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节选自美国《大西洋月刊》

签署的不是和平协议,朝鲜战争至今没有结束!

1953年7月27日这一天,联合国军代表在美国陆军中将小威廉·哈里逊率领下,与中国以及朝鲜北方代表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结束了长达37个月的战争。此前,双方进行了25个月谈判,158次会晤。

朝鲜战争结束世界媒体如何报道(美刊全面总结朝鲜战争)(1)

这份文件不是一个和平协议,它只是带来了暂时休战! 这个历史性时刻并不标志着战争最终正式结束——并且至今从法理上来说也没有结束!

签字的双方代表互相没说一句话,也没有握手。朝鲜南方代表拒绝签字,没有参会。当然,也没有任何庆典,这与1945年9月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签字仪式形成鲜明对比。

《纽约时报》现场发出的报道写道:“薄薄的木板墙外面,沉闷的炮火轰鸣着。这提醒着人们,虽然停战协定已经签署,但附近山上的军人仍然在流血,战斗还将持续12个小时。”

美国国内的气氛也同样压抑。时代广场没有任何庆祝活动,其他地方也没有。《华盛顿邮报》注意到,“华盛顿以一种漠然的、既成事实的态度迎接朝鲜停战的消息——平静,没有任何喜庆……”

朝鲜战争结束世界媒体如何报道(美刊全面总结朝鲜战争)(2)

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们坚持认为自己完成了既定任务。前线将士表现出的英勇和付出的牺牲不亚于任何一场战争中的美军。然而他们没能得到一个胜利阅兵——直至1991年,纽约市才举行了一个迟到的仪式。甚至,直到1998年,他们的“维和行动”才被国会认定为一场“战争”。从1950年到1953年,先后有180万美军在朝鲜前线服役,其中36574人阵亡。

麦克阿瑟夸下海口,他将带领“小伙子们在圣诞节前回家”

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1950年的初夏陷入极其艰难的境地,牺牲巨大。到八月份,他们只能坚守釜山周围最后一小块飞地,一些人担心,全面溃退已不可避免。最终在1950年9月,在得到足够的援军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下令在仁川登陆,此举使朝鲜北方本已延长的补给线彻底崩溃。几天后,朝鲜军被击退,联合国军收复汉城。

朝鲜战争结束世界媒体如何报道(美刊全面总结朝鲜战争)(3)

朝鲜战争结束世界媒体如何报道(美刊全面总结朝鲜战争)(4)

9月29日,麦克阿瑟与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一起,重新回到汉城的国会大厅。月底,联合国军已进至朝鲜北方。尽管战果令人鼓舞,但胜利来得绝非容易。三个月里,8182名美军在朝鲜阵亡。怎么理解这个巨大牺牲呢?这个数字比牺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总人数还要多1400名。

三个月间取得的惨胜,只是预示着接下来的一系列悲剧。麦克阿瑟将军坚信一定能彻底打败朝鲜北方从而实现半岛统一,虽然二战后美苏约定要维持半岛的“暂时”分裂。怀着必胜的信心,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杜鲁门政府强烈要求联合国将战争目标扩大为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联合国这样做了。

1950年10月,中国发表声明,如果联合国军接近界河鸭绿江,他们必将参战。一些人为此感到忧虑。麦克阿瑟自己的情报机构也报告了中国军队的移动,但他怀着爆棚的自信,对此完全无视,并向华盛顿保证,中国人不会参战,即使参战,以其有限的战力,他也确信中国人根本不构成重大威胁。他的一名高级将领把眼前的敌人鄙视为中国“洗衣工”。麦克阿瑟夸下海口,他将带领“小伙子们在圣诞节前回家”。

在圣诞节前踏上归途的美国小伙子只有两类人:一些人在医院船上,其余的在棺材里

在圣诞节前踏上归途的美国小伙子只有两类人:一些人在医院船上,其余的在棺材里。中国人言出必行果断出兵,不论是参战规模还是部队战力都远远超出麦克阿瑟的预期。十一月下旬,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长津湖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他们的奋力突围被一些人描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行动之一。

朝鲜战争结束世界媒体如何报道(美刊全面总结朝鲜战争)(5)

陆军第31团在长津湖则几乎被全歼。半岛西线第八集团军前行较远的那些作战单位,在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下溃不成军。当时的局面,用朝鲜南方将领白善烨的话说,犹如“死神驾临,不停地盘旋”在他们的头上。记者霍默·比加特在报道里写道,这是“自巴丹半岛死亡行军以来美国人最悲惨的一刻”。绝大部分联合国军被驱逐到三八线以南,1950年11-12月间,5964名美国人殒命异乡。战争还要延续30个月,在三八线附近展开拉锯战。1951-1953年,又有近2.2万名美军为国捐躯。

朝鲜战争建立了一种战争模式:没有宣战,没有政治共识,也没有应对特定和多变目标的预案

停战协定签订前的最后几个月,美军与中国人在猪排山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斗(中朝两方称石岘洞北山反击战)。每个人都知道即将停战,但战斗仍在这个弹丸之地上进行,它的最终归属将决定于板门店而不是战场。在所有人都意识到协定即将签订的1953年7月,又有1160名美国人倒下了。但正如一些前线部队所描述的,他们只是“死于一个平局”。

朝鲜战争结束世界媒体如何报道(美刊全面总结朝鲜战争)(6)

朝鲜战争建立了一种模式,很不幸地,这种模式在后来美国与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中依然被沿用。这些战争,没有宣战,没有政治共识,也没有应对特定和多变目标的预案。它们是头脑发热的战争,是危险的战争。从朝鲜到越南到阿富汗再到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无不具备以下明显特征:反复无常或模糊的军事目标,没有国会的正式宣战。

无论文官领袖还是一些军队高级将领,都事先假定战争将会轻易取胜。对美军实力高估,对敌人严重低估,而且对于改革创新的需求几乎毫无察觉。

,