗元,他们的作品和成就已经成为永州的文化基因,就像千古奔流的潇湘水一样滋养着这一方水土。

湖南三绝碑 柳子庙潇湘水三绝碑(3)

静谧清秀的潇水

潇水

说到永州的文化,不得不先说说潇水。

潇水是湘江的上游干流,古名深水,又名营水,东晋以后改名潇水。《水经注·湘水》云:潇者,水清深也。千百年来正是这一条千回百转、清幽碧透的潇水,给永州带来无限的诗情画意。

潇水发源于湖南蓝山县紫良瑶族乡,是个很诗意的地方,干流大约350多公里,都在零陵境内。在零陵以南有一段江湾,绕到城西,然后转向北,在萍岛注入湘江,形成潇湘合流。因此,真正的潇湘是指永州以上的干流,永州以下称为湘江。

潇湘合流之后,水势增大,江面开阔,水色也变得有些浑浊,因此,在永州的主城区,可以眺望雄阔的湘江,而在零陵则可以静观清婉的潇水。

同一水系,两种景观,两种性格,给人无穷回味。

湖南三绝碑 柳子庙潇湘水三绝碑(4)

愚溪

在零陵城西潇水左岸,有一条曲折的小溪汇入,这就是柳宗元笔下著名的愚溪。

愚溪两岸草木茂密,树冠在空中交汇,为小溪撑起穹庐,姿态万千。 愚溪之名出自柳宗元的名篇《愚溪诗序》,虽然是一个听上去很朴拙的名字,却赋予了这条本来无名的小溪千年不褪的文艺色彩。

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同属革新派的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半路上再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开始了他羁旅半生的永州生涯。

政治失意的挫折,从中央到地方的落差,从繁华的长安,到偏远的潇水之曲,柳宗元的心情只能用他自己的一句诗来概括 —— 独钓寒江雪。

来到柳州这个当时尚属荒蛮的地方,柳宗元无意间看到一条流经郊野的小溪,于是触景生情,给它取名为愚溪,还分别命名了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 愚岛,这就著名的永州八愚。柳宗元还写了一首《八愚诗》,可惜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那篇《愚溪诗序》则流传至今,成为千古名篇。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柳子以愚自嘲,虽然有去国怀乡、仕途失意的无奈,却也蕴含着随遇而安的超然。君子虽穷极困顿,仍然能在山水之间怡然自乐,不仅让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溪闻名于世,还留下了许多记述永州风物的华章。

若没有柳宗元,永州可能仅仅是一个地名,正是由于有了柳宗元,才开启了永州的文脉,使其成为一座文化名城。

一个人,一座城,交相辉映,密不可分,永州就是柳宗元永不磨灭的纪念碑。

柳子庙

湖南三绝碑 柳子庙潇湘水三绝碑(5)

柳子庙坐落于愚溪北岸,与潇水相邻,那里正是柳宗元笔下《柳州八记》所描绘的地方。

柳子庙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那是北宋政治清明、文坛鼎盛的年代,欧阳修为一代文坛盟主,苏家父子风华正茂,王安石还没有出来乱政,仁宗皇帝对读书人恩宠备至。

现在看到的柳子庙重修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基本保留着南方的古风,灰砖青瓦,高墙简朴,飞檐耸跷,装饰繁复。

柳子庙是三进的规模,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门很像一座高大的院墙,正中下方开一洞小门,大约仅能容三四人并排。门上一方竖写青石匾额,黑底白字,四周装饰着岭南风格的传统砖雕花纹。

正对大门有一座小桥,横跨愚溪,桥面用石板铺就,桥下流水潺潺,水声激越。

从正门进入,有一座双檐八柱戏台,顶部装饰着八仙人物造像,悬挂着行书匾额——山水绿,出自于柳宗元的那首著名《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中殿门上悬挂着“八愚千古”,殿中的匾额大书“都是文章”,两侧的楹联概括了他一生的行踪和事业:

政纪荔子碑 两地湖山留胜迹

文传柳州集 千秋风范壮愚溪

才与福难兼 贾傅以来文学潮儋同万里

地因人始重 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再往后殿,安放着今人创作的柳宗元雕像像。白色大理石细致地表现出一位清癯的古人,脸上表情凝重,充满孤独感。雕像两厢镌刻着著名的《永州八记》。

柳宗元在永州十年,深刻体察到边远地区百姓的疾苦,他在《捕蛇者说》中振聋发聩地感叹——苛政猛于虎。就是这一句感叹,把一个表面上光鲜的大唐王朝剥得干干净净,也让历代多了一面镜鉴。

湖南三绝碑 柳子庙潇湘水三绝碑(6)

荔子碑的由来

柳子庙内历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寻愚溪谒柳子庙》等堪称珍品,多为行草书,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镶嵌在正中的三绝碑——韩愈撰文,苏东坡行书,颂扬柳宗元的德政。

唐宋三位文坛宗师齐聚一方碑刻,天下无双,被后人称为“三绝碑”,同时,由于碑文首句是"荔子丹兮焦黄",故又名荔子碑或荔枝碑。

实际上,与柳宗元相关的三绝碑有两方,最早的一方是柳州柳子庙的三绝碑,而永州三绝碑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承袭了柳州的三绝碑。

韩愈与柳宗元相交深厚,柳宗元去世之后,韩愈为他写了三篇文章:《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墓志铭》,还有《柳州罗池庙碑》——荔枝碑的文字就出自其中。

柳宗元在永州做了十年司马,又被调任更偏远的柳州刺史,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病逝于柳州任上。

柳宗元在柳州实行宽仁之政,救赎了大量卖身为奴的百姓,深受人民拥戴。在他去世之后三年,柳州百姓为他建庙纪念,尊奉他为罗池神。

次年春,韩愈在京师听闻此事,就作了《柳州罗池庙碑》,颂扬柳宗元的事迹。时任中书舍人的沈传师是一位颇有名望的书家,他欣然命笔书写全文,在柳州柳子庙刻石立碑,因此,柳州罗池庙碑也是一件书法史上的杰作,因此,也被称为三绝碑。

沈传师是唐朝一位书法名家,吴县人,德宗贞元末年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后来一直做到吏部侍郎。朱长文《续书断》把他的作品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后世许多著名的书家,如宋代米芾,就十分推崇他的书法。欧阳修的《集古录》中也有关于罗池庙碑的记载,可惜原碑早已佚失,仅有清代何绍基所藏宋代拓本存世。

柳州罗池庙碑

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则我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闾,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或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

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尝与其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

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

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而有文章,尝位于朝,光显矣,已而摈不用。其辞曰: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猨吟兮秋鹤与飞。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乾秔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苏东坡书写的《荔子碑》节选了《罗池庙碑》最后一节的歌辞部分,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重修柳州柳子庙的时候才刻石立碑,因此,立于柳州柳子庙的三绝碑可以称为原版,而永州柳子庙的三绝碑是创新版。

由于历史的变迁,宋朝原刻三绝碑早已湮灭,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有人重新摹刻。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永州司理刘可勤出于对柳宗元的敬仰,又十分喜爱东坡的书法,就命人摹刻柳州的三绝碑,立于永州柳子祠中。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柳子庙经历兵火,变成一片废墟,三绝碑也荡然无存。时任湖南分守道黄中通、永州知府魏绍芳捐俸重修庙宇,并且按照原碑拓本重新刻石,使三绝碑重获新生。

光阴荏苒,到了清同治年间,经过两百年风雨溶蚀,三绝碑已经面目不清。

时任永州知府廷桂是一位文化人,号万石山人,他在任上寻访柳宗元后裔,刊印《柳文惠公全集》,并且让人重刻三绝碑。为避免新碑再受风雨剥蚀,廷桂创意将碑文分刻为四块,镶嵌柳子庙后院的西墙边。廷桂亲自作跋,刻于荔子碑正文之后,叙述三绝碑的源流,这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荔子碑。

湖南三绝碑 柳子庙潇湘水三绝碑(7)

柳州小石潭

一座将近四千年默默无闻的偏远小城,自从来了柳宗元,从此跃然兴起,,牵动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韩愈为之作文,东坡为之命笔,欧阳修为之吟诗,文风蔚然而盛,谱写了一篇千古流传的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